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珍事:西湖修堤 蘇軾為民造千載之福

作者:程實
font print 人氣: 3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即使你沒有到過杭州,也一定聽說過杭州西湖上有兩條長堤,一名白堤,一名蘇堤。堤上柳綠如煙,風景似畫。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為這美景所陶醉,吟詠出無數的美文佳句。白堤原來是唐代大文學家白居易被貶為杭州刺史時所建。蘇堤則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被貶為杭州知州的時候所建。

唐宋時代有兩個著名的文學家群體:一個是「古文八大家」;另一個著名的文學家群體就是「三蘇」,指的是在文學上卓有成效的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這三父子又同時名列「八大家」之中。而其中成績最為特出的就屬蘇軾了。

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有時也自稱東坡居士。他不但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而且還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父母官」。為官期間,他總想造福於民,蘇堤就是他在這方面的一個傑作。

作為一名封建官僚,蘇軾是一個很矛盾的人物。他曾經熱心於改革變法,但又對變法的某些方面表示反對。比如,變法派實行免役法,是針對保守派堅持的差役法而來的。而蘇軾卻既指責免役法,又指責差役法。

他說:「免役之害,掊斂民財,十室九空,斂聚於上,而下有錢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府苦役,不得專利於農,而貪吏猾胥得緣為奸。」差役法是讓百姓出徭役,結果造成長年在外,為官家工作,荒廢了農業生產,農民苦不堪言。他也看到了貪官污吏從中為奸,更加重了農民的負擔。而免役法是讓百姓出錢代替出工,目的是解決差役法的這些弊端。但他又指責這是「掊斂民財」,「掊」:搜刮的意思。如果讓貪官污吏來主持這件事,蘇軾說的情況是可能出現的。

正因為如此,兩派對他都沒有好感:當變法派得勢的時候,他受到排斥;當保守派當權的時候,他又受到迫害。但他在為官的時候,對變法派一些於民有利的措施,還是認真執行的,比如農田水利法。並且,他總是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裡。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蘇軾被貶為杭州知州。到任後,便發現這裡大旱,「饑疫並作」,百姓出現糧荒和瘟疫。他立即上書朝廷,要求免除本地應上繳的糧食的三分之一,獲得批准,減輕了農民的一部分負擔。

唐代以來,百姓出家為僧為尼要有官府發給的證件,稱為「度牒」,取得度牒要交錢,並且是官府的一筆重要收入。蘇軾把當地出售度牒的錢也用來買米救災。第二年春天,他又決定:將常平倉中的儲糧減價賣給饑民。還派人帶著粥和藥品到各地去,發現饑民立即救治。他用這些方法救活了很多人。

杭州是一個水陸交匯的地方,因此災害和瘟疫都比較多。他從自己家中拿出二千緡錢和五十兩黃金,設立了一個藥房,並且還準備一些糧食專等饑民來求醫。

南宋以後,杭州成了一個大都會。可是在那以前,那裡還是很荒涼的。因為那裡近海,地下的泉水都是鹹苦的。唐朝有一位刺史李泌,引西湖水,鑿成六口井,百姓才喝到淡水。白居易修白堤,疏浚西湖,引湖水入漕河(即大運河),再從漕河引水灌田千頃。從此那裡的百姓逐漸富裕起來。此後官府經常疏浚西湖和這裡的河道,使這一帶保持了富庶。

但是,宋朝開國以後,這裡的水利工程逐漸失修,漕河淤塞水淺,三年就得挖一次,不然就無法行船,成了百姓的一項長期負擔。西湖淺灘也長滿了「葑」,是一種類似茭白的水草,這些水草死後化為泥土,稱為「葑田」,使湖面越來越小。據當時的統計,這樣的「葑田」有「二十五萬餘丈」,湖面已經所剩無幾。當年的六井也差不多淤廢了。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蘇軾開鑿了兩條河,讓漕河有足夠的水以通航運,還修一條大堤擋住海潮,使潮水不再灌入市內,又挖深了六井。最大的工程是在湖中的葑田上取土,修造成一條三十裡長的大堤,一是使湖水加深,擴大了湖面;又在堤上形成一條大道,方便了行人。這就是現在的蘇堤,當時被稱為「蘇公堤」。為了解決水草淤塞,一是讓在這裡種菱的農民,每年收穫後把殘根等除盡。再一個是僱人在湖上種菱,有了菱之後,「葑」這類雜草就無處生長了。

二十年後,當蘇軾再次回到杭州的時候,他發現,杭州的百姓幾乎家家都掛著他的畫像,連吃飯的時候,也要向畫像去祝頌幾句。還有人為他修了生祠,就是活著的時候為他修的廟。可見那裡的人民對他的感情。

蘇軾修了大堤,使西湖免於淤塞。有了西湖,才有了以後天下聞名的杭州和富庶的杭州。如果西湖被淤塞,今天杭州會是什麼樣子,真是難以想像。

(《宋史•蘇軾傳》《宋史•食貨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無水不可論茶!廬山康王谷深奧處祕境一簾幽景「谷簾泉」,瀉從千仞石,寄逐九江船。景美泉美水美,茶聖陸羽品評「谷簾泉」為「天下第一泉」。歷史的豐釆、茶泉的盛名交集於康王谷「谷簾泉」,引領多少古今文豪、茶人的企望和幽思。
  • 文藝創作確實是一件艱苦的勞動,需要的是認真而嚴謹的態度。不細心地調查研究,「想當然」的率意之筆,往往會產生謬誤,鬧出笑話。
  • 然後,這才知道來客竟是大文豪蘇東坡時,連忙賠笑,把他讓到客廳,恭恭敬敬地說:「請上坐!」又吩咐童子:「敬香茶!」
  • (Fotolia)
    寫詩和繪畫有一個重要訣竅,就是:觀察仔細,想像具體;移情入物,形神兼備。
  • 清明節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節日,「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明祭祖自周朝開始,到唐朝成為官方節日,宋朝極盛,元朝多從本俗,明朝把清明列為「時享」,歷經清朝、民國,一直到今日,一直保留著清明祭掃,懷遠追祖的傳統。
  • 或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將周瑜與「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聯繫在一起,但歷史的真實卻與之相反。(公有領域/大紀元製圖)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宋代大文學家蘇軾這首氣勢磅礡的詞作中提到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郎正是三國時的風雲人物之一:江東孫權的大將周瑜,周公瑾。
  • 韓信,史稱「國士無雙,兵仙戰神」。他創造了一個歷史,五年之內結束了秦朝末年天下群雄逐鹿的混亂局面,中原大地再次統一。漢得天下,皆他之功。他成就了一段神話,戰必勝、功必克,千古無二的霸王項羽亦是其手下敗將。他乃歷史上多少年不遇的大根器之人,懷王霸之志,忍胯下之辱,無故加之而不怒,完美詮釋大忍之心。
  • 文學藝術家「揮纖毫之筆,則萬類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有像由之以立,無形因之以生。妙將入神,靈則通聖。」(楊慎《畫品》語)若能如此,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便可能成為優秀的文藝作品!
  • 吳隱之被朝庭升遷、離開廣州時,坐船經過石門水域,忽然之間,天昏地暗,狂風呼 嘯,濁浪滔天!船幾乎就要翻沉了。駕船的長者講:「此刻風濤狂怒,船上必有貪腐!」
  •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這是過去幼童啟蒙讀物《三字經》中的四句。這裡說的蘇老泉,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他是蘇軾的父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