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三大動作 政治經濟齊破局

人氣 14927

【大紀元2016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綜合報導)最近,習近平當局在政治和經濟上有三大動作:「權威人士」第三度出山談當前中國經濟;大陸多省市地方高層人事密集調整,有多省市高官履新;政治局常委為經濟頻繁到地方考察調研。有分析認為,習近平當局近期以來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一系列動作,是中國社會大變局即將來臨的信號。

「權威人士」三度出山談中國經濟

5月9日,大陸官媒《人民日報》發表專訪「權威人士」的文章,談論當前中國經濟。此「權威人士」曾於2015年5月25日和2016年1月4日在《人民日報》頭版解讀中國經濟形勢和政策。

「權威人士」承認中國經濟存在一些「兩難」或「多難」的問題。最突出的表現是,一方面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實體經濟高槓桿。特別是民營企業投資大幅下降,房地產泡沫、過剩產能、不良貸款、地方債務、股市、匯市、債市、非法集資等風險點增多。

「權威人士」還說:「一些新問題也超出預期。因此,很難用『開門紅』『小陽春』等簡單的概念加以描述⋯⋯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據港媒《南華早報》報導,這番話無疑是給負責經濟事務的副總理兼政治局常委張高麗打臉。今年3月,張高麗在一次公開論壇上談到經濟時表示:「一季度將能夠實現開門紅,今年攻堅克難,可能明年就海闊天空。」

文章還說,那位「權威人士」就是習近平,這一點從喻意良好開端的「開門紅」三字可以看出。你說,除了習近平以外,誰還能如此斬釘截鐵地反駁副總理的樂觀預測?

5月10日,官媒《人民日報》公開發表了習近平今年1月在一次內部專題研討班的近兩萬字的講話。他在講話中談到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並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政治局常委密集到地方考察調研

最近,習近平、李克強等五名政治局常委為經濟,頻繁到地方考察調研。

5月23日至25日,習近平前往黑龍江伊春市、撫遠市、佳木斯市、哈爾濱市等地考察。這也是「十八大」後習近平第三次考察東北,此前分別在2014年和2015年考察過遼寧和吉林。

24日,習近平來到黑龍江撫遠,走進玖成合作社,他同當地民眾交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並要做好農業的精準補貼工作,把去庫存、補短板有機結合起來。東北地區有條件發展規模化經營,農業合作社是發展方向。

有評論文章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去產能是繞不過去的門檻。習近平考察黑龍江能夠表達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供給側改革」是當局當前的經濟焦點。去年11月和今年1月,習近平兩次主持的財經小組會議上,都提到了「供給側改革」。

大陸多省市地方高層人事密集調整

近期,中共省部級地方高官人事頻繁變動,有多省的副省長、副市長履新。5月23日,馬秋林任江蘇副省長;25日,中共國家民委人事司司長楊逢春被任命為青海省副省長;27日,上海市委副秘書長陳寅任上海副市長;福建省莆田市委書記周聯清任副省長;湖南省政府秘書長向力力任副省長;重慶市渝北區委書記沐華平任重慶副市長。

外界普遍認為,這一波調整很明顯是「十九大」前的人事布局。這次集中啟用中生代與新生代經濟官員。如馬秋林、周聯清、向力力在經濟上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分析:一系列動作釋放出兩方面的信號

時政評論員夏小強表示,習近平當局近期以來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一系列動作,釋放出兩方面的信號。一方面,以江澤民家族為首的中共利益集團,掌控中國經濟多年,對中國經濟破壞嚴重,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嚴重危機與此相關。習當局目前採取的經濟措施就是對江當權時經濟政策的糾正。多省市人事變動是習近平當局清除江派勢力的動作。上述的一系列行動,都是習近平當局打擊江澤民集團的持續動作。

另一方面,習近平當局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系列動作,其實也是中國社會大變局即將來臨的信號。中共高層兩個陣營激烈博弈的原因,是圍繞中國社會的核心問題法輪功展開,江澤民集團官員以貪腐罪名紛紛落馬,其實質是因為迫害法輪功遭報應。隨著習近平當局對江澤民集團成員的不斷抓捕,中國社會在經濟、政治等多方面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最終將會迎來巨變。#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外媒:中共五代干政  習近平改革受限
《華郵》:習近平改革恐受保守派限制
外媒:習近平改革難實現 不改風險更高
經濟學人:習近平改革有風險但逃避更危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