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午銅鑼不同凡響 金鑼技藝薪火相傳

林午銅鑼第二代傳人林烈旗先生。(郭千華/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79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郭千華台灣宜蘭報導)銅鑼響起貫徹雲霄、音震八方的台灣工藝之家「林午鐵工廠」,銅鑼的製作如同寶石鑑析,講究成分與精工經驗,在林烈鐘、林烈輝和林烈旗三兄弟齊心經營 下,對品質堅持始終如一,更多了從傳統廟宇音色到現代表演藝術樂符的創新運用。為了傳承鐵工與銅鑼製作文化精神,新開發的小銅鑼文創商品,提供遊客參訪時 DIY的紀念品,逐步朝銅鑼文化館目標前進,手作出品的銅鑼聲響穿透著古今中外,帶領傳統鐵工產業打造銅鑼工藝的鑽石價值。

亞典蛋糕密碼館所懸掛的林午銅鑼。(郭千華/大紀元)
亞典蛋糕密碼館所懸掛的林午銅鑼。(郭千華/大紀元)
林烈旗師傅敲著包羅萬象的高邊鑼。(郭千華/大紀元)
林烈旗師傅敲著包羅萬象的高邊鑼。(郭千華/大紀元)

鐵工廠的轉型

名氣響亮全台的銅鑼製造老字號——林午鐵工廠位於宜蘭,是在民國38年由林烈輝的父親林午和伯父、叔叔三人一起創立。鐵工廠一開始製作耕耘機、車床 等工具,直到76年,林烈輝跟父親、弟弟們一起完成北港媽祖廟訂製6尺大、當時台灣最大的銅鑼,才展開林午鐵工廠製作銅鑼的開端,之後陸續創下紀錄,工廠還展示了一個8尺大的銅鑼。數不清的匾額掛滿工廠整座牆面。

自從父親過世後,鐵工廠就由3兄弟接手。第二代傳人林烈旗擁有近50年經驗,不僅傳承其父林午的好手藝,也是行政院文化部「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的父子檔,精湛的技藝與傳承精神更獲選為96年度「台灣工藝之家」的殊榮。

「任重道遠薪傳人,技藝精湛震威宇」是林烈旗當選台灣基層芳草人物的最佳寫照。他熱衷公益,經常協助廟會活動,舉凡公所舉辦藝文踩街活動,歡樂宜蘭 年圍爐守歲活動,都能聽到他所製作的銅鑼聲響。他也曾應邀宜蘭縣諸多國中,擔任鄉土教材工藝師駐校教師,教育下一代向下扎根,將技藝傳承下去。

林午鐵工廠已被列入地方鄉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據點,林烈旗曾於84年獲頒民族藝術薪傳獎,成為其先嚴後第二位製鑼獲獎師父。隔年,他打破了父親所製的世界第一大鑼的紀錄,為彰化縣鹿港朝天宮製作直徑7尺8吋半、約240公斤的銅鑼。今年榮獲宜蘭市公所頒贈「芳草堪欽」匾額,可說是實至名歸。

今年榮獲宜蘭市公所頒贈「芳草堪欽」匾額。(郭千華/大紀元)
今年榮獲宜蘭市公所頒贈「芳草堪欽」匾額。(郭千華/大紀元)

銅鑼多元發展

在60年代製鑼以鐵為材,林午師傅突破了音質障礙,改用優質進口銅片,鎚製出屬於台灣本土銅鑼,講求長、遠、穩、沉絕的音感,開啟有音質的銅鑼時代。

「鑼藝大觀」就是製鑼工序。首先裁切銅片,再敲打鑼臍而後敲打鑼面是最艱辛的過程,師父說:「銅片要經過敲擊,密度才會提高,音色才會渾厚。以鑼面 來說,用約4.5公斤的鐵槌敲擊6、7百下;鑼邊要用約9公斤重的鐵槌敲擊4、5千下。因此,一天下來手臂經常僵硬無法伸直,耳朵也因為長期的敲打聲而重聽。」

接著敲打鑼面,繼續再焊接組合,最後調音是整個製鑼過程中最具技巧性及困難性的部分,只有經驗夠的師傅才能從敲鑼的聲響中,聽出銅鑼共振的微小差異,調音後再將鑼面細細打磨就大功告成了。

從招牌到打擊樂器都有林午鐵工廠的作品,從台灣到世界各國都有他們的足跡。林午鐵工廠除了不斷挑戰自己製作越來越大的銅鑼以外,也與其他藝術家合作,做出可以敲出16個、25個音高的銅鑼,目前正在為優人神鼓劇團打造32個音高。林烈輝表示,做出「do、re、mi」的音色真的很高難度,因為寬度、大小都會影響音高,一點一點慢慢調整才做得出來。

而調音是好品質的祕訣,「外行人聽熱鬧,內行人聽門道。」這是林烈旗堅持的調音技巧,東敲西打調一番直到滿意才罷手,是為亞典蛋糕經營者賴文典所欣賞之處,就是對專業與品質的堅持而相知相惜,所以在亞典蛋糕密碼館所懸掛的銅鑼,皆是出自林午鐵工廠,並寫下林午藝品亞典傳的佳話。

揚名世界之藝

「要花全身力氣使勁打,腰酸背痛,但是現在做這些創意作品很有趣。」林烈輝說,想退休都沒辦法,一直有人來說這是國寶級的技藝,請他們幫忙製作,甚至有西藏、印度,遠至阿拉伯的外國訂單,印度人請他們做的銅鑼還要求刻上古印度文。

林烈旗說,在鑼心、鑼面和鑼邊用鐵鎚敲打出手工藝術的痕跡而成裝飾花紋,起初嘗試很多次,快則要5~6次才能成功滿意。這是一個人生特別的經歷,回頭看過去那些銅鑼現在變成藝術品,自己也不斷研究還可以做些什麼新的東西,會一直做下去,做到不能做才停。

銅鑼甚至以工藝之姿登上世界設計最高殿堂的義大利米蘭三年展中心,2011年這件一鳴驚人的作品《鑼鐘》,其背後藏有林烈旗的畢生技藝,將北管鼓吹樂常見的銅鑼淬煉出藝術價值,是他堅持定音調校技巧,讓樂聲品質絲毫不遜色,並且不畏艱辛鎚造出雕刻般不朽的紋飾,堪稱為台灣宜蘭之光,為台灣於國際舞台嶄露頭角。

表演團體合作

「鑼的好壞,用過就知道。」許多國內表演團體使用的銅鑼,皆指定林午鐵工廠來打造。在1996年創作的「海潮音之聽海之心」,就是使用林午的鑼,隨著現場一波波悠遠的大鑼聲,如潮水般撫去了世間所有的塵俗;2002年蘭陽舞蹈團的創作「聽花人」透過12面大鑼互相重疊的殘響,映襯出舞者與天地間內心對話;林烈旗也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客製多達60面一組的音階鑼,打破以往認為銅鑼只求響亮無法演奏的印象。

而在台灣逾八成北管、陣頭用的鑼、鈸都出自於林午鐵工廠,林家更發現了突破鑼的音障訣竅,從此製作銅鑼面積愈來愈大,屢屢刷新大鑼的直徑面積,從 200公分、230公分、242公分,雄渾的共鳴甚至可遠傳至1公里外。在扎實並堅持手工的製鑼技術基礎上,一次又一次的響出創新的火花與榮耀,造出極致響鑼滿天下。

傳統工匠金鑼技藝薪火,其任重道遠,林烈旗的長子林浩賢接棒為第三代傳人,為難得的文化資產留下薪火代代相傳,身負家業的傳承使命,投身銅鑼世紀傳承,為林午銅鑼打開新的生命永續迴盪,讓銅鑼聲響遠播傳芳後世。◇#

林午銅鑼不同凡響。(郭千華/大紀元)
林午銅鑼不同凡響。(郭千華/大紀元)
林午銅鑼不同凡響 金鑼技藝薪火相傳
林午銅鑼屢屢刷新大鑼的直徑面積。(郭千華/大紀元)
林午銅鑼不同凡響 金鑼技藝薪火相傳
有紋飾的林午銅鑼。(郭千華/大紀元)

 

林午銅鑼不同凡響 金鑼技藝薪火相傳
雕刻般不朽紋飾的銅鑼。(郭千華/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玟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7年當地時間元月3日下午2:00點,在加拿大溫哥華市中心伊麗莎白女皇劇院,銅鑼一聲,2007年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的首場演出開始了。大幕開啟。天幕上,雲海繚繞間,從宇宙深遠處走來的神佛由遠至近的出現在舞台上,天國殿堂輝煌壯觀。神佛端坐,飛天起舞,玄妙殊勝;神佛下凡至人間開創的大唐盛世,氣勢磅礡,超越時空,震撼人心。天幕、舞台、燈光、舞蹈渾然一體,天上人間,美不勝收。
  • 以前我們的學校教育就包含了西洋音樂,所以對於習慣聽平均率的我們來說,聽以前的錄音因為是用六孔均等按孔,所以總覺得「音程有些偏移,有點音痴」的感覺。
  • (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神韻藝術團日前在華府肯尼迪國家藝術中心歌劇院演出,美聲歌劇專家、歌劇指揮家、華盛頓美聲歌劇(Opera Bel Canto Washington)創辦人斯帕拉斯諾(Micaele Sparacino)1月20日晚在欣賞演出後,對神韻的表演讚嘆不已。之後,他在古典音樂網站ConcertoNet.com專文讚揚神韻藝術團的演出。
  • (大紀元記者吳涔溪綜合報導)今年年初,鋼琴演奏家卡裡爾‧費希爾(Caryl Fisher)在美國藝術聖殿、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欣賞了神韻藝術團的演出,作為一名觀眾,她激動地說:「今晚我的靈魂沐浴在神韻優美的演出中,美得令人窒息!」2010年,神韻藝術團完成四大洲上百座城市342場巡迴演出,其中,神韻樂團中西合璧、搭配舞蹈的現場伴奏,征服了全世界挑剔的指揮家和音樂家,當悠揚的樂音跨域不同族裔及語言浸入耳際,「美妙!」、「出神入化!」、「無懈可擊!」....各方的讚譽與迴響如潮水般湧來。
  • (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管理總處從2007年開始至今指定了46位「人間國寶」,為了傳承傳統技藝的技與美,文建會出版《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紀錄涵蓋製燈、剪黏泥塑、大木作、糊紙、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澎湖傳統彩繪、布袋戲首先偶頭製作、製鼓、交趾陶保存修復、銅鑼製作等14位傳統匠師及1個團體石滬修造技術的精彩故事。
  • (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管理總處挖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在無形文化資產方面傳承中華傳統技與美,在有形文化資產方面推動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希望將臺灣之美在國際上發揚光大。文資處無形文化資產組組長吳華宗及有形文化資產組組長洪世佑均表示,他們致力於以世界遺產的標準來做國家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推廣。
  • 在香港的中環SOHO閒逛,不經意間發現一家雅緻迷人的泰國小店,靜靜佇立在眼前。店裏古色古香的銅器木雕,琳瑯滿目的家居飾品,無不精挑細選,傳遞著泰國美好的生活印象。美麗熱情的店主Panatda是地道的泰國人,曾遊歷世界各地,從店中的陳設不難看出她獨到的眼光。
  • 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他的《王征南墓誌銘》中,記述過太極拳祖師張三丰的一件奇事。張三丰曾夢見玄武大帝傳授他拳法,從此就擁有了以一對百的神力,夢中承傳技藝的事在近代也不少,在此列舉三個著名案例。
  • 2019年開春之際,石雕藝術家鄭文裕以「守護」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連展10天,許多前來觀展民眾感受到作品散發出的溫暖,這是他踐行創作理念後獲得的共鳴。
  • 美國紐約有一個滿頭白髮的樂器匠師,他的手工電吉他獨一無二,用的是紐約市的古建材,­而買吉他的不乏搖滾樂界的大明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