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一憑陰德 二文章

羅忍

父親寄板打狀元,奇事出奇況。(素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54
【字號】    
   標籤: tags: , ,

吳訥,字敏德,號思庵,常熟(今屬江蘇)人。早年,他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當年他的父親吳遵,因事獲罪,被囚在京城。吳訥向朝廷上書,要求以身相代,替父親吳遵坐牢。不料,吳遵卻已經不幸去世了。吳訥受到這件事的刺激,便發憤讀書,因而學業大有進步。明代永樂年間,吳訥因為善醫,被推薦到京城,後來擔任監察御史。宣德年間,又到福建、浙江等地為官,很有政聲,每次要離任時,百姓都到官府中加以挽留。後來他到南京任右僉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等職。

吳訥同時也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學者,博覽群書,特別是對於性理之學,很有研究,多所創見。他有《文章辨體》、《思庵文粹》等著作傳世。特別是《文章辨體》一書,對後世的文體學,有很大影響。(史籍中稱讚他「所著書,皆可垂於後」。)

吳訥平時布衣蔬食,生活儉樸。當時的地方官,見他家中房舍破舊,想要為他修葺,吳訥卻堅持不肯。

吳訥有個外孫,名叫錢昕。錢昕的父親不入正道,常做一些不法之事。吳訥沒有辦法勸阻女婿,但十分擔心外孫被女婿教壞,便主動承擔起教育錢昕的責任,常親自教導他。有一次,錢昕要去參加科舉考試,吳訥特地寫了一首七絕,贈送給外孫。詩是這樣寫的:

阿昕今喜赴科場,

南北奔馳日夜忙。

昔日曾聞先輩語:

一憑陰德二文章!

這後兩句詩,是說要想考中科舉,首先要靠積陰德(做了好事而人不知,叫積隱德),其次才是靠文章寫得好。這話不是迷信,而是天理。吳訥告誡外孫,不要跟著父親學壞,要多做善事,不計名利,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

錢昕牢記這首詩的教導,後來考中了秀才。吳訥為了防止外孫少年氣盛,驕傲自滿,特意令他親自手持箕帚,經常洒掃庭院房屋,讓他用勞動來克服「驕」氣和「嬌」氣。

錢昕長大後,果然沒有辜負外公吳訥對他的一番悉心教育。明正統十年(1445年),錢昕考中進士,擔任永州知府,成了一個好官。當時人對吳訥教外孫事,十分感慨,讚嘆道:「吳家外公,錢家小哥,教者真是能教,受者真是能受。」(《明史‧吳訥傳》、《戒庵老人漫筆‧吳文恪公教外孫》)@*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如果孩子已具備自我調節力,那麼接下來就要進一步培養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學習目標、有效的學習計畫與實踐後的自我評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達成目標,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行動。
  • 歡迎來到少兒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個不能小覷的常見現象是:與父母交談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後的一件事。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開啟與孩子的對話。
  • 4至7歲的孩子開始學習時,比起思考選擇什麼教具、使用什麼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具備自我調節力。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