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陳寔 仁厚教子

作者:林靈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22
【字號】    
   標籤: tags: ,

陳寔(讀實),字仲弓,東漢潁川許(今河南許昌)人。他為官以寬厚待人著稱,時人說:「他有善,則歸於別人;有過,則歸於自己。」他少時作縣吏時,有次地方上殺了人,同縣有位吏員,懷疑是陳寔所殺,將他抓起來加以刑訊,陳寔吃了不少苦頭, 好不容易才獲釋放。後來陳寔當了督郵,卻並沒有報復這位當年抓他、拷問他的吏員 ,而是請縣令許某禮遇他。遠近之人,聽說此事,均極為欽佩他的雅量。史書記載: 「他代人受過之事,甚多。」可見其性格之寬厚。

陳寔居鄉,也很有威望,正直無私,鄉人十分信任他,有什麼事,常常請他判斷是非曲直。陳寔斷過以後,即使輸的一方,也從沒有感到冤屈的。鄉人有順口溜道:「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意思是:寧可被官府判以刑罰,也不要被陳寔認為做得不對!說明鄉人將陳寔判斷是非,看得比官府的判決重要得多。漢靈帝中平四年(187),陳寔年八十四歲,逝世於家中,前來參加他葬禮的,竟有三萬多人!可見他生前的威望之高。

有一年,時逢饑荒,災民遍地。有個小偷,悄悄潛入陳寔家中,藏在屋樑上,準備伺機偷些東西。陳寔發覺了,卻不動聲色,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便叫自己的子孫,都到屋裡來,嚴肅地訓導他們道:「人不可以不加努力,那些行為不好的人,不見得本性就是壞的,只不過是長期養成了壞的習性,才會到如此地步。比如像屋樑上的這位君子,就是這樣的。」(盜賊的別名「樑上君子」即由此而來。陳寔不肯把那人叫做盜賊,而將他稱作樑上君子,也可見他對人的寬厚)小偷猛地聽到這話,大為吃驚,只得自己從屋樑上下來,跪伏在地,叩頭謝罪。

陳寔耐心地開導他說:「看你的樣子,也不像是個惡人。你應該好好自己反省,一心 向善才是。不過話又要說回來,你之所以這樣,也是貧困所致。」他不但沒有處罰小 偷,反而叫家人送他兩匹絹,使小偷能夠度日。陳寔可謂善於教人向善。自此以後, 他的縣中,就很少有盜賊了。

陳寔共有六個兒子,其中尤以陳紀(字元方)、陳湛(字季方)兩個兒子最為賢能。當他們兄弟倆年紀尚幼時,有一次,有客人來見陳寔。陳寔一面和客人開懷暢談,一面吩咐陳元方和陳季方兩個兒子燒飯招待客人。

陳元方和陳季方兩人,都被父親和客人的談話,深深吸引住了,一面仔細聽他們的談話,一面燒飯。誰知心無二用,兩人光顧著聽父親和客人的談話,心思完全不放在燒飯上,結果本來應該將米放在竹隔上蒸熟,兩人忘了將竹隔放進鍋裡,竟將米直接放在水中,蒸飯便煮成了稀飯。

到吃飯時,兄弟倆沒有辦法,只好雙雙來到父親面前,行跪拜之禮,承認錯誤說:「父親大人和客人談話,我們倆光顧了偷偷地聽,蒸飯時忘了將竹隔放進鍋中,結果煮成了稀飯。」

陳寔聽了兒子的坦白,又好氣又好笑,但生米已煮成熟飯,也別無他法,便問兒子道 :「你們聽了這半天,是不是能記得一點?」

陳元方、陳季方兄弟倆回答說:「記得一點。」陳寔叫他倆說說看,於是兩人爭先恐後地搶著說,有所遺漏,又互相補充。到最後,居然將父親和客人的談話,完全複述了出來,一點也沒有遺漏掉。陳寔由此知道了兩個兒子的能耐,十分高興地說:「能夠這樣,喝稀飯也沒有什麼關係,又何必一定要吃蒸飯呢!」

遣憾的是,陳季方很早就死了,並沒有能發揮出他的才能。陳元方倒確實是有所作為 ,官至大鴻臚,年七十一歲才去世。@#

(《後漢書•陳寔傳》、《後漢書•陳紀傳》)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讓他們知曉父母之間雖然有時難免有爭執,但他們一直是彼此相愛著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這對孩子未來在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將產生巨大的正面效益。換句話說,如果想在生活中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機會,讓孩子知道他們的父母深深愛著對方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陶侃的母親湛氏,是豫章新淦(江西南昌境內)人。以前,陶侃的父親取她為妾,生下了陶侃。陶家貧賤,湛氏就靠紡織掙錢,供養兒子,讓他結交勝過自己的朋友。這位湛氏賢妾,福蔭了陶門的幾代人!
  • 家扶基金會24日舉辦「全國自強母親表揚」活動,從家扶服務的2萬7千多戶家庭中所遴選出25位自強母親,她們在遭遇人生最沉重的打擊及壓力時,依 舊無怨無悔,隻手撐起照顧全家的保護傘,充分展現過人的毅力與勇氣,其中一名患有先天性腦性麻痺的李秋蘭,克服因身體殘疾而遭受的異樣眼光,努力工作,也 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和處事態度,養出總統教育獎兒子。
  • 清代阿克敦,章佳氏,字仲和,滿州正藍旗人。他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考中進士,入朝為官,一直做到工部侍郎、刑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