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聖皇唐太宗 萬古大唐風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2) 鋒芒初露

唐太宗畫像,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南薰殿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7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第二章 南征北討 戰無不勝

第一節 定國武功

戰局總覽

大唐初建,疆土只限關中和河東一帶。自武德元年(618年)起,李淵身為皇帝,坐鎮長安。但天下依然群雄並立,李唐王朝需四處征戰,夷平四方,才能一統天下。當時,稱王稱帝、領兵雄霸一方者大有人在。

李淵起兵之時,薛舉、薛仁杲父子占據隴右,稱帝,國號秦。劉武周稱帝,國號漢,為山西北部一支重要力量,直接威脅李唐據地太原。王世充據河南,稱帝,國號鄭,小看不得。竇建德建政,國號夏,稱雄河北,不可一世。長江中、下游一帶,尚有蕭銑、杜伏威、輔公等躍躍欲試。北邊更有突厥為寇,虎視中原,十分強大。中原逐鹿,刀光劍影,誰能一掃群雄,誰才能統領天下,稱王治國!正所謂,兵征天下,王者治國。

在大唐統一天下之主要戰爭中,太宗或者直接參與其中並起重要作用,或者直接掛帥,特別是親統唐軍打敗薛仁杲、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幾戰,皆是唐朝統一過程中最關鍵之戰爭,也是形勢最危急、戰事最艱難之幾次大戰。每一次戰爭勝利後,太宗重視安撫降眾,收羅人才,意義尤其深遠。太宗因戰功纍纍,後被高祖封為天策上將,位在所有公侯之上。

唐太宗貞觀年間的疆域圖。(玖巧仔/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唐太宗貞觀年間的疆域圖。(玖巧仔/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鋒芒初露

大業十一年,隋煬帝被突厥十萬鐵騎圍困在雁門無法突圍,只能把詔書綁在木頭上,放進汾河讓詔書順流而下,希望有人看到詔書前來救援。太宗那年只有十六歲,前去應徵,歸在雲定興將軍麾下。雲定興手下只有兩萬新兵,且多是步兵。太宗向雲定興建議:突厥敢圍困天子,是認定我們沒有援軍。不如我們把軍隊前後拉開,延綿數十里,讓敵軍白天看見旌旗招展,晚上聽見鉦鼓聲聲,誤以為大軍壓境,如此才能不戰而勝。若他們知我虛實,兩兵相接,則勝敗難料。

雲將軍採納了太宗疑兵之計,突厥兵看到隋軍浩浩蕩蕩絡繹不絕,果然以為隋軍大批救兵到,於是解圍逃遁而去。

李世民鳴鉦擊鼓退敵兵。(曹醉夢/大紀元)

在李淵守太原之時,太宗時年十八。有高陽賊帥魏刀兒,自號歷山飛,十分驍勇,率兵來攻太原,李淵率兵擊之,不幸深入敵陣,無法衝出重圍。太宗以輕騎突圍而進,張弓射敵,所向皆披靡,救李淵於萬眾之中。其後敵步兵又至,李淵與太宗又奮擊,大破之。

其時隋朝氣數已盡,各地反聲四起,戰火瀰漫,民不聊生。太宗準備舉義兵,每每撫恤百姓,禮遇士兵,散財養客,江湖人士、俠客義士,莫不願效死力,為李唐起義兵做好充分準備。

大業十三年五月(617年),太宗胸懷天下,欲救民於水火之中;念繫蒼生,運籌帷幄;承天意,順民願,勸父起兵。李淵遂於晉陽以勤王討賊為號正式起兵,開啟大唐一代新朝。及義兵起,太宗率兵攻克西河。官拜為右領大都督,右三軍皆隸屬太宗管轄,晉封為敦煌郡公。

七月,太宗隨李淵出征,與隋將宋老生二萬精兵相持於山西霍邑。恰值久雨糧盡,高祖與長史裴寂議論,不如暫且回太原,以後再圖謀舉事。太宗懇求李淵不要退卻。太宗說:「原本興立大義是為了拯救百姓,應當先攻入咸陽,號令天下;遇到小敵就回師,恐怕隨從起義之人將會一朝解體。回去守太原一城之地,這不過是賊寇所為罷了,怎麼能保全自己!」但是李淵不採納,催促命令引軍出發。太宗遂大哭於外,聲聞帳中。李淵召問其故,太宗說:「現在部隊憑藉正義而出動,前進、戰鬥就必定勝利,退回就一定會散伙。大家散伙於前,敵人趁機追擊於後,死亡將頃刻而至,因此悲傷。」李淵醒悟而停止撤兵。

唐高祖李淵立像,北京故宮南薰殿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八月,雨停,引師取霍邑。太宗怕宋老生不出戰,於是率領數名騎兵先到霍邑城下,拿著馬鞭指點比劃,好像圍城樣子,以激怒老生。老生果然發怒,開門出兵,背城列陣。李淵與建成一起列陣於城東,太宗和柴紹列陣於城南。老生指揮兵士迅速前進,先逼近高祖,這時建成忽然墜馬,老生趁機進攻,李淵與建成部隊往後退卻。太宗自城南高地率領兩名騎兵急馳而下,衝斷了老生部隊,又領兵奮力進擊,敵軍大敗,各扔掉兵器逃跑。老生退回到城門,城上閘門放下,老生手拉繩子想上城,被砍死,於是霍邑平定。

清沈源《墨妙珠林》中所繪柴紹,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到了河東,關中豪傑爭著奔赴參加義軍。太宗請求進軍入關,攻取永豐倉來賑濟窮困,收服群雄及眾豪傑來謀取京都,高祖稱善。太宗以前軍渡過黃河,先定渭北。京都附近官民及豪傑紳士到軍門請求獻身報效義軍者日以千計,扶老攜幼,滿於麾下。太宗收納英俊,擇才而用,遠近聞者,皆來投靠。

唐軍在涇陽宿營,有優秀兵士九萬名,擊破賊寇胡人劉鷂子,兼併其部下,留下殷開山、劉弘基屯駐長安舊城。太宗自己帶兵奔赴司竹,盜賊首領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都來相見,停留於阿城,獲得兵士十三萬人。長安父老送牛酒到營門勞軍者不可勝數,太宗都加以慰問,然後送走他們,東西一概不收。軍令嚴肅,秋毫無犯。接著與大軍一起平定京城。改封為秦國公。#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王嬴政(後為秦始皇),順天時、應地利、符人和、治百亂於一瞬,興百廢於一時,一統江山,正本清源,為華夏千古保正道、固良基,樹萬古豐碑。
  •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後,求賢若渴,一時天下人才西流。秦國所用丞相及主要謀士,多來自他國「客卿」,如范睢、呂不韋、李斯等人。他們在本國雖不被重用,入秦卻成為名相或上卿。
  • 後世很多人一提及秦始皇,便想到「焚書坑儒」,並將其當作秦始皇殘暴,毀壞歷史、文化之所謂依據,不知真正準確史實。為正視聽,還原歷史真貌,本節將細述「焚書坑儒」史實、原委及意義。
  • 韓信,史稱「國士無雙,兵仙戰神」。他創造了一個歷史,五年之內結束了秦朝末年天下群雄逐鹿的混亂局面,中原大地再次統一。漢得天下,皆他之功。他成就了一段神話,戰必勝、功必克,千古無二的霸王項羽亦是其手下敗將。他乃歷史上多少年不遇的大根器之人,懷王霸之志,忍胯下之辱,無故加之而不怒,完美詮釋大忍之心。
  • 人生百年,相比人類長河之歷史,微不足道!即使較之這人類最後五千年文明史,亦不過白駒過隙。然欲造就人類辨真偽、識善惡及應對各種世事之思想、能力、行為,則是漫長、巨大之靈魂加工工程,非一朝一夕所成,非一生一世可就。創世主通過漫長歲月對具有神佛體形卻無神佛思想及能力之人類一點一點注入思想內涵,培養諸方面能力及行為,包括讓人類所稱之「自然現象」——風、雨、雷、電等成熟亦需要時間過程。很多人類應有之思想情操、文化底蘊、修養內涵,皆通過幾代人或一整個朝代,多少眾生參與所完成。
  • 大漢天朝,經三百餘年,奠定該朝留予千秋萬代之「內道外儒」、「天人合一」漢文化本質,並傳播大中華文化於域外。盛極而衰,帝綱不振,宦官為患,權臣作亂,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大漢天朝氣數已盡。天意當此,遂有一代英雄轉生世間,成就後續大業。曹操為政於亂世則獨擔大任,不屈權勢,為政清正,正邪分明,匡正世風。
  • 韓信打下漢室天下,享受戰果卻詭計多端厚顏無恥的劉邦,將叱吒風雲功高蓋世的一代戰神蒙上「謀反」的罪名冤死在長樂宮中,留下一段千古遺恨。
  • 關羽,關羽擒將圖,商喜
    關羽西保麥城。孫權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潘璋之司馬馬忠俘獲關羽及其子關平於章鄉,斬之,遂定荊州。孫權傳關羽首級於曹操,曹操以侯禮葬之,亦了結一段千古傳唱之曹操與關羽,惜英雄、識英雄,英雄結草、湧泉相報所結之「義」緣。
  • 魏武大帝曹操瑞應黃星,真人下世,撥亂治世,天下莫敵。曹操造就中國文學史上黃金時代之建安文學,使中國神傳文化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背景下得以承傳興盛。其武學巨著及用兵計謀為後世歷代兵家推崇傳揚,故後人稱「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曹操杜絕官民淫祀,剷除低靈亂鬼,扶持道教初生,致魏國上下習道成風,舉國清平。
  • 堯、舜、禹三位聖君上次滔天洪水後開創本次人類中華五千年神傳文明,教化人民,重德崇道。秦皇漢武一統天下,開疆擴土,欽定國家體制,確立思想文化體系。三國之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聯袂上演千秋大戲,圓滿詮釋「義」之內涵。這些千古英雄人物雖處不同朝代,皆致力於開創、保護神傳文化;亦與不同天朝眾生結緣、演繹新朝新文化。一幕幕大戲,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光耀寰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