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叢談:貴在她「姍姍來遲」

作者:莊敬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 , ,

漢武帝思念李夫人,恍惚中看到她那娉婷玉姿,隱約可見,卻又不甚分明;呼之不應,接之不近。愈發增添了他的渴念之情,因感而作歌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藝術上磁石般的吸引力,正表現在情節的底裡「隱約可見,卻又不甚分明」之時。有經驗的作家,對重要情節的交代或重要結果之揭示,往往採取一點一滴婉曲遞露的辦法,決不「竹筒倒豆子」嘩啦一傢伙全都倒給你。不,他很珍惜自己的情節底裡,他很善於使用「拖延戰術」。他吊起了你的胃口,卻又不讓你囫圇吞棗,而是讓你慢慢品味,細細咀嚼。這種藝術手法,叫做「延宕」——她是故意地「姍姍來遲」啊!

延宕,可以曲盡情態,增強作品的藝術情趣。延宕,可以「拖延」時間,使「結果」晚一刻到來。在這期間,便有更多的時間、更大的可能,去向生活的廣度與深度掘進,使作品寫得更為豐滿,更加厚重。在情節的關鍵之處,在重要的處所,運用延宕的手法,能夠造成懸念,引入入勝。你愈是急於求知,作者偏暫時不寫,而把它留待下文。這就控制了讀者,叫你非看下去不可。

《三國演義》中,寫劉備到水鏡莊後,水鏡先生對他說:「今天下奇才,盡在於此, 公當往求之。」劉備求賢若渴,急忙問道:「奇才安在?果係何人?」水鏡曰:「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喜出望外,又問:「臥龍、鳳雛,何人也?」小說寫到這個關鍵的地方,不再直截寫下去,而是運用延宕法,寫「水鏡撫掌大笑曰 :「好,好!」

玄德再問時,水鏡曰:「天色已晚,將軍可於此暫宿一宵,明日當言之。」這一夜,直讓劉備猜測不已。第二天,劉備再問,水鏡先生仍舊不正面回答,實際上是作者繼續在用延宕法。一直拖到下一回書中才交代出伏龍、鳳雛原是指孔明和龐統。

清代文學評論家毛宗崗說:「文之輕率徑遂者,必非妙文。今人作稗官(就是寫小說)每到兩人相合處,便急欲其就,惟恐其不就」,這樣便缺少「曲徑通幽,迂迴曲折 」的藝術美。

有一作家寫小說《陳奐生轉業》,農村裡的大隊領導陳奐生當採購員,去找(中共的)地委吳楚書記求情,設法買一些緊俏材料。陳奐生好不容易去地委,找到吳楚的家。吳楚卻偏要去省裡開會,沒來得及談買材料的事。致使陳奐生「人都等瘦了」,差點兒「急出毛病來」。這就是延宕。小說利用延宕的手法,深刻地刻畫了陳奐生這個老實農民的思想品德,描繪出一幅較為廣闊的社會生活的畫圖。如果小說寫陳奐生找吳楚,一找即見,一求即妥,「輕率徑遂」,便毫無藝術情趣和思想深度了。

古人有詩說:「將軍欲以巧勝人,盤馬彎弓惜不發。」延宕的藝術手法,就是這樣的「惜」而不發。

生活本身充滿了坎坷,並非一路平坦。文藝作品是生活的形象而集中的反映,運用延宕的手法,符合於生活的本質,切應了事物的規律,例如:陳奐生去中共地委,找中共地委書記為農民辦好事,本身就是不容易!致使陳奐生「人都等瘦了」,差點兒「急出毛病來」。這一切曲拆、艱難和困苦,都是情理中的必然。所以,作家運用延宕法,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藝術技巧。當然,一切藝術技巧的運用,都不是為了單純地去「賣關子」,故弄玄虛。而應著眼於塑造人物,反映生活,深化主題,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持久的藝術魅力。@#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KA獲得國家(SACS CASI)承認學院水品評審的候選資格,美國藝術教育協會會員,家長/教師(PTSA)全國學院代表,美國百里延綿壁畫藝術協會合作夥伴,日本英里藝術協會合作夥伴,及榮幸獲得亞特蘭大國際機場和亞特蘭大動物園最高榮譽認證)
  • 教師想要進行閱讀感想教學,可以教導孩子依照下列方向進行思考。首先,是文章的人物,人物的遭遇決定了文章的走向......
  • 105學年度大學學測22日登場,第一科考國文,試卷屬難易適中。引導寫作以「我看歪腰郵筒」為題。國文補教老師唐文認為這是暫時性的話題,無法引發思考力或思辯性;尤其去年發生的時事議題多,例如時代力量崛起、總統大選、死刑等議題,都可以讓考生深入分析的題目。這次考題可能出現城鄉差距問題,沒關注此事的考生會吃虧,題目好寫但不易深入。
  • 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今年首辦小學英檢,有6000多人報考,測驗結果顯示英語寫作能力表現較弱。
  • 多讀多寫,應是古往今來著名作家取得成就的經驗之談。北宋歐陽修曾說:「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 不過,無論如何,讀書與寫作二者之間的關係,還是密切的。一方面固然有借鑒的作用,而另一方面,還有繼承別人的知識和經驗,讀書明理的作用。
  • 畫鷹豈能似木雞, 靜態寫真亦何奇? 須知丹青可貴處, 不在一毛共片羽!
  • 恰似音韻悠揚的笙簫聲裡,間或傳出戰鼓的隆隆;清雅溫柔的琴瑟音中,時而傳來洪鐘的嗡嗡!——噫!這就是「笙簫夾鼓,琴瑟間鐘」。我們的文學藝術作品,多麼需要有這種相反相成的勝境啊!
  • 歌德很欣賞德國畫家魯斯的動物畫。有一回,他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魯斯的版畫冊,裡面畫的是各種各樣的羊。這些羊,在不同的情境中,現出不同的姿態:那含情的面孔,那捲曲的羊毛,都畫得維妙維肖,逼真動人。
  • 寫好文章,不深入生活、認真觀察分析,那是絕對不行的。金代大文學家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有一首這樣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