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生幹部訴苦透露重大信息:超生費去哪了

人氣 6488

【大紀元2016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近日湖北鄉鎮計劃生育(簡稱計生)人員發微博訴苦稱,機構改革,「社會撫養費」返還被取消,造成收入降低,只得到「冰冷的1950元(人民幣,下同)」。此微博立時「激起千層浪」,網民紛紛表示,這些年的社會撫養費,原來都撫養了「寄生」(計生)人員。

取消社會撫養費返還 計生人員訴苦

據澎湃新聞報導,日前,湖北公安縣麻豪口鎮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一名工作人員「王小賤1108」在微博上發布信息稱:為這份工作付出了汗水、淚水,甚至鮮血,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這份工作,得到的卻是冰冷的1950(元)。

報導稱,事件的起因是2006年湖北省對鄉鎮機構進行精簡改革時,鄉鎮計生工作人員的事業編制被取消,而一直未建立長效的工資增長機制,至今計生人員的月薪只有1950元,因此表達訴求,希望提高待遇,恢復他們的事業編制身份。

公安縣衛計局一名李姓局長還提到,此前「為了調動鄉鎮計生幹部工作的積極性」,在徵收社會撫養費到位後,會按照一定比例給予「返還」,但從2015年起,按照上級單位的要求,社會撫養費返還機製取消,「他們現在一分錢也拿不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他們的收入,「心理有些不平衡」。

此微博一出立刻引來網民們的議論。

「社會撫養費,原來就是撫養的這幫不干人事的所謂幹部啊!不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社會價值,整天昧著良心的這會蛀蟲,還有臉發微博?」

「感情社會撫養費是扶養你們這些人的啊,你們的工資不是由政府財政支付嗎,難不成你們以前坐收坐支?」

「社會撫養費,到底撫養了誰?養了當官的兒孫!」

「原來社會撫養費都拿來給『寄生』人員當津貼了。」

「安徽霍邱縣我有親戚當計生辦主任的,別人2胎罰款1萬2,我罰款只要8千,沒想到錢交了村婦女主任分一千,主任2千,其它的都分一點,這是真的。」

「原來他們收超生費提成高達40%。」

「早些年,對農村超生戶沒收土地、拆房子、拉牲口、連小豬仔都不放過,趕盡殺絕啊……現在說報應一點不為過,況且1950工資也不算少。」

「社會撫養費掛的是羊頭賣的是狗肉!說超生了占用了社會資源要收費;可錢收了也沒看到有社會資源的增加;先生男孩再生就超,先生女孩再生不算超;非農戶口生一個超,農業戶口生兩個不超;什麼法規?」

徵收社會撫養費 理由牽強

所謂「社會撫養費」者,原名「超生罰款」,1994年改名叫「計劃外生育費」。2002年9月1日《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

對於徵收社會撫養費的理由,2002年,國家計生委新聞發言人江亦曼給出的解釋是:「法律規定超生者必須繳納社會撫養費,不是罰款,而是超生者對社會進行的經濟補償。因為,多出生人口侵占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

多出生人口侵占了較多的社會公共資源?

《投資者報》助理總編輯勾新雨曾表示:「社會撫養費本身的理由就不成立,中國又不是像北歐那樣的高福利國家,甚至不像俄羅斯等國家,對小孩都有奶粉等補助,中國的小孩絕大部分都是家庭自己承擔撫養支出的,政府既沒有盡到社會撫養的義務,社會撫養費又從何而來。」

何況,社會撫養費的徵收對象並非僅限超生者,未辦理結婚登記生育、未經審批再生育、不夠間隔期再生育等行為,也被徵收社會撫養費。有基層計生工作人員表示,「實際上,這些程序違法的生育並未導致實際生育數量增多,也沒有帶來社會投入的增加。」

社會撫養費到底撫養了誰?

大陸社會撫養費每年至少徵收250億元,從1980年到現在,總額達1.5萬億至2萬億元,這樣一筆巨額資金最終去了哪裡?撫養了誰?

據《新觀察》雜誌上的例子,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邢集鎮政府曾規定,對按時完成社會撫養費徵收任務的村,按該村社會撫養費徵收總額的30%返還,用於支持徵收的日常工作費用及幹部獎勵。

社會撫養甚至被一些鄉鎮挪作辦公經費。江西省東部某縣一名審計局工作人員就發現,某鎮2010年實際可用財力635萬元,社會撫養費收入128萬元,占該鎮實際可用財力的20%。在128萬元的社會撫養費支出中,餐費食品等招待費和走訪送禮支出占54%,列「招待費」和「其它開支」科目,24%用於職工的獎金、補貼。

2009年的《半月談》曾曝社會撫養費占地方政府半數財政收入,計生幹部私人腰包鼓了,計生部門的經費多了、福利好了,鄉鎮財政收入也增加了。

據統計,在2005年底,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工作人員已達50萬人,其中公務員10萬人,2012年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事務的支出達812.85億元。

數額驚人的社會撫養費到底在撫養誰?不言自昭。#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因超生被炒魷魚 大陸公務員要求恢復職務
天氣炎熱 騎單車的人在餵同伴喝水  仔細一看......令人敬佩!
顏丹:還需要徵收「社會撫養費」嗎?
清源:花瓶委員的花瓶提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