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生意經(4)放下生死後的境界

作者:孟欣
font print 人氣: 128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能不能放下生死是每一種正道修煉中都必須經歷的考驗,這是人和神的區別。神能坦然放下生死,而人卻不能。對於立志修成商佛的林尚沃,這是必須面對的。

生死考驗是正法修煉必過的關

生死的考驗針對不同的人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並不一定都是直接取你的性命,但都關乎你所在的職業中對你人生最重要的方面。但是一旦能夠捨棄為私為我之心而置生死於度外,就是進入另一個境界。

一位武士不但在沙場上不能貪生怕死,勇猛作戰,戰敗了,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能因為怕死而屈服,而應該像文天祥等義士那樣從容面對,成就武士道。一位醫學博士生必須殺死許多小白鼠做實驗來成就學位,有了學位,他將來就有美好的生活,但因為從佛法中懂得了生命的可貴,寧願放棄學位也不想再殺生,這已經是能放下生死了,後來有明白了更高境界的佛法,要是為了救更多的病人,而不是為自己的前程來做這些實驗,那麼這些小白鼠也是死得其所。就像韓劇《醫道》裡,朝鮮王朝的名醫許浚,對自己的恩師柳義泰尊重備至,即使知道太醫院的主管與柳義泰有過節,許浚維護老師就可能失去太醫院的位置和改變奴婢命運的機會,但他還是尊重自己的老師。但是在柳義泰要求他解剖遺體研究人體來為救治更多的病患時,許浚卻冒天下之大不韙,解剖的恩師的遺體,成就醫道。作為林尚沃這樣的商人,在經商中也同樣會遇到堅持原則可能就要一敗塗地,從而失去自己作為商人的全部人生的考驗。這樣的考驗,如果不能通過,就只能以自殺了斷,所以程度並不比刀架在脖子上來的差。

在林尚沃走入商界時,石崇大師已經憑藉自己佛法修煉中修出的宿命通,預料到林尚沃在經商中將經歷三次危機,並且留給林尚沃兩個字條和一個杯子作為化解危機的方法,讓林尚沃遇到危機時,分別按順序打開。其中遇到的第一個危機,林尚沃打開字條一看,就是一個「死」字。

第一次危機

第一次危機就發生在林尚沃成功得到了人參交易權,到北京販賣人參的時候。商人不是腐儒,僅僅有高尚的人格還不能成為成功的商人。林尚沃的人格是他成功的起點,但他的成功還有他經營的才能。商人要認準商機,該出手時就出手。林尚沃知道,較之冬至使,陳奏使(注4)一行會受到大清朝廷更為隆重的接待,所以這次他帶的人參比平時都要多,足足5000斤。這次林尚沃提高了傳統的人參交易價格。但並不是像電視劇裡提高過百兩這樣離譜,而是把每斤人參從25兩銀子提高到40兩銀。林尚沃敢於提高價格不是出於壟斷後的漫天要價,而是有依據的。一是25兩的人參價格已經維持了200年,水漲船高,林尚沃看準此時是該提高價格的時侯了。更重要的是,此時朝鮮已經有了成熟的人參蒸包技術,把以前的白參變成了紅參。白參是生參,不但不好保存,而且有毒,經過蒸包後成為紅參,不但可以長久保持,而且毒性被去除,藥性更好,更安全。這次林尚沃帶來的全都是上等的紅參。貨物品質不同,林尚沃認為提高一些價格當然是情理之中的。

但要改變維持了200年的價格對於保守的觀念無疑是巨大的衝擊。這種作法受到大清藥材商空前絕後的聯合抵制。清朝商人表現出的團結一心,出乎林尚沃的意料之外。商貿會逐漸接近尾聲,林尚沃的人參還是無人問津。如果他不肯降低價格就不能把人參賣出去,必須帶著所有的人參回朝鮮,那麼林尚沃就會在大清和朝鮮商家成為共同鄙視的對象,以後再無生意可做。要是為了賣掉人參而把價格降回原來的水平,以後林尚沃就永遠不可能再把價格升高了,林尚沃就會成為大清商人們的笑柄,也再沒臉到北京做生意。

以寧死的心堅持正理

林尚沃進退兩難,他打開了石崇大師給他的第一個字條,看到的卻是一個「死」字。林尚沃並沒有電視劇裡表現的那麼聰明,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已經走上了死路,石崇大師還給他一個「死」字來破解。於是他去求助於朝鮮使節團裡的一位官員,因撰寫《北學議》而聞名的大才子──好友金正喜。

金正喜是林尚沃內心最尊敬的書生,本是陳奏使金魯敬之子。金正喜自幼聰明過人,六歲起即能誦詩作畫。當時朝鮮第一大儒朴齊家看了金正喜的書畫冊子,當即預言金正喜將以學與藝揚名海內,並表示「吾將教而成之」。朴齊家的官職使他有機會來往於朝鮮王國與大清朝之間,他經常拜會清朝大儒們,向他們學習,成為了一名實學派的先覺者,撰寫了《北學議》,在書中宣傳實學思想,主張「要打破身分差別,鼓勵工商,使國家富強,百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當務之急乃接受清朝先進文化」。朝鮮雖然一直是大明和大清的屬國,但對大明是主動臣服,所以全盤學習了大明文化與制度,但對大清只是被降伏,對於文化曾經落後於自己的滿族人不服氣,雖然康熙大帝重視漢文化,又引進西方文明,使清朝出現了滿族文化與漢文化和其它文明交相輝映的中華文化的燦爛時代,開創了康乾盛世,但朝鮮王室卻一直不願向大清學習。朴齊家的觀點對於朝鮮來說無疑是一種改革和推動。金正喜15歲師從朴齊家,也一直渴望能像導師那樣,遠赴北京,體驗並學習那裏的新學問。尤其是朴齊家受人誣告流放致死,金正喜發誓要到北京去繼承《北學議》之遺業。朝鮮一直以來都是到天朝去領取每年的曆法。這次金正喜在北京看到新年曆法中的節氣排序有誤,提出了更正,使金正喜在清朝學者中有了名氣。

大年初一使臣團聚集在客館行望闕禮,向客館裡供奉的闕牌行禮表示對大清皇帝的臣服和景仰。林尚沃藉機去拜會金正喜。金正喜為林尚沃解開了悶葫蘆。

林尚沃問:「有人登上了百尺竿頭,既不能上,也不能下,處於只有乖乖地等死的境地。那麼,那個人該怎樣做才能從百尺竿頭上下得地來?」金正喜說:「中國古時候有位禪師叫石霜和尚。這位大師教給了人們從百尺竿頭活下來的辦法。」金正喜用他著名的書法寫下:「百尺竿頭坐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石霜和尚說即便是坐在百尺竿頭上的人,也還算不得真人。在百尺竿頭上繼續往前走,這樣就會進入佛的境界。金正喜解釋:「能夠使人擺脫死亡的只有死。在百尺竿頭上坐在那裏,是不能使死亡退卻的。」林尚沃明白了:抱定了必死的念頭勇往直前,反而可以置於死地而後生,這是石崇大師寫給他的「死」字的意義。

從中華文化中開拓更高的境界

但明白了意義還未必能做到,要能做到這一步,必須有一個精神境界的巨大昇華。之後,林尚沃就從客館消失了。但他並不是像電視劇裡那樣去探訪清朝人參的種植情況,而是作為翻譯跟著金正喜向清朝大儒們求教,使林尚沃大開眼界,積累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他們拜訪的大儒當中有兩位最為著名。翁方綱喜歡古代經典。阮元不喜歡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金正喜首先拜訪的是頭號巨儒翁方綱,78歲的老人正在芝麻籽上刻春聯。金正喜和林尚沃感到非常震撼,這可不是憑正常的眼力所能做到的,靠的是心意與內涵。佛教《維摩詰所說經》說「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翁方綱正是用自己的行動向人們示範這句話的涵義:一粒沙中也包含著三千大千世界。

翁方綱要金正喜寫生蘭花。春蘭尚未開花。金正喜作完畫,翁方綱問為何未見花?為甚麼沒有香氣?翁方綱解釋說,他一直用金筆抄錄的《般若心經》,如果只是在一字一字地抄錄佛經,那就只不過是在做謄寫。而他是在揣摩真意;同理,如果只是臨摹蘭的樣子,就只是畫工,要畫蘭,就得畫到開花,有香氣。展現出蘭的靈魂蘭才有生氣。金正喜和林尚沃恍然大悟。

作為一個思想家,翁方綱注重修煉正道。譬如詩道,只有到了杜甫的境界,方能稱得上修成了正道。翁方綱主張,詩道的價值在於文字香與書卷氣。認為詩道的極致便是一篇美麗的文章自有其趣,一本有內容的書自有其氣。

金正喜日後徹底接受文人畫風,正是得益於良師翁方綱。受翁方綱的熏陶,他在寫隸書時以筆墨之美為菁華,讓自己的心意在古樸、簡潔的筆勢中自然流淌,創出了「秋史體」。而林尚沃日後在成為朝鮮首富後歸隱田園,成為了一位有藝術氣質的詩人,也是得益於翁方綱的熏陶。這也讓當時的林尚沃的心境能夠從具體的一筆人參生意的成敗得失中跳出來,嚮往更高遠的境界。

從中華文化中汲取求真的勇氣

而另一位大儒的阮元,又在正統的考證學中引入了實學思想。阮元提出「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探求真理或真相,這就是阮元大力提倡的經世濟民方法。

金正喜前去拜訪阮元,阮元也要他寫生蘭花。金正喜為蘭畫上了花朵,阮元卻說:「本來是沒有花的,你為甚麼畫上了花?」阮元傳授給金正喜「實事求是」的思想,這種思想彰顯一種批判精神,主張與其崇尚空洞的理論、囿於虛浮的學風,不如「從實際存在的事物中尋求正確的道理並付諸實踐」。林尚沃因此明白了經商中務實的重要,建立了堅持公平交易、物有所值的信心。阮元稱「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林尚沃因此明白這時堅持新的人參價格的重要。他不再考慮自己在商戰中成敗的面子得失,他發現當人全心堅持道理時,也就擺脫了虛榮心的巨大包袱。

翁方綱強調心意之花,成就了金正喜的藝術;而阮元強調實存之花,成就了金正喜的思想。阮元送給金正喜一個「海東第一通儒」的美稱。海東即朝鮮,這個美稱自然就是盛讚金正喜乃「朝鮮第一通儒」。而「通儒」一詞,自古以來就是指那些窮通世間萬事、有知有行的儒學家。陪同金正喜向大儒學習,也使林尚沃產生了精神層面的巨大昇華,奠定了敢於赴死、並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基礎。

不戰之戰

告別阮元後是林尚沃與北京商人之間的決戰之日。因為再過一天,就是出使隊伍離開北京的日子。林尚沃命令手下打點回國。北京商人們清楚,林尚沃的人參如果不能在北京出手,到其他任何地方都是賣不掉的。

林尚沃讓下人們把人參都堆到院子裡去,又命令放火燒人參。大清商人們聞信全部趕來了,看到被扔到火裡的顯然是人參,而且是紅參精品。這一來,北京的藥材商們頓時被震住了。北京商人們都明白,作為一個商人,首先會把人參視為自己的生命,林尚沃是在說:寧可死也要堅持道理。

買賣雙方的較量勇者勝。面對清朝藥材商的集體抵制,林尚沃把價格提高到每斤45兩銀子。當中國藥材商更為抵制時,他開始燒人參。這時藥材商頂不住了,不僅接受了每斤45兩的高價,還補償了燒掉的人參的損失。

林尚沃的這種對抗並不是匹夫之勇,他摸準了清朝藥材商離不開高麗參,得不到人參比付出高價的損失大得多。用今天的話來說,林尚沃的這次營銷策劃可謂大手筆。這種大手筆的膽識來自他對大清藥材市場的瞭解,不是孤注一擲,而是胸有成竹。

林尚沃通過一場商戰掙下了大筆的金錢,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更大的意義在於,他所用的戰術既不是繼續跟大清商人談價錢,也不是向大清商人屈服而用老價錢。他只是自己燒人參,跟自己較勁。在這個勇於赴死的過程中戰勝了自己。

能忍辱負重的大清商人成全了林尚沃

人參對於北京的藥材商們而言也是生命,是神靈的藥草,豈能燒成一堆煙灰?在中國商人看來,面子並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林語堂曾說,中國人的性格中有三個十分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有耐心」、「冷靜」與「老練城府」。他們徹底守著作為商人的處世信條——「和氣生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他們能夠忍辱負重,把昨天的意氣之爭看作是小事,而把今天的屈辱看作無事。這也是一種商道精神。

置於死地而後生是個新的境界

林尚沃只用一天時間就賣掉了所有的人參。搭上被大火燒掉的人參,算起來,北京商人們為這筆人參買賣付出了每斤90兩的破天荒的代價。這個價錢,幾乎是以往的四五倍。

藉助於石崇大師留給自己的一個「死」字,林尚沃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而且絕不僅僅局限於生意,他領悟,政治、宗教、藝術,人類社會所有的一切只有拋卻自身,通過死亡的「無」才能得到生的愉悅和存在的「有」。轉禍為福,林尚沃一躍而成為朝鮮王國首屈一指的貿易大王。

(注4:朝鮮王國時代作為屬國,每遇有重大事情,須向明清主廷通告之際,即臨時組成使臣團,謂「陳奏使」。)@*#

原文題: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生意經(4)——放下生死後的另一番境界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論商道,說成功,這裡說的成功是指世俗意義上的功成名就。從普遍意義上講,成功需要滿足很多要素,那麼如果知曉了成功的要素,就必然能夠成功嗎?答案顯然是不一定的。有很多人盡其一生也不能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功除了必須的要素之外,還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才有最終成功的可能。是他們都不能知道成功的要素嗎?當然不是。實踐中有人卻能從書籍中獲得真知,啟發智慧,找到方向,並以此為基礎付諸行動最後取得成功。如創辦軟銀集團之孫正義,他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成為亞洲首富,其傳奇經歷中就特別提到了年輕時曾經兩年內讀書破四千本的故事,而《孫子兵法》的思想更是貫穿其企業經營管理的始終。
  • 有個書生,屢考不中。世態的炎涼,使他決意放棄仕途的追求,拋棄趨之若鶩的塵世功名,出家尋道。經人指點後,書生來到一座山洞裡,欲拜道長為師。道長慧目望去,上下打量了一番,內心不禁暗暗自喜。然後緩緩的對他說:「你想學甚麼?我有點石成金之術,有空行之法,有遁入之道。」
  • 這兩天,北京朝陽區雅寶路附近的某家店舖恐怕是處境狼狽。其原因在於這家店舖因大門上貼著「中國人禁止入內」的告示而遭來了不少非議、甚至謾罵。可想而知,在中國的大街上,一家中國人所開的店舖,居然拒絕做中國人的生意,的確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那些滿腔充斥著「愛國熱情」的國人則更像是被點了敏感穴位一般,激動地跳將出來,將其痛斥的體無完膚。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勤儉是最古老的訓誡:「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在中國歷代成功商賈中,也一直貫徹著「不勤不得,不儉不豐」的精神。古代商人的經商之道中,所體現出的是"誠信是為商之德"、"勤儉是經商之本"、"進取是經商之道"等古風。明清兩代,商業得到空前發展,更不乏秉承勤儉原則的商人。
  • 被韓國各界譽為亞洲史詩般的《商道》,同名小說不僅創下韓國發行史上的奇蹟,其中詮釋的「做生意並不是賺取金錢,而是賺取人心」;「生意人沒有比失去信譽更大的損失了」;「遇到困難就違背原則,那還叫甚麼原則」等經營理念,深得中、韓、日等國企業家的共鳴。
  • 從古至今,有人在財富中如魚得水;有人在財富中如履薄冰;也有人在財富中,敞開仁義的大門,與眾人分享。韓劇《商道》的經典,通過再現朝鮮「第一富商」林尚沃的一生,讓戲裡戲外的世人,看到財富的最終方向,廣施和回饋。
  • 如果問,人的財富從哪兒產生?對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想必很多人會說,當然是靠才智和努力。現實中,也有不少人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不見財富開花結果,於是不得已的貼上了失敗的標籤。由此,想到台灣一個建築商的例子。
  • 在金錢主宰的商業帝國,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裡,要想獲得長期的福利,將善行放入商業模式,逐漸成為很多現代企業的發展方向。維珍品牌(Virgin)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在回顧多年的經營後,綜合大量事實傳遞出「行善統治商業」的思想。這聽起來頗有幾分雷人。
  •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四日,來自世界各地的八千三百多名部分法輪大法弟子相聚在紐約巴克里中心(Barclays Center)體育館,參加了盛大而隆重的二零一五年紐約法輪大法修煉心得交流會。他們中的部分企業家大法弟子在各自經營生意過程中堅持秉持宇宙特性「真善忍」法理,在歷經名利考驗等實修過程中都深切體悟身心得益匪淺,看淡功名利祿之後反而生意更加成功。他們衷心感恩於傳授真正「商道」的李洪志師父。
  • (大紀元記者黃美儀馬來西亞怡保報導)得知大紀元要進行關於商道的專訪,TST生物製藥集團的集團首席執行長張建華有感而發:「做生意,道德和誠信真的很重要。」他回憶起當年自己剛出來做生意不久,曾經遇過一個不老實的生意夥伴。「他拖我的帳,而且用不正當手法騙了我一幫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