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楊士奇寄對聯警子

程實
font print 人氣: 192
【字號】    
   標籤: tags: , ,

明代人楊士奇,本名寓,字士奇,後以字行,號東里,泰和(今屬江西)人。他早年喪父,母親改嫁羅氏,他跟去羅家,後復歸本宗。家中貧困,楊士奇以教徒授課謀生。建文帝初年,被推薦入翰林,任編纂官,參與修撰《太祖實錄》。永樂帝朱棣即位後,改任編修,後入內閣。他歷經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朝,為四朝元老。英宗朱祁鎮即位,他與楊溥、楊榮三人,為內閣重臣,人稱「三楊」。

同時,他又是明代著名文人,除參與修撰《太祖實錄》外,又任《太宗實錄》、《仁宗實錄》的總裁官。並能詩善文,有《東里全集》等流行於世。

楊士奇在朝多年,知人善任,先後引薦于謙、周忱、況鍾等人,都是著名的剛直之臣。遺憾的是,楊士奇雖然在朝中德高望重,他的兒子楊稷,卻在家鄉倚仗著父親的權勢,作威作福,橫行不法。有一次,楊士奇的一位知心朋友從家鄉來到京城中,將楊稷在家鄉所做的許多不法之事,告訴了楊士奇。楊士奇聽到兒子的種種劣跡,深為憂慮,便特意寫了一副對聯,託人帶回家中,給兒子楊稷。對聯的內容是:「不畏官司千狀紙,只怕鄉民三寸刀。」俗有「三寸不爛之舌」之語,故人們往往以「三寸」代指舌頭。「鄉民三寸刀」意指社會輿論。此聯的意思,是告誡楊稷,即使朝廷中有靠山,不怕人告狀,也終難逃過百姓的輿論,早晚要倒霉。

楊士奇雖一心要以對聯規勸兒子,但兒子楊稷,卻一點也不把父親的諄諄告誡,放在心上,依然橫行鄉里。待到英宗朝時,楊士奇已經年邁,御史們紛紛上奏章,彈劾楊稷橫行不法,隨便殺人。朝廷為了照顧楊士奇的面子,沒有立即處罰楊稷,而是將御史們的奏章封起,只給楊士奇看,意思是提醒楊士奇,注意其兒子的不法行為。後來又有人揭發楊稷的不法之事,數十件,於是,朝廷將楊稷逮捕下獄。

這時候,楊士奇又老又病,境況已十分可憐。皇帝怕楊士奇為此事傷心,特意下詔慰撫楊士奇。無奈楊士奇受此事打擊不小,憂心如焚,終於死去。可憐楊士奇身為四朝元老,最終竟受兒子的牽累,不光彩地含憂去世。楊士奇一死,楊稷便受到懲罰。

楊稷之事,實在是一個難得的反面教材。教子不嚴,不僅子女本人直接受害,而且也危害到家長。楊士奇與楊稷父子之事,可說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明史‧楊士奇傳》、《楹聯叢話》卷八)@*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是宋代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是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進士,曾在府縣中任職多年,後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官職。歐陽修晚年,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以太子少師銜致仕。
  •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他是南宋抗金著名將領,本出身於普通農家,宣和四年(1122年)從軍。由於他作戰勇敢升為秉義郎,成為著名抗金將領宗澤的部下。他的一生是英勇抗擊金兵入侵,為南宋朝廷的安定,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他曾經大敗金兀術,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威鎮八方。他帶領的岳家軍英勇善戰,使金兵聞風喪膽,當時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口號,可見其岳家軍,在南宋軍民和金兵心目中的威德。宋高宗曾經親自手書「精忠岳軍」四字,製成錦旗,賜給岳家軍。
  • 清人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崑山(今屬江蘇)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的外甥。康熙九年(1670)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後一直做到禮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
  • 每天早上,賈玭讓賈黃中直立,拿出書卷展開,比量著兒子的身體長度,要兒子每天都要將與他身長相等的書卷讀完。賈玭將這叫做「等身書」。
  • 陳濟生性謹慎,辦事沉穩無過,連皇太子也十分器重他,凡是修撰古籍之事,都很放心地交給陳濟去辦。
  • 只讀正義書,不交壞朋友。這樣的孩子必成大器,這是毫無疑問的。
  • 戚繼光得到戰敗的消息,立刻命令各路將士在校場集合,將兒子和那員副將綁到面前。戚繼光怒不可遏,當眾宣布兩人的罪狀後,便喝令左右將兩人按照軍法處死。
  • 孟仁母親後來亡故,孟仁十分悲痛,不顧朝廷的法令,棄官不做回家守孝。幸而朝廷知道他的孝心,赦免了他的過錯。事過之後,仍然讓他出來做官。
  • 如果見到韋允讀書稍有懈怠,第二天向他請安,韋陟便立在堂下臉色沉重,不跟兒子說話。在他這樣嚴格的督促下,韋允只有刻苦攻讀,不敢有絲毫鬆懈怠惰。
  • 這位方士病重時,將范仲淹叫到床前,對他說:「我懂得煉銀術,我的孩子尚小,不能傳授給他,就留給你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