《詩經》賞析:〈采蘋〉

作者:明珠

(圖:小玉/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661
【字號】    
   標籤: tags: , , ,

詩經.國風.召南.采蘋》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於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註釋:
1.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去哪裡,到哪裡。蘋,音苹;俗稱四葉菜、田字草。李時珍《本草綱目》:「蘋,乃四葉菜也。葉浮水面,根連水底。」嫩葉可食,亦可供祭祀。《呂氏春秋》︰「菜之美者,有崑崙之蘋。」濱,音賓;水邊的陸地。這兩句詩的大意是:到哪裡采蘋?山南面溝澗的旁邊。

2. 于以采藻?於彼行潦:藻,音早;水藻。李時珍《本草綱目》:「藻有二種,水中甚多。水藻,葉長二、三寸,兩兩對生,即馬藻也;聚藻,葉細如絲及魚鰓狀,節節連生,即水蘊也,俗名鰓草,又名牛尾蘊,是矣。」行潦,音型老;路邊的積水;更確切的說應該是山邊常有積水的低窪地帶。如果只是下了幾天雨後的路邊積水不可能就長出水藻。

鄭玄箋:「蘋之言賓也,藻之言澡也。婦人之行,尚柔順,自絜清,故取名以為戒。」鄭玄認為,「蘋」諧音「賓」,有柔順之意。「藻」諧音「澡」,洗澡的意思;古人把這兩種水草起了這種名字,有提醒之意。另外,《禮記.昏義》規定了,女子婚前三個月學習,學成後要祭告先祖,所用的供品就是蘋藻:「教成祭之,牲用魚,芼(音毛,水草及野菜的總稱)之以蘋藻,所以成婦順也。」

3.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盛,音成;裝的意思。筐,音框;裝東西的方形竹器。筥,音舉;盛東西的圓形竹器。這兩句的大意是:採了蘋藻用甚麼東西裝?用方筐和圓筥。

4. 于以湘之?維錡及釜:湘,音襄;烹、煮的意思。錡,音蟻(參考朱熹的注音);古代三隻腳的鍋。釜,音斧。古代的鍋(無腳)。《毛傳》:「有足曰錡,無足曰釜」。這兩句詩的大意:用甚麼來煮蘋藻呢?用三足的錡和無腳的釜。(蘋藻做成菜羹,祭祀時用。)

5.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奠,放置。宗室,宗廟。牖,音有,窗戶。這兩句詩的大意是:做好的菜羹放在哪裡祭祀呢?放在宗廟外面的窗戶下。

因為這不是正式的祭祀,而是女子出嫁前經過三個月的學習,學成後祭告先祖,只須在宗廟外的窗子下面設筵席,放上菜羹祭告即可。孔穎達疏曰:「今教成之祭於戶外設奠,此外成之義。」此句大意是說:三個月婚前的學習合格了,因為是出嫁,所以取其含義,在戶外祭告先祖。(在古漢語中「外成」有一個詞意是「出嫁」。)

6. 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尸,主祭之人。齊,齊莊;敬慎莊重。「齊莊」是個固定詞組,也有見到用「齊莊之心」或「齊莊之德」來形容,都是表示「敬慎莊重」的意思,一般是用來比喻參加祭祀或主持祭祀的人。須注意的是「齊莊」二字跟春秋時期的「齊莊公(也有稱齊後莊公)」沒有任何關係。季女,少女。《說文》:「季,少稱。」這兩句詩的大意是:「誰是主祭的人啊?是那位敬慎莊重的少女。」

另外,先秦時期,不管是國君還是普通百姓的家庭祭祀,在祭祀已經過世先祖時,會找一個人來代表先祖受祭禮,此人也稱為「尸」。在《儀禮》、《禮記》中均有記載。所以在古籍中看到「尸」這個字,要根據上下文的意思來辨別詞義。

賞析《毛詩.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大意:〈采蘋〉這首詩篇講的是大夫的妻子能遵循她在娘家時所學的女功女德禮儀(法度)。能遵循法度,則可以秉承丈夫家先祖的家訓,並且供奉祭祀。(共,音義同供,供奉之意。法度,在古漢語中有法規制度或道德禮儀規範的意思。)

《毛詩.序》的言外之意是說,對女子出嫁前的三個月的教導很重要,只有經過這三個月對四德的學習,女子出嫁到夫家後,才有法度可遵循。

唐朝的經學大師孔穎達甚至說,經過這三個月的教導,一名女子整個命運都會改變。《毛詩正義》:「必先嫁三月,更教之以四德,以法度之大。就尊者之宮,教之三月,一時天氣變,女德大成也。」「先嫁」即「出嫁之前」。古代把先祖、長輩或德高望重之人稱為「尊者」,「尊者之宮」意思是「祖廟」或「宗廟」。「一時」意思是「一個季度(亦即三個月)」,「天氣」意思是「天命、命運、氣數」(《漢典》有詳細註釋)。

所以,孔穎達這句話的大意是:「因為道德禮儀規範(法度)非常重要,所以女子出嫁前三個月,必須受到四德的教導。到祖廟或宗廟學習三個月,一個人的命運就此改變了,因為她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由於孔穎達是奉唐太宗敕令修撰《五經正義》的,所以筆者認為最起碼唐代的朝廷還是延襲了周朝時期的一些做法。(古代的道德禮儀對男士的要求更嚴格,我們在今後的《詩經賞析中會逐漸介紹。)

筆者同意孔穎達的看法。因為一個人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事用道德禮儀去要求自己,對待同一件事情的處理上,就會有不同方式。而後果卻是要自己去承擔;處理得好,是在積德,處理不好,有可能會造業。這就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古代有一些家族或宮廷的內亂,就是因為妒嫉心引起的。限於篇幅,筆者就不舉例了。

先秦時期的女子從十歲開始,就不允許出家門,須要在家中跟女師學習如何與人說話應答及梳妝打扮(婉娩聽從),掌握麻的種植和紡織之事(執麻枲),學會養蠶及煮繭抽絲(治絲繭),懂得織作布帛及各種絲繩的編織(織紝組紃);學會裁縫衣服;觀摩家庭的祭祀,學會如何製作或獻納酒水、禮器、肉醬等,並學會祭祀中的各種禮儀(詳見《禮記.內則》)。有良好家教及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她雖然不出家門,但她的名聲會傳揚出去,這樣來提親的人就會很多。

而在女孩子出嫁前的三個月,還有一個重要的學習課程。這是周朝時期每一個諸侯國官方必須安排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義務教育」。如果這位女子跟國君是五服之內的親戚,那麼她就到國君的祖廟所在地,有專門的師氏教導。出五服的則在家族的宗廟學習。(詳見《禮記.昏義》)

學習內容主要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因為這時已經知道這個女孩子是嫁給誰了,婚禮之六禮只差親迎這個環節了。所以所學的婦言、婦容、婦功內容會有所不同;也就是普通的女子不須要學習后妃或夫人所應該具備的婦言、婦容、婦功的相關禮儀。舉一個例子,《禮記.王制》:「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五行之神)。」這些不同規格的祭祀活動,后妃、夫人、命婦要參加,應對禮儀是不一樣的。普通女子不須要學,只須要學習家庭祭祀的那部分就行了。

但婦德的內容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要求女子具備貞靜均壹的美德。

貞靜即舉止要端莊嫻靜;而均壹的美德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具備的。《詩經.周南》專門用了〈樛木〉、〈螽斯〉、〈桃夭〉三章詩篇來講妒嫉心的問題,而《詩經.召南》的第一篇〈鵲巢〉就說到「均壹」這種美德;筆者認為,《詩經》的編輯孔子是想告訴人們,只有去掉了妒嫉心,一個人才能具備均壹的美德。

〈采蘋〉這首詩講的是一位大夫的未婚妻子(婚姻六禮只待親迎這個環節了),經過三個月的婚前學習,學成後祭告先祖的事情。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到哪裡采蘋?山南面的溝澗旁邊。到哪裡采水藻?山南面低窪地的積水前。

古人把山的北面視為陰,山的南面視為陽,所以在古詩文中經常會看到「山陰」、「山陽」或「陰木」、「陽木」的詞組;例如,《周禮.地官.山虞》:「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陰木。」鄭玄註:「陽木生山南者,陰木生山北者。冬斬陽,夏斬陰。」因此,上一首詩篇〈草蟲〉:「陟彼南山」,除了說明在周南地區的山之外,就是在告訴人們要到山的南面(山陽)去採摘薇菜及蕨菜以供祭祀。而此詩也是在提醒那些勤快的姑娘,要到山的南面去採集四葉菜(蘋)及水藻。

值得一提的是,在《詩經》中有很多含有「南山」的篇名及詩句,筆者前幾天得高人點化,才明白一件事情,凡祭祀的供品,植物的部分,必取之山的南面(山陽)。山南面生長的樹木被稱之為「陽木」。不只是祭祀用的竹製木製禮器(籩豆)要用陽木製造,我們平時拜拜用的香,其材料也是取陽木為佳。也就是在山陽處生長的沉香、檀香等樹木是作為香材的最佳配方材料。取材的時間最好是夏曆的十一月(仲冬)。

另外,《詩經》在好幾首詩篇中都提到「南畝」這個詞,如〈七月〉中的「饁彼南畝」、〈載芟〉:「俶載南畝,播厥百谷。」甚至在〈甫田〉中,聖人就直接告訴人們「自古有年,今適南畝。」自古以來想要有個豐收的好年景,就到南面山坡開梯田,那裡更適合農作物生長。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錡及釜。採了蘋藻用甚麼裝?用方筐或圓筥。用甚麼來煮成蘋藻菜羹呢?用錡和釜。

聖人在此詩中不厭其煩的教導女子,用甚麼容器來盛蘋藻,用甚麼炊具來熬菜羹。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做好的菜羹放在哪裡呢?放在宗廟外面的窗戶下。誰是主祭的人啊?是那位敬慎莊重的少女。

結語:〈采蘋〉這首詩通過教導女子如何採摘蘋藻等供品,如何盛放、熬煮、放置,以及要以敬慎莊重的態度來完成祭告先祖的儀式;來強調女子婚前三個月學習四德等禮儀的重要性。通過賞讀此詩篇,筆者能夠體會到古代聖人從細微處諄諄教誨的良苦用心。

周朝的禮儀是周文王傳下來的,女子在三個月的婚前學習之後,舉行祭祀儀式,其實就是告訴先祖,自己有按照文王的教誨去用心學習,並表示自己會按照文王的教誨去做一個好人。這也是敬奉天地神明的表現。

《詩經》在「周南」及「召南」這兩卷詩篇中都特別強調了后妃及夫人等不同階層女子所應該具備的美德。筆者個人淺見,聖人這樣編輯《詩經》中詩篇次序是有用意的;因為孩子從出生到長大,跟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母親有良好的傳統道德禮儀的修養,孩子也能耳濡目染的跟著學好,這對孩子的成長相當重要。在中國古代,是不可能出現如現今中國大陸的社會現象,有很多女子因為生活所迫也要出外打工養家餬口,家裡只剩下孤寡老人和兒童。更不可能出現有很多好人,因為不放棄信仰,被中共邪黨殘酷迫害,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們的孩子有很多從小就流離失所,得不到父母親的關愛和教導。

每當想起這些,筆者就痛惜淚流。@*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賜連甍盡解頤,慈輝玉殿佇雍熙。
    萬方德化開疆域,千載風流到禮儀。
    穆穆圓丘馨饗帝,乾乾睿相境希夷。
    中華鏟滅紅魔日,盼見古都全盛時。
  • 不愛江南五月花
    只緣邪氣玷芳華
    行看三尺倚天劍
    斬滅紅魔淨我家
  • 恰似芙蕖含露綻
    天香濃郁寰中散
    引領流風歸至善
    雲韶伴
    長空萬里清暉璨

    寶袜纖腰翩旋轉
    雄姿掣電兒郎健
    探海翻身原地串
    勤歷練
    洪揚神韻奇功建

  • 王維的這種寫作手法就是先聲奪人,人未至而聲先到。這也說明了作者善於捕捉場景來表現自己所要表達的意境……
  • 關雎不亂偶而居且勤勞,用以教化人,要求傾慕中的男女和結婚後的夫妻必須感情專一、勤勞……
  • 通過學習《詩經》也能大致的了解一些中醫的知識。因為過去讀書人不是每個都能在朝為官,即使不能為朝廷出力的,在鄉中也能根據所學的知識,服務於民眾,行善積德。
  • 本詩用「比」來起「興」,「采采卷耳」象徵著天下百姓;而卷耳的嫩葉象徵賢人或賢臣……
  • 經歷兩年多的戰亂,京都失而復得,朝廷百官能夠與各國使者聚在一起重新到大明宮朝覲天子……
  • 這神奇的詩篇,可說是一首預言詩。告訴人們當社會出現某種現象時,該如何應對…
  • 十月懷胎苦,含飴膝下跟。
    遭逢常困窘,流轉覓溫存。
    戲彩娛親笑,蘆衣順母敦。
    死生無所懼,安敢負慈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