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華:台灣實質外交有可為

(與環球時報爭鳴之321)

人氣 258

【大紀元2016年04月24日訊】『通過「實質外交」提升能見度和國際平等與尊重,台灣社會在這一點上已有相當共識和期待。蔡英文五月二十日就職演說很可能仍堅持「務實外交」,不會過於重彩描畫兩岸和外交政策。整體來看,低調務實應是台灣現階段的最佳選擇。』

為節省選舉經費,台灣於二○一二年開始將此前年底的立委和翌年三月的總統大選合併在陰曆新年之前的一月份舉行。其中學生期末考試與返鄉投票日期衝突等事項,今年大選時仍需磨合。當時馬英九順利連任,合併大選可能引起的交接困難沒有得到重視,就職典禮仍沿襲在五月二十日舉行。今年國會與總統雙雙實現政黨輪替,但新總統從當選到就職組閣,卻出現四個月「空窗期」。二月底開議的新國會與舊內閣沒有立足長遠的合作意願,已造成本可避免的摩擦。現任總統馬英九還不甘寂寞,島內事務僵持,他就轉而向外,大動作出訪美洲,促成首位法務部長到訪對岸,並高調介入南海爭議。北京在台灣大選前後原本保持低調,此時也轉為恐嚇施壓,並縱容網路言論的武力威脅。加之甘比亞忽然與北京建交,鼓動起台灣外交恐慌的議論,努力影響蔡英文就職後兩岸及外交政策走向的意圖,昭然若揭。蔡英文團隊迄今堅持不回應具體問題,以致前副總統呂秀蓮將其比為「蒙娜麗莎」。但從其競選期間反覆陳述的「維持現狀」來看,蔡英文就職演說很可能仍然迴避重彩描繪兩岸及外交立場。整體來看,低調務實應是台灣現階段的最佳選擇。

借「中華民國」之殼

去年末突然舉行的「習馬會」,在既無國旗又無黨旗的鵝黃色背景前,開啟了兩岸領導人擱置主權爭議、平等會面的新模式。今年大選後,北京政府外交部長王毅訪美時,指稱台灣總統當選人須遵守「他們的憲法」。最近國台辦招待台商傳話時,又出現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而不是「一個中國」的表述。在國民黨連續兩年大規模選舉挫敗、對台政策之錯謬千里已無法掩蓋的形勢下,北京看來已確定捨棄國共兩黨框架,有意啟用「中華民國」來箝制台灣日漸脫離「一中」的趨勢。

由於中國大陸國內情勢持續緊繃,官方輿論轉換導向有一定難度,這個新動向恐怕還需要時日,方能確認乃至鞏固。但過去一系列打壓「中華民國」標誌的作為,已引起島內對北京及國民黨的強烈反彈。譬如有青年質疑用原國民黨黨歌做國歌。一路唱著「吾黨」長大,感覺被國民黨綁架。頗有公信力的台灣指標民調公司三月份公佈,百分之六十以上台灣民眾,既不認同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也不認同「中華民國」是「一中」。如果修憲,他們希望去除中華民國包括「大陸地區」的提法。但從意願轉向現實,則同樣有半數以上民眾相信,無論蔡英文就職後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或「兩岸一中」,只要她堅守現行憲法,就屬於「維持現狀」。則即使從目前民意來看,主權定義方面的修憲也不宜急推。「中華民國」仍是台灣最可借之殼。

讓世界「看見台灣」

至少,中華民國國旗和台灣相互對應,世界上已有廣泛認可。藝文界常有先鋒另類人士打出這面「台灣國旗」,有助於在倍遭打壓的國際環境中,承前繼後,提高台灣不僅在政界人士,而且在國際大眾生活常識中的能見度。

雖然外交部稱將有超過十國元首出席蔡英文就職典禮,但與台灣有外交關係的「友邦」只是不到三十個偏遠小國。與北京競爭邦交國的時代已是歷史,即使蔡英文就職後真的發生斷交潮,也主要是象徵意義,為即將在野的國民黨提供一些噪音彈藥而已。這一點北京亦心知肚明。台灣必須依賴「實質外交」,而且已經有相當成效。其中很簡單也很令「強國人」羨慕的一條,就是那一百多個國家的免簽待遇。

通過「實質外交」提升能見度和國際平等與尊重,台灣社會在這一點上的共識和期待,同樣反映在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的三月份報告中。在普遍看好台美關係的同時,過半數民眾認為美國應幫助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這一點,最近美國支持台灣加入國際刑警組織一事具有極大鼓舞意義。約三分之一民眾希望貿易增長,低於一成的民眾相信美國應當幫助台灣加強防務,而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民眾相信必須增加美國軍售台灣,與二十年前仰賴軍售形成鮮明對比。

弘揚共享民主價值

近期,若干重要領域的國際排名都將台灣放在前列。這兩年台灣的國際媒體曝光率有顯著提升,在最近這次大選時達到高潮。這個變化首先來自台灣生機勃勃的社會抗議運動和民主化走向成熟。原本看不懂為什麼動輒幾十萬人上街抗議的西方媒體,終於在連續兩年的選舉變天中找到答案,對台灣民主熱情有加。其次則有中國因素。過去幾年恰逢北京當局收緊媒體掌控,在換發簽證等程序問題上刁難曾發表重大揭露報導的駐京外籍記者,台灣遂作為中國大陸的對照而倍受青睞,並投射到各個不同領域。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於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中國因素的直接效應未必總是對台灣有利。近來南海局勢緊張,週邊東南亞各國與北京關係出現雜音乃至裂痕,政府或民眾一併向台灣發洩怨怒的情況,亦偶有發生。此時馬英九自己先登太平島,再邀國際媒體前往,號稱宣示主權,實際上卻將台灣置於中國加速南海島礁軍事施工的陰影下,在國際上模糊了台灣身份。

大陸東南沿海華人移民東南亞幾百年,滿清向來不予保護。是晚清變法和共和革命動員起他們的政治能量,在東南亞仍屬列強殖民地的時代,將中華民國視為政治歸宿,方促成民國政府設置僑務機關並提出保護僑民。這與延續滿清而設的蒙藏委員會淵源不同,但與南海主權聲索有密切關係。二戰結束,英國拒絕蔣介石主持接收香港,但並未措置東南海域,當時唯一具備海上能力的國軍得以接收太平島等處,且於一九四七年正式提出南海U形線。待到東南亞各國解殖,國共政權相繼主張南海主權已有數十年。近年越南和菲律賓因發現油田而態度強硬,但並未與台灣直接衝突。

台灣經濟要重振中小企業繁榮,減少對中國大陸依賴,除新加坡之外,與東南亞其他各國保持友好亦極為重要。這些國家傳統上疑忌華人,現實中不滿中國,但卻與台灣一樣,都是新興民主化國家。以自由民主正義人權為號召,是台灣可以著眼之處。首先,如能明確對南海特定島礁和海域有不同主張,將極大改善睦鄰關係。同時,保護漁民,維護海洋生態,靈活處理與當地政府結好和服務台商及華人社區的關係,「實質外交」可為之處大有所在。應該也是「實質外交」題中應有之義。

——原載《動向》雜誌2016年4月號

責任編輯:任慧夫

相關新聞
習馬會被事先洩露 蔡英文知曉後大驚
李曉:塵埃落定習馬會《推背圖》裡看輪迴
夏小強:「習馬會」之後的震動效應開始出現
兩岸首度交換間諜 台:習馬會前互表善意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