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是否存在住房危機 讓數據說話

人氣 664

【大紀元2016年0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韓香茗綜合報道)近年來,紐西蘭房市普遍升溫,特別是奧克蘭房價飛漲,已經使住房問題成為整個紐西蘭關注的焦點,更是各政黨之間無法迴避的政治話題。

近期,在電視3台發布了針對奧克蘭無家可歸者和過度擁擠所進行的調查之後,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再起爭執,各方就紐西蘭是否存在住房危機的問題,展開了激烈辯論。

綠黨:住房危機需要緊急行動

5月14日,作為紐西蘭第三大黨的綠黨社會住房發言人馬拉馬•戴維森(Marama Davidson)說,人們都在說,房市危機已持續10年之久。期間當政的國家黨把紐西蘭變成了眾多家庭被迫住在車庫和汽車裡的國家。政府一直在變賣公屋,卻沒有及時補充,不僅僅造成住房危機,而且持續讓房地產投機商推高地價,房東也不必提供溫暖乾燥的住房,任由住房危機發展。

戴維森表示, 如果政府真正關心的話,應該投資興建數千套經濟適用房,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人們投資建房。僅僅提供緊急住房這種小方案,不足以解決如此嚴峻的問題。

5月19日,綠黨聯合黨魁Metiria Turei宣布了「家不是汽車」的政策,允許公屋署保留其收益,並退還其稅收,在下一個財年騰出2.07億元緊急建造450套新公屋。

不過,社會住房部部長保拉·貝內特(Paula Bennett)說,綠黨的政策只是口號,不是計劃。福利房非常昂貴,綠黨沒有騰出資金幫人們解決住房。

工黨:紐西蘭面臨嚴重住房危機

5月19日,工黨黨魁安德魯•利特爾(Andrew Little)堅決表示,紐西蘭正在面臨嚴重的住房危機。他說,「紐西蘭存在住房危機,這一點,我知,你知,大家都知道。」

他在達尼丁接受《奧塔哥每日時報》(Otago Daily Times)採訪時說,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長時間以來政府一直對此輕描淡寫。

當被問及北島緊急、擁擠和簡陋住房被誇大的問題時,利特爾說,住在車庫裡,或者3個或更多家庭合居的問題真實不虛。太多家庭的居住條件都不理想,住房供應跟不上需求。冬天裡住在擁擠住房中的人們,相比住在溫暖乾燥住房中的人們,更容易患傳染病。

此前,利特爾曾參觀位於達尼丁的Corstorphine社區中心。他當時表示,其住房問題已經成為全國的主要問題,但公屋署卻放棄解決。人們租住不合格的私人房產,將補貼支付給私人房主。

他已經為其「對出租房制定最低標準」的議案在國會中找到了支持。該議案包括制定供暖、通氣和排水等標準,以免人們生病。

他說,「我們正在做的,是讓這些家庭擁有體面住房所需要的東西。如果成千上萬的人都沒有自己的住房,我們就不能稱這樣的國家為先進國家。同時,地稅和醫療保健都支付不起,如何能讓孩子們上學?這不行。」

社會住房部長:不認為情況正在惡化

保菈•貝內特說,紐西蘭住房問題不是新出現的問題,而是持續存在的問題,紐西蘭不存在住房危機。

5月20日晚,貝內特在接受RNZ專題節目檢查站(Checkpoint)的採訪時表示,自擔任社會住房部長以來,她一直擔心住房問題,但她不認為情況正在惡化。

貝內特說,「很多無家可歸者是因為精神健康、酗酒或吸毒等問題造成的,但她的首要任務不只是解決緊急住房問題,還要解決福利房、經濟適用房及增加供應等整個系統問題。所以,我不確定現在嚴重惡化了,長時間以來我一直在密切關注這個問題。」

她在採訪中說,「作為社會住房部長,我覺得自己有巨大的責任,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尋找安全的住所,這是我承諾要盡的義務。但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資源有限,特別是奧克蘭,利用納稅人的錢為越來越多的人提供住房,具有挑戰性,需要很多錢。」

她舉例說,要在Tamaki為一個家庭提供3居室福利房的話,政府平均每年要花費4萬元。從全國範圍來看,政府每年以8億的支出為19.2萬人提供福利房,同時還要花費11.2億元為28.6萬個人和家庭提供住房補貼。

她表示,租住私房很難,特別是在奧克蘭,因此,政府正在解決目前的供應問題。政府正在釋放更多土地建房,同時推動特殊住房區加緊建房。政府正在為急需住房的人們提供緊急居住床位,一方面支持現有福利房供應機構保持供應,另一方在今年的財政預算中,已經宣布出資4100萬元提供新床位。政府正在市政府審批程序允許的範圍內,以最快速度建房。

貝內特說,「我能夠做到的最積極的辦法,就是更好地利用現有住房,目前很多福利房沒有分給最需要的人們。」

副總理:增加供應已是政府首要工作

副總理兼住房部長比爾•英格利希(Bill English)和社會住房部長貝內特均表示,政府已經在認真地履行為最脆弱人群提供適當福利房的責任。

英格利希說,政府已經將加速公屋署開發計劃,以及從社區供房機構獲得更多住房作為政府的首要工作。公屋署已經在全國範圍內簽訂了924套新房建造協議,有的已經在建設中。奧克蘭簽訂或在建的住房數量為589套,計劃今年完工,同時還在商定另外55套住房。公屋署已經確定了再建1319套住房的機會,而且正在落實。此外,坎特伯雷地震受損的700套住宅重建工作正在接近完成。

總理:紐西蘭不存在住房危機

紐西蘭總理約翰 • 凱伊(John Key)5月21日表示:「我想大多數紐西蘭人都會猜測到,我要說的下一句話是,紐西蘭不存在住房危機。」

「雖然媒體炒作說,有一兩個奧克蘭人住在汽車裡,但是大多數通勤上班的人都呆在汽車裡,他們每天都被堵在路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但他們也做其它事。我把這個事實推薦給那些向媒體抱怨的人。這些通勤者讓自己以車為家。他們抬高雙腳,打開收音機,收聽邁克·霍斯金(Mike Hosking)的廣播。這是他們能做的最好選擇。」

他表示,只要這一兩個選擇住在車裡的人,能夠從奧克蘭通勤者的故事中獲得收穫,就能夠保持積極的態度。他說:「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曾住在鞋盒式的房子裡,看看我現在,這段經歷並沒有帶給我任何傷害。」

「現在我意識到,為什麼有些人住在車裡。有很多原因促使人們住在車庫、集裝箱、帳篷和運狗貨車裡,還有住在橋下、店鋪遮陽篷、高速立交橋及書桌下面,還有的住在木棚里或樹上。非常非常多的原因,他們給出的理由,我想人們會感到驚訝。」

凱伊說:「我想,我們需要仔細分析每一個原因,避免匆忙下結論說『存在住房危機』,但實質上沒有支持這些結論的數據。」

讓數據說話

在紐西蘭,只要有一個地區存在住房危機,那麼就無法否認紐西蘭存在住房危機的事實。那麼紐西蘭住房市場到底是什麼情況呢?且看下面的數據。

根據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評級(Fitch Rating)2016年1月13日發布的2016年《全球住房和房貸展望》報告,紐西蘭房價- 收入比,居全球首位。

惠譽的報告是對全球22個國家房價、拖欠和房貸額等情況所做的預測和分析。該機構發布的消息主要是從信譽角度發出警告,沒有提供具體數據。

根據全球性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發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房價指數報告,2015年紐西蘭房價上漲14.2%,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土耳其的18.4%。萊坊同時表示,根據經合組織(OECD)通過房價-收入比所進行的比較,在接受調查的24個成員國中,比利時和紐西蘭市場最不可負擔。

根據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 2016年1月25日發布的《第12次全球住房負擔能力年度調查:2016》,在2015年全球最不可負擔的住房市場中,奧克蘭、墨爾本和美國聖何塞(San Jose)並列第四位。

該調查根據全球9個國家367個城市2015年第三季度的房價-收入比,評定了它們的住房負擔能力。這9個國家分別為澳洲、加拿大、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愛爾蘭、紐西蘭及中國(香港)。調查中的房價-收入比考查的是中值倍數(Median Multiple),即住房中間價與家庭收入中位數的比值。

總體上講,紐西蘭住房嚴重不可負擔,中值倍數為5.2。在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類別中,紐西蘭唯有奧克蘭參加評定。該市中值倍數從去年的8.2(排名第九)升至9.7,嚴重不可負擔。其它城市(人口低於百萬的城市類別)中值指數分別為:基督城6.1,惠靈頓5.2,但尼丁5.2,漢密爾頓5.1,納皮爾 – 黑斯廷斯5.0,北帕4.1。

另據數據分析公司CoreLogic(紐西蘭)的數據,在截至2015年12月的過去5年里,奧克蘭房價上漲77.5%,奧克蘭平均房價已經超過94萬元(紐幣,下同),奧克蘭住房市場是世界上最貴的市場之一。儘管奧克蘭房價在之後的幾個月里增長放緩,但從3、4月份多方數據來看,奧克蘭房市再度升溫。

根據紐西蘭最大交易網站Trade Me房產部2016年5月1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4月紐西蘭全國住房平均要價升至58.5萬元,創歷史最高紀錄,年同比上漲8.4%,奧克蘭平均要價創下84萬3150元的歷史最高記錄,年同比上漲13.8%。

在過去5年里,全國住房平均要價從2011年4月的40萬2150元增至今年4月的58.5萬元,上漲46%,每年上漲3.6萬餘元。同期,奧克蘭平均要價從50.6萬元增至84萬3150元,大漲66.6%,每年上漲67,430元。

另據紐西蘭房地產協會2016年4月12日發布的數據,今年3月,奧克蘭住房銷售中間價從2月的75萬元暴增至3月的82萬元,月增7萬元。根據5月11日剛剛發布的數據,在過去15年里,奧克蘭住房中間價從2001年的25萬元增至2016年4月的81.5萬元,增長了2.26倍。15年前,奧克蘭房價是家庭收入的5倍,而2016年已經接近於10倍(9.7)。

紐西蘭是否存在住房危機呢?那就看住房危機的概念如何界定了。

責任編輯:易凡

 

相關新聞
QV:紐房價再創紀錄 奧克蘭均價超94萬
紐兩大主流媒體或於年終合併
紐政府將力促更多土地建房
紐儲備銀行或推房貸收入比限貸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