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粉墙黛瓦 遠逝的老屋(下)

font print 人氣: 119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5月07日訊】天井—家藏小宇宙

江南濕熱多雨,尤其梅雨季節,用於採光、通風、隔熱、防潮、排水的天井就必不可少了。天井和北方的院子還不一樣,雖然也是四面圍合,但卻是高而深的露天小空地,有長方形的,也有圓形的,寬窄各異。大戶人家動輒要布置十多個天井,即使蝸居之家也有小小的「蟹眼天井」,營造炎熱下的一點清涼和詩意,雨打芭蕉或竹影笛韻。

徽派民居是以天井為中心的封閉式兩層以上的合院,更是「有堂皆設井,無窗不雕花」。鑿水池,擺盆景,種花草,將中堂完全開敞和天井相連,更好地通風。「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孫孫興旺」,有經商傳統的徽州人把天井看成一個聚寶盆。按風水理論來說,水為財富之源,雨水從四面斜坡的屋頂流入天井的堂屋前,叫做「四水歸堂」,暗合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財心理。照到天井的陽光稱為「灑金」;落入的雨水叫做「流銀」,賦予天井招財進寶、天降洪福的通俗文化寓意。

天井上通天氣,下接地氣,不僅能聚財,更能藏風聚氣,形成拔風的煙囪效應,調節住宅的小氣候,夏天舒服涼爽,冬天享受陽光的恩賜。所以,好多外國專家稱天井是「會呼吸的房子,天然的空調」。

家家藏一方小宇宙,就是指天井。方寸天地,別有洞天。庭院深深、高牆重重,也不應失去與上天溝通的機會,沐霞臨風,觀星望月,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慎獨隱逸的處世心態。讓足不出戶的閨秀婦孺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陰晴雨雪。大戶人家和宗族祠堂的天井上方周邊有雕刻精美的門窗、撐拱和欄杆,還設有「美人靠」──給淑女貴婦用的弧形靠背坐椅,更愜意地納涼或晒太陽。仰望藍天白雲,讓心靈小憩,放飛思緒,神遊天宇……

文人寫意山水園

江南自古文人輩出,也盛產狀元和進士。「士族精神、書生氣質」,尚文崇儒,陽明學經世致用,是江南文化的特徵。「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江南又是歷代詩人歌詠的地方,文人畫、山水詩盛行。經濟文化發達,人們也注重生活質量。文人雅士在客廳和書房前,鑿池疊石,種植花木,構成清雅幽靜的小庭院,供自己怡情養性,或家人好友琴棋書畫,品茶談心。達官富商才有一定規模的園林宅第,即私人園林和豪宅。

根植於吳文化土壤,長期受翰墨書香、江南絲竹和崑曲的薰陶,蘇州民風崇尚藝術,追求完美,蘇繡、蘇扇、桃花塢木版年畫、紅木雕刻,都以精緻靈秀、品質一流的「蘇式」風格盛名於世。從南宋到明清掀起的好幾波造園熱潮,也讓蘇州「香山幫」工匠舉國矚目,這個集木匠、泥水匠、堆灰匠(泥塑)、雕花匠(木雕、磚雕、石雕)、疊山匠等古典建築中應有的全部工種為一身的群體,到了明代中後期幾乎成為中國建築最高水平的代名詞。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整個蘇州園林、江南一帶古典園林均出自香山匠人之手。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除了蘇州的經濟、人文、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蘇州出的湖石乃堆山之上品)外,更是因為有能工巧匠「香山幫」,還有文人畫家的參與。如「元四家」之一倪瓚曾參與獅子林的造園,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委託吳中才子、書畫家文徵明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了拙政園。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工匠們與畫家時常切磋交流,技藝與文化素養也不斷提高。在有限的空間裡創造出詩情畫意的景觀,亭台樓閣,水榭環廊,移步換景,曲徑通幽,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匠心獨運,虛實相間,以小見大,意蘊無窮。皇家園林講究雄偉高大的帝王氣派,而江南私人園林則清幽古雅秀逸,書卷氣濃。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可賞、可游、可居,是宅園合一的古典建築瑰寶。

從祠堂到書院的教育

在傳統江南民居中,最好的堂屋留給了神祇和祖先。聚族而居的傳統村落,居中的宗祠成為同宗血緣聯繫的紐帶。可見祭祀和禮儀的重要性。祭儀由德高望重的長輩主持,祭時需讀祭文。通過隆重的祭祀活動,達到後輩與祖先精神上的溝通,祈求先人保佑,在祖宗的感召下把宗族成員團結在一起。「長幼有序,內外有別,卑不逾尊,疏不逾戚」,「閨門穆穆,兄弟怡怡,戾者以平,爭者以讓」,重溫古訓家規,讓子孫體會祖先的恩德。浙江浦江縣的鄭氏義門,自宋元到明清,綿延15代、鼎盛時達3300多人的大家庭,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宗法社會的禮樂秩序和綱常倫理。朱元璋聞聽當時鄭義門已九世同堂,特賜匾「江南第一家」。

《宋史》記載越中「弦誦之聲,比屋相聞,無間城鄉,無分苦樂,咸禮讓而循,宛當年之鄒魯。」越中指唐越州,今紹興市及杭州市蕭山區等地。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和孟子的故鄉分別是春秋時期的魯國和鄒國,因此後人就用「鄒魯」來指代文化禮儀發達的地區。有「鄒魯」之譽的還有徽州、溫州、潮州、泉州、福州等地。唐、宋以後,江南書院崛起,從元代到明、清兩代,長江流域書院教育的推廣與普及一直在全國遙遙領先。民間士紳普遍將資助、創辦書院看做是自己的社會責任、文化使命與「兼善萬世」的歷史功業,為江南的文化教育貢獻良多。

從江南民居可以看出,順應禮制,注重人倫,還特彆強調教育環境的營造。族長家長都十分重視小孩的教育,跟隨父母祭祖拜佛常常是少兒開蒙之時。同姓子弟不論富貴貧賤,書院教育的門總是向他們開著的。即使家境貧寒,宗族也會有一定的辦法來接濟你。許多村落還十分重視讀書氛圍的布置,從房屋的梁枋等空間結構到門窗隔扇上的小雕飾,從教育子弟崇德尚禮的廳堂命名、題匾、撰聯、題刻到巍然高聳於低矮的住宅之上的文昌閣和文峰塔,無不體現對詩書傳家、耕讀為業的生活方式的謳歌。這也是國內其它地區比較少見的。

浙江東陽的盧宅是書香門第,盧氏家族尊師重教,子孫登科及第者眾多。安徽宏村「敬德堂」的主人希望自己的後人能積德行善,門樓上雕刻著梅蘭竹菊、魚躍龍門等有象徵意義的祥瑞圖案,廳前有一幅楹聯:「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臨近的西遞村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

在南京古民宅的屏風、隔扇上,常可看到《紅樓夢》、《三國演義》、《八仙過海》、《姜子牙遇文王》等金漆彩繪或木雕,撫琴繡花的女孩、相夫教子的少婦也熟識經典。

傳統民居凝聚著古人的智慧、審美和工藝,那種對天地的敬畏、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禮義教化,都是現代人望塵莫及的。人們依靠技術手段來改變生存環境,卻淡忘了對建築本質的把握,產生了更多新的弊端和麻煩……千百年來的美麗家園,只有順應天意、敬神重德,才能守護得住。正本清源,當從復興傳統文化開始。#

責任編輯:莆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蘇州城至今仍坐落在當時的原址上,依然保持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以及「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雅風貌,城中眾多的歷史古蹟和文化遺蹟向世人展示古城蘇州沉澱了二千五百餘年的吳文化。
  • 青山逶迤,綠水蜿蜒,樹影婆娑的水口,崢嶸矗立的牌坊,粉牆黛瓦的民居,偉岸宏大的祠宇,橋吐新月,塔摩蒼穹,徽州就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長卷。而「有堂皆設井,無宅不雕花」則是徽州民居的一個重要特點。
  • 杭州西湖風景馳名中外,有口皆碑,西湖十景中有一個獨具特色的景點便是【雲棲竹徑】。據傳,當年康熙、乾隆二帝曾數下江南探訪西湖勝境,每到西湖必遊【雲棲】。如今雖然先王天子早已駕鶴西去不見蹤影,然而,【雲棲竹徑】卻因兩位天子當年的多次探訪而更加引人入勝,以致常年遊客如雲,遍佈山野竹徑。雖然至今還沒機會一睹【雲棲竹徑】的風采,但幸運的是,在母校的一角也有一處別有特色的勝景,同樣令我情有獨鍾,心馳神往,那就是我最愛去的地方-----【翠竹園】。
  • 有著中國「最圓」鄉村美譽的菊徑村地處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古坦鄉。她是個典型的水環山繞型的村莊,溪河成大半圓型, 繞村莊將近一週,四周為高山環繞,新修的柏油公路沿著河流呈現圓弧型繞村而過,一些木板橋與公路相連。如果不是公路開發,打破了村莊的寧靜,這裡絕對是一個世外桃源。
  • (大紀元記者陳怡蓮綜合報導)「北京最牛空中別墅」被曝光後,大陸高層樓頂加蓋違規建築被關注。近日,一座被稱為「空中花園」的建築又被曝光。該建築坐落在洛陽市洛龍區河洛文化村小區一高層建築樓頂,堪比北京空中別墅。
  • 有著中國「最圓」鄉村美譽的菊徑村地處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古坦鄉。她是個典型的水環山繞型的村莊,溪河成大半圓型, 繞村莊將近一週,四周為高山環繞,新修的柏油公路沿著河流呈現圓弧型繞村而過,一些木板橋與公路相連。如果不是公路開發,打破了村莊的寧靜,這裡絕對是一個世外桃源。
  • 江南春柳詩婆娑 粉牆黛瓦芳草坡 斜陽霏雨紫煙裊 梅熟叢蘭籟聲多
  • 那是我五歲的時候。 那是正月裡的最後幾天。 祖父帶著我去走親戚。
  • 杏花春雨,小橋流水,粉牆黛瓦,金燦燦的油菜花田……我心中的江南,一半在童年記憶和祖父母的慈愛里,另一半在詩詞曲畫的夢中。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