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拂塵》之真性、江山

文/宋紫鳳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5
【字號】    
   標籤: tags:

真性
滄桑老去奈若何
猶有真性未消磨
踏過末世登十地
百千劫如一夢多

江山
天地有大美
萬里呈壯觀
連宵風雨後
放眼看江山@*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紫鳳】觀神韻之《修道人》有感而錄
  • 我鄉上元之夜,乃天官賜福之辰,天官者誰,曰「上元一品九氣賜福天官洞靈元陽紫薇大帝」是也。鄉人不能逐字誦其名號,但皆知此乃三官大帝之首,故為之瑞慶。
  • 人在小的時候,容易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我從不相信自己會老。雖然家中長輩常對我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還有諸如此類的訓誡,我熟練得幾乎可以倒背。但說實話,我真的沒有想過自己會老,確切的說,我甚至不認為自己也會老。不只是我,包括他們――在我的印象中,祖母是無所不知的、父親是年輕高大的、母親是井井有條的,他們的樣子在我的腦海中定格,我生而知之,甚至以為他們生來如此,而將來也不會有甚麼變化。
  • 月波碧海浮光清,獨照龍袍錦繡明。 倒卻金樽盡殘酒,向此可以覓蓬瀛。
  • 凡有幸觀瞻過神韻演出的人,想必都有這樣的感受,便是大幕一開,即見佛面!滿台光明瑞麗,包羅萬有:目遇之為五色,耳接之為八音,心會之為氣血,神遊之得宇宙,更有不可得而形容者,人言難述,強名之曰「神韻之場」!
  • 曩時讀《漢書》,及漢武帝「罷黷百家,獨尊儒術」,竊以為漢之為政,其功莫大於此。不僅興漢世,平天下,更確立儒家文化作為華夏文明一脈之正統地位,且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之東亞文化圈亦於斯奠定。此非一家一姓之功業,乃千秋萬世法。所以華夏生民於滋始得正號為漢。大漢民族,說漢語,寫漢字,衣漢服,兩千年薪火傳承,是為漢皇神胄。
  • 與論華夏文明之盛極,嗟稱聖唐氣象,與論華夏文明之復興,禮讚神韻大來。我之緣結神韻,乃於2008年神韻新年晚會,我之夢迴大唐,則在晚會第一幕之《創世》。猶憶天幕之上,萬王之王引領眾神下世,一彈指頃斗轉星移,儼然已是青天朗照下的大明宮。且不論唐王盛服立於陛下氣宇何等軒昂,只一睹衛叢繽紛,便覺炫人眼目。前有二八雙鬟手持團扇、燈籠之屬,相對而出;後有宮人持羽扇幢節侍駕而立;左右武人冠劍,服明光鎧,氣魄甚偉;又有階前群臣衣服鮮麗,班列如肅,宮嬪高髻峨峨,光儀淑穆。非彼文治武功具臻頂盛之李唐王室,孰能有此天人氣派。
  • 所謂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此天道之循環,自然之大勢。所以中國者,歷三皇、五帝、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五千年大道流布,生生不息。古之帝王,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能之,則號曰天子,不能,則有新主出世,膺期撫運,取而代之。此顧炎武之謂亡國,而非亡天下也。所以三代之亡秦漢繼之,漢末喪亂唐宋繼之,元代趙宋,朱明繼之,明末國破有清繼之,一朝之去,一朝復來,易姓改號,天道不衰。
  • 天馬行 文/宋紫鳳 觀神韻晚會之《草原上的牧馬人》
  • 中國人素有懷舊情結,所以孔丘一生心游三代;陶潛自謂羲皇世人;蘇軾登凌虛台,東顧荒畦,想見秦宮之祈年,南望斷隴,指曰漢闕之長楊;張岱臥於草荐石枕之上,眼前仍迷離著金山夜戲,龍山煙火,還有那二十四橋的風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