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范仲淹儉樸能捨 子有父風

作者:陸真

原來改名也是早已注定的事。(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700
【字號】    
   標籤: tags: , ,

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是唐代宰相范履冰的後人,從小就是個孤兒,兩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其母改嫁於朱姓人家,范仲淹跟從母親到朱家,一度曾改姓朱。他從小就很有志氣節操,稍大知道自己的身世後,感泣而離家,到了應天府寄食於親戚家,發憤攻讀,晝夜不息。據《五朝名臣言行錄》記載,他在那裡,共刻苦攻讀了五年,終於掌握了六經的精髓。在這五年中,他從來沒有脫掉衣服,安安穩穩地睡過一覺。冬天疲倦了,用冷水洗臉,清醒頭腦;沒有糧食便經常喝稀粥。別人對於這樣的生活都不能忍受,范仲淹卻不以為苦。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61),他終於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到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擔任了參知政事,他聯合富弼等人,實行「慶曆新政」,提出了十項改革措施。但是新政推行不到半年,他便被罷去參知政事之職,離京出任陝西四路宣撫使。

范仲淹又是個文學家,其散文和詩詞都寫得很好。在其散文名篇《岳陽樓記》中,他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這實際上也是他的政治抱負和行為準則。他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曾對人說:「我夜晚躺在床上,總是要反思白天的行為。如果這天所做的事比較得體,沒有什麼過失,我便能安心睡覺;如果不是這樣,那這一晚我就一定睡不好覺,第二天一定要加以改正。」

范仲淹隨母到朱家時,曾結識了一位方士,這位方士病重時,將范仲淹叫到床前,對他說:「我懂得煉銀術,我的孩子尚小,不能傳授給他,就留給你吧。」說完,即將煉銀方和煉好的白銀,一併交給范仲淹。這位方士不久便去世了。

十多年後,范仲淹在朝中任官,這位方士的兒子也長大成人了。范仲淹將此子叫來,告訴他其父之事,並將煉銀方與方士所給的白銀,一併交給方士的兒子。這麼多年來,范仲淹從來就沒有看過方士的煉銀方一眼。由此可知,他的節操是多麼高尚。

范仲淹因為小時飽受貧困之苦,所以即使當了高官,也從來不肯奢侈忘本。他的家中,如果不是來了賓客,吃飯決沒有兩種葷菜。妻子、兒子們的衣服、食物,僅僅是勉強夠吃夠穿。但是他對外人卻決不吝嗇,喜好施捨。他特意在蘇州近郊,購買了千畝良田,置為「義莊」,專用來養活那些貧窮無依的人。他選出一些年紀較大、辦事公道的人主持義莊的事務,給貧窮之人每人一天一升米,一年一匹布。對於他們的婚喪嫁娶,都用義莊的錢財給予幫助。

范仲淹時常告誡自己的子女,要節儉樸素,他對兒女們說:「我貧窮的時候,和你們的母親一道侍奉你們的祖母。你們的母親親自動手燒飯做菜,因為家裡貧窮,所以也沒有辦法好好供養你們的祖母。現在有了豐厚的俸祿,有條件好好地供養她,她卻已經不在人世了。你們的母親也很早就已經離世,這是我最痛心的事。我怎麼能讓你們坐享富貴之樂,而忘記了根本呢!」

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已到婚娶之年,妻子即將要迎娶進門,為了顯得漂亮些,范純仁用綢緞做了個幔帳。這要是在別的官宦人家本是極平常的事,可范仲淹對此卻很不高興,對兒子說:「綾羅綢緞是用來做幔帳的嗎?咱們家素來清寒儉樸,怎麼能隨隨便便壞了家法?你要是敢把綢幔帳拿出來,我就在庭院中一把火燒了它!」

在范仲淹的嚴格管教下,范家始終保持著儉樸的門風。不僅如此,范仲淹的兒子們受父親的影響,也變得樂於幫助貧窮之人。范仲淹在睢陽任官時,一次讓兒子范純仁到蘇州去運一船麥子。這時候范純仁年紀還很輕。麥船返回時停在丹陽,見到了熟人石曼卿。范純仁問他為什麼停留在此很久?石曼卿回答:「逢親之喪,無力運柩返家。」范純仁聽了,便自作主張將一船麥子全送給了石曼卿,讓他作回鄉的費用。

范純仁隻身回到家中,因為送掉了一船麥子,不好向父親交帳。在父親身旁站立良久,始終未敢提起此事。范仲淹問兒子道:「你這次到蘇州,有沒有碰到新、老朋友?」范純仁回答說:「石曼卿因碰到親人喪事耽擱在丹陽,沒有錢運柩回鄉。這時又沒有哪個人,能像前代郭震那樣勇於救人於危難,所以真是求告無門。」范仲淹立刻對兒子說道:「為什麼不把麥船送給他呢?」范純仁聽父親說出這話,心裡一陣輕鬆,回答范仲淹道:「我已經把一船麥子送給他了。」

即從此事,就可知范仲淹的家風,已經傳給了他的兒子。

(《宋史·范仲淹傳》、《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趙匡胤急急忙忙從家裡逃出來,受姐姐劈頭一頓訓斥,慚愧之餘,也醒悟過來,懂得自己應該處變不驚、臨危不亂,鎮定勇毅。於是他立即鎮靜下來妥善地處理好了此事。後來他在士兵的擁立下,黃袍加身,遂建立了宋朝。
  • 劉贊,五代時的後唐大臣。魏州(今河北冀縣)人。劉贊由進士出身,入朝為官,歷任中書舍人、禦史中丞、刑部侍郎等職。劉贊為官,不徇私情,不阿權貴,以正直守法而著稱。
  • 庾袞(讀雨滾),字叔褒,西晉初年人。受家庭的影響,庾袞自小就勤儉而好學。他出身於顯貴世家,是明穆皇后的伯父。他的伯父、叔父等都個個顯貴,獨有庾袞的父親很有志節,甘守清貧,平時約束兒子,要庾袞下地耕作,靠自己的雙手勞動養活自己。
  •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是宋代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是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進士,曾在府縣中任職多年,後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官職。歐陽修晚年,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以太子少師銜致仕。
  •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他是南宋抗金著名將領,本出身於普通農家,宣和四年(1122年)從軍。由於他作戰勇敢升為秉義郎,成為著名抗金將領宗澤的部下。他的一生是英勇抗擊金兵入侵,為南宋朝廷的安定,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他曾經大敗金兀術,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威鎮八方。他帶領的岳家軍英勇善戰,使金兵聞風喪膽,當時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口號,可見其岳家軍,在南宋軍民和金兵心目中的威德。宋高宗曾經親自手書「精忠岳軍」四字,製成錦旗,賜給岳家軍。
  • 清人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崑山(今屬江蘇)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的外甥。康熙九年(1670)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後一直做到禮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
  • 每天早上,賈玭讓賈黃中直立,拿出書卷展開,比量著兒子的身體長度,要兒子每天都要將與他身長相等的書卷讀完。賈玭將這叫做「等身書」。
  • 只讀正義書,不交壞朋友。這樣的孩子必成大器,這是毫無疑問的。
  • 戚繼光得到戰敗的消息,立刻命令各路將士在校場集合,將兒子和那員副將綁到面前。戚繼光怒不可遏,當眾宣布兩人的罪狀後,便喝令左右將兩人按照軍法處死。
  • 孟仁母親後來亡故,孟仁十分悲痛,不顧朝廷的法令,棄官不做回家守孝。幸而朝廷知道他的孝心,赦免了他的過錯。事過之後,仍然讓他出來做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