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父親寄板打狀元 奇事出奇況

作者:羅善
父親寄板打狀元,奇事出奇況。(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07
【字號】    
   標籤: tags:

費宏,字子充,號鵝湖,鉛山(今江西鉛山縣東南)人。他於明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狀元,授翰林院編修,後擔任禮部尚書。寧王朱宸濠有異志,想拉攏費宏,但費宏不願跟從寧王,因而遭到誣陷,賦閒家居。後朱宸濠謀反失敗,他才重新被起用。費宏入朝輔政,力勸明世宗,革除前期弊政。後來,他又擔任了朝廷宰相。嘉靖六年(1527),他因朝廷內部的傾軋,被迫家居。到嘉靖十四年又復官入朝。終其一生,曾經前後三次入朝。他為人平易,持政較為寬平,又喜歡獎掖後進,因而受到朝臣的仰戴。

費宏之所以能夠中狀元,並入朝為宰相,應該說與他父親費璠對他極為嚴格的教育分不開。費璠對兒子要求之嚴格,從下面所敘的這件事情中,可以略見一斑。

有一次,費宏在閒暇時,與一位同榜考取的朋友,下棋鬥勝,因為棋的輸贏,雙方發生了爭執,鬧得很不愉快。費宏一時頭腦發熱,竟動手打了這位朋友一個耳光。這位朋友被打,氣憤至極。

這件事情,被遠在別地的費宏的父親費璠知道了,費璠立即寫了一封信給兒子,同時給兒子寄去了一塊竹板子,令費宏登門向那位朋友謝罪,請那位朋友用寄去的這塊竹板責打他。費宏接到信和竹板後,立即遵照父親的指令,拿著這封家信和父親寄來的竹板,到挨他打的朋友家中去謝罪。

一開始,這位朋友氣還沒有消掉,所以不肯出來相見。於是,費宏便按照父親在信中的囑咐,拿起竹板子,自己責打自己,噼噼啪啪地接連打了三次。那位挨費宏打的朋友,在家裡聽到了,趕緊跑了出來。他見到費宏,不由分說,竟抱住費宏痛哭失聲。

這一下,費宏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感到十分驚訝。他問這位朋友道:「這完全是我的過錯,你為什麼要這樣痛哭個不停呢?」

朋友觸景生情,十分難過地對費宏說道:「你現在有嚴父督促、教育你。可我的父親卻早已去世了。我想要像你一樣,時時得到父親的督促、教育,又怎麼可能呢?我就是為了這個,才感到格外傷心啊!」說完,不禁又傷感地大哭起來。這真是奇事出奇況。

從此以後,這兩個朋友便和好如初,並且像親兄弟一樣。

費宏就是在父親費璠如此嚴厲的教育督察下,逐步成長起來的。

(《明史·費宏傳》、《退庵隨筆·家誡》)@#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阿克敦,章佳氏,字仲和,滿州正藍旗人。他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考中進士,入朝為官,一直做到工部侍郎、刑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
  • 傅山是明未的秀才,明朝滅亡以後,他便「改黃冠裝,衣朱衣,居土穴以養母」,隱居不出,自稱居士、道人。順治十一年(1654),他因河南一個案子牽連,被捕入獄,便開始絕食。一連九天,幾乎要死,被他的一個學生,用奇計救出。但傅山卻深以為憾,認為不如死了痛快。清朝開博學鴻詞科,實是要以此招攬人才,傅 山拒絕別人的推薦,不肯入京城應試。去徵召他的官員強迫他,以至於將他連床抬著走。到離京城二十里時,他死也不肯入京。別人無法,只好代他向朝廷稱老病。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表示他「不事二主」的民族氣節。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表現了一種十分可貴的精神。 傅山博通經史、諸子、佛道、醫藥等學問,也能詩文、書畫、金石,尤其以音韻學見長,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對後人很有影響。 傅山從小就是個神童,很小就開始讀十三經等經史典籍,後來其書法和繪畫又非常有名。傅山對待傅眉等幾個兒子,要求十分嚴格。他常常周遊四方,出遊時,總是叫兒子們,拉著他乘的車子行走。晚上到了旅舍中,他就點上燈,督促兒子讀經史等書籍。晚上誦讀過後,要求兒子們第二天早上,一定要能夠背出來。如果傅眉等背不出來,傅山便用杖責打他們,絲毫也不姑息。
  • 陳寔,字仲弓,東漢潁川許(今河南許昌)人。他為官以寬厚待人著稱,時人說:「他有善,則歸於別人;有過,則歸於自己。」他少時作縣吏時,有次地方上殺了人,同縣有位吏員,懷疑是陳寔所殺,將他抓起來加以刑訊,陳寔吃了不少苦頭, 好不容易才獲釋放。後來陳寔當了督郵,卻並沒有報復這位當年抓他、拷問他的吏員 ,而是請縣令許某禮遇他。遠近之人,聽說此事,均極為欽佩他的雅量。史書記載: 「他代人受過之事,甚多。」可見其性格之寬厚。
  • 盧懷慎,唐代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他早年以進士及第,累官監察御史、吏部員外郎、禦史中丞等。在任時,見時政多弊,曾多次上書,請朝廷整頓吏治,任用人才,治理貪贓枉法等腐敗現象,惜多未被朝廷所採用。唐玄宗開元初年,他和姚崇同時為相。姚崇是唐朝著名宰相,盧懷慎自已覺得才能不如姚崇,於是事事推讓。當時人因他無甚政績,譏他為「伴食宰相」。不過他倒是很善於推薦人才,臨終之時,還上表推薦宋璟、李傑、李朝隱等人,後來他們均是當時廉政的傑出人物。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