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效率驚人記憶法 (一)

相信自己「記得住」,增強記憶力的開始
作者: 多湖輝 譯者:林曜霆

圖: 方言文化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270
【字號】    
   標籤: tags: ,

 

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記憶力不好。我很好奇地詢問他們為何會這麼覺得,通常得到的回答都是「我對數字沒輒啊,所以連電話號碼都記不太住」,或是「每次與人交換名片後,我總是沒法把人名和長相搭起來」,諸如此類地出現各式各樣認為自己記性差的答案。

其實這些「覺得」自己記性不好的理由,通常只是主觀認定,因為每個人生來對數字、文章、名字等的直接記憶,本來就有明顯差異。有些人特別會記人名,卻記不住電話號碼等數字,因此只用單項評估記憶能力是不夠精確的。而這也並不代表對數字沒輒、想不起別人名字的人記憶力就比較差。

事實上這樣的差異,與個人的自信心有關。倘若有個不擅長記英文單字的高中生,把單字寫在計算紙上,每記下一個單字就大喊:「我記住了!」並把那張紙折成紙飛機射出去,每一次大喊都會讓這學生「相信」自己已經把單字背起來了。

記憶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有我一定能記得住的自信心。缺乏自信時,腦細胞的活動會受到箝制,而細胞活動力降低,記憶力就會變差。若因沒自信導致腦活動受到箝制,腦部就會更「記不住」,並且愈記不住就會變得愈沒自信,最終淪為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學習記憶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相信自己記得住」,並啟動良性循環。這就像是小時候快樂地唱著童謠,或記住好朋友的名字一樣,在沒壓力且有自信的情況下,因為都記得住,所以不會感到不安。而且,就算是認為自己記不住電話號碼的人,也會記得自己家裡、死黨或女朋友的電話,再怎麼樣也都不會忘記。這全是因為心裡很自然地決定自己「記得住」,所以不會產生排斥感,因此也就很自然地留存在記憶之中了。

當然,只擁有自信心而不配合有效的方法,記憶力也不會變好。希臘第一雄辯家的狄摩西尼曾經為口吃所苦,但他要求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克服口吃」,於是在這樣的自信基礎上,他靠著數倍於他人的努力,最後成了辯論專家。

─ ─摘自:《超效率驚人記憶法》方言文化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國立中央大學博士班肄業的「雨木木學習中心」陳建霖老師,30日下午接受環宇電台「美麗心桃園」節目主持人丘尚英專訪,暢談清年人的夢以及有効讀書與學習方法,該訪問將「美麗新桃園」節目播出。
  •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吃一隻活青蛙,那麼接下來的一天就不會有更糟糕的事情了。」 這句標誌性的名言是「吃青蛙」學習法的起源,這是一種通過確定優先級進而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助於人們識別並首先完成最困難的任務,讓它們不再擋路。
  • 隨著教學和學習方式的不斷發展,可以公平地說,今天的方法與過去幾代人傳播知識的方式幾乎完全不同。不斷發展的學生特徵和數字技術的大規模採用,已經使學習過程越來越注重視覺資源和簡短的複習時間。微學習就是這樣一種方法:它鼓勵人們在不到15分鐘的時間內學習。
  • 作為父母,你是否經常為如何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興趣而苦惱?這並不奇怪,因為孩子們受到遊戲、社交軟件和許多其它各種形式的干擾,這些干擾的輪番轟炸,可能使他們無法學習。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很多人應該都會同意,人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除了職場之外,人們在生活中也會經常學習新的技能,這些技能不但能滿足生活中的需求或為生活添增樂趣,也能強化腦力,預防大腦退化。對此,有專家提供了8個能有效學習新技能的訣竅,值得人們參考。
  • 在1880年代,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藉由記憶的實驗發現了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該曲線描繪了記憶如何隨著時間消逝,而且證明人們會隨著時間忘記事情。那麼,人們應該如何對抗遺忘曲線以保存記憶,尤其是在念書的時候呢?
  • 在幼兒教育中,玩遊戲被定義為既是「最棒的教育教具」,同時也是「發展心理特徵基礎的最佳教育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