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聖皇唐太宗 萬古大唐風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3) 擒薛破劉

唐太宗畫像,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南薰殿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2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擒薛破劉

薛舉原是隋朝金城府校尉,李淵起兵時,薛舉據金城郡(今甘肅蘭州)起兵,攻城掠地,占據隴右。七月,稱帝,國號秦。李淵攻克長安。薛舉子薛仁杲兵進扶風(今陝西鳳翔),被太宗擊退。

武德元年(618年),薛舉進犯涇州(今甘肅省涇州)。高祖李淵下令:太宗為元帥,帶領屈突通等大將,將八總管兵以拒之。當時太宗得瘧疾,委軍事於劉文靜、殷開山,且告訴他們:「薛舉懸軍深入,食少兵疲,若來挑戰,慎勿應也。俟吾疾愈,為君等破之。」開山退出後與文靜說:「王慮公不能辦,故有此言耳。且賊聞王有疾,必輕我,宜曜武以威之。」倆人不聽太宗勸告,炫耀軍威,列陳於高址西南,自恃兵眾而不設防備。薛舉從後面偷襲,八總管皆敗,士卒死傷很多,太宗抱病引兵還長安。薛舉占領高址。

隋末唐初大將屈突通,出《凌煙閣功臣圖》。(公有領域)

九月,薛舉死,太宗被任命為元帥攻擊薛仁杲,兩軍在折土庶城相持不下,雙方深溝高壘相持六十多天。薛軍十多萬人,軍勢強盛,多次前來挑戰。太宗堅壁不出。諸將軍請戰,太宗說:「我軍新敗,士氣沮喪,賊恃勝而驕,有輕我心,宜閉壘以待之。彼驕我奮,可一戰而克也。」並下令:「敢言戰者斬!」太宗按兵不動以挫敗其銳勢,最後薛軍糧食吃盡,敵將牟君才、梁胡郎前來投降。太宗知到此時仁杲將士已離心,於是命行軍總管梁實營於淺水原以引誘敵軍出戰。敵將宗羅睺大喜,盡其精銳部隊進攻,梁實守險不出戰。宗羅睺攻之甚急;太宗知賊軍已經疲乏,對諸將軍說:「敵軍銳氣頓失,我軍應當攻擊。」遂派將軍龐玉先在淺水原南扎陣以引誘賊人,賊將宗羅睺集中軍隊前來抗擊,龐玉軍幾乎失敗。但是太宗親統大軍出其不意攻取了淺水原北。宗羅睺遠遠望見,再次回軍抗拒。太宗率領精銳騎兵數十人攻入賊陣,與龐玉軍裡外配合一齊奮力攻擊,宗羅睺全軍潰敗,太宗斬敵首級數千,掉入山澗山谷而死者不可勝數。

太宗親率二千多騎兵追趕逃跑的敵軍,筆直奔赴折土庶。薛仁杲十分恐懼,環城守衛。竇軌叩馬苦諫太宗說:「仁杲猶據堅城,雖破羅睺,未可輕進,請且按兵以觀之。」太宗說:「吾考慮很久,破竹之勢,不可失也,舅舅不用再勸了!」太宗繼續乘勝追擊。仁杲陳兵於城下,太宗據涇水列陣,仁杲驍將渾幹等數人臨陣投降太宗。仁杲畏懼,引兵入城拒守。時至晚上,太宗大軍陸續到來,四面合圍。夜半,守城者爭相下城投降。薛仁杲只好請降,太宗俘獲其精兵一萬餘人,男女五萬口。

諸將皆賀,因問太宗:「大王一戰而勝,遽捨步兵,又無攻具,輕騎直造城下,眾皆以為不克,而卒取之,何也?」太宗答道:「羅睺所將皆隴外之人,將驍卒悍;吾特出其不意而破之,斬獲不多。若緩之,則皆入城,仁杲撫而用之,未易克也;急之,則散歸隴外。折址虛弱,仁杲破膽,不暇為謀,此吾所以克也。」眾將皆悅服。

這一仗太宗俘獲精銳騎兵很多,仍令薛仁杲兄弟及敵帥宗羅睺、翟長孫等率領。太宗與他們遊樂騎射,無甚隔閡。投降眾徒感恩太宗寬宏大量,並懾於太宗威勢,都願意以死報效。太宗凱旋歸來,在太廟獻捷。高祖任命太宗為太尉、陝東道行台尚書令,鎮守長春宮,關東兵馬全部受他節制調度。不久又加授左武侯大將軍、涼州總管。

太宗後年途徑破薛舉之舊戰場時特寫詩抒懷:

《經破薛舉戰地》

昔年懷壯氣,提戈初仗節。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營碎落星沉,陣卷橫雲裂。
一揮氛沴靜,再舉鯨鯢滅。於茲俯舊原,屬目駐華軒。
沉沙無故跡,減灶有殘痕。浪霞穿水淨,峰霧抱蓮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長想眺前蹤,撫躬聊自適。

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之唐太宗一。(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中雖日益鞏固,但李淵起兵地太原卻陷入危境。劉武周是馬邑人,驍勇善射,善結豪俠,正式反隋。又遣使附於突厥,突厥始畢可汗立劉武周為定楊可汗。劉武周稱帝,國號漢,成為隋末紛亂中山西北部一支重要力量。李淵建唐後,劉武周還經常藉助突厥力量直接威脅太原,非同小可。

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劉武周聯合突厥,進駐黃蛇嶺(今山西榆次北)。太原留守李元吉派張達成驅逐劉武周,結果唐軍覆沒。劉武周攻陷榆次,圍困并州諸縣。其時,河北宋金剛被竇建德打敗,投奔劉武周。六月,劉武周命宋金剛率兵三萬進攻太原,唐將裴寂節節敗退,留鎮太原之李元吉棄城逃回長安。晉州(今山西臨汾一帶)以北城鎮,除浩州(今山西汾陽)以外,全入劉武周手中。劉武周對太原形成包圍形勢。

十月,宋金剛打下澮州(今山西翼城)。夏縣人呂崇茂殺縣令以應劉武周。據守蒲阪(今山西永濟北)的王行本也回應劉武周。唐在黃河東岸只剩下晉西南一隅之地。關中震驚!

高祖下敕道:「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太宗隨即上表,請纓出戰:「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希望能給兒臣精兵三萬,必平定劉武周,克復汾、晉。」此時,也只有太宗可以出征,挽救李唐王朝。高祖下令:關中兵全歸太宗統領,進擊宋金剛、劉武周。

同年十一月,太宗率精兵三萬奔赴龍門關,踏冰渡過黃河,進駐柏壁,背水結陣,擺出「置於死地而後生」的陣勢與宋金剛對峙。太宗同時派兵截斷宋金剛糧道。宋金剛因一路凱旋,未吃敗仗,深入李唐領地,戰線過長,補給困難,並輕視唐軍。太宗抓住戰機,時逢宋金剛大將尉遲敬德、尋相還軍澮州,太宗遣兵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等邀擊之於美良川,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隨即,敬德、尋相引精騎援宋軍王行本於蒲阪,太宗自將步騎三千,從間道夜趨安邑,邀擊,大破之。敬德、尋相僅以身免,太宗悉俘其眾,復歸柏壁。宋金剛欲戰不能,欲罷不忍,糧道被斷,糧草不給,軍心浮動,敗相始現。

武德三年二月,宋金剛終於因為軍眾飢餓而逃遁,太宗果斷率軍追趕,追及尋相於呂州,大破之。乘勝逐北,一晝夜奔襲二百餘里,途中大小戰數十合。二日不食,三日不解甲,追及宋金剛於介休,又一日八戰,皆破之,俘斬數萬人。尉遲敬德等人率領殘部八千人歸降太宗。

清殿藏本尉遲敬德像(公有領域)

太宗打敗宋金剛後,劉武周見大勢已去,逃奔突厥,終被突厥所殺。宋金剛想要集合殘部再戰,卻已難有回天之力,帶身邊百餘騎北走突厥,也被突厥所殺。太原失而復得。河東諸郡所有劉武周控制地域,都歸大唐管轄。太宗又一次力挽狂瀾,拯救李唐王朝免遭覆滅。#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王嬴政(後為秦始皇),順天時、應地利、符人和、治百亂於一瞬,興百廢於一時,一統江山,正本清源,為華夏千古保正道、固良基,樹萬古豐碑。
  •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後,求賢若渴,一時天下人才西流。秦國所用丞相及主要謀士,多來自他國「客卿」,如范睢、呂不韋、李斯等人。他們在本國雖不被重用,入秦卻成為名相或上卿。
  • 秦始皇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之明君,一生勤政。史書稱秦始皇「晝判獄而夜理書」,夜以繼日,辛勤工作。據載,每天批閱各種奏請簡札達一百三十多斤重。
  • 韓信,史稱「國士無雙,兵仙戰神」。他創造了一個歷史,五年之內結束了秦朝末年天下群雄逐鹿的混亂局面,中原大地再次統一。漢得天下,皆他之功。他成就了一段神話,戰必勝、功必克,千古無二的霸王項羽亦是其手下敗將。他乃歷史上多少年不遇的大根器之人,懷王霸之志,忍胯下之辱,無故加之而不怒,完美詮釋大忍之心。
  • 戰國末年,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被統一的秦王朝所取代。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七年,出巡途中突然在沙丘離世。始皇遺詔公子扶蘇主持葬禮,使之返都即位。管理詔書的趙高勾結丞相李斯矯詔賜死了扶蘇,擁立少子胡亥為皇帝,即秦二世。
  • 鴻門宴之後,項羽率領諸侯進入咸陽。當時秦王子嬰雖然是敗國之君,仍是王的身份,項羽不僅沒有給他應有的禮遇,反而殺了子嬰和所有秦國的王族、宗室和大臣,又一把大火燒了咸陽宮和秦始皇陵,大火三個多月不滅。這場大火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了對中國文化的巨大破壞,使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辛苦建立起來的所有檔案和先秦以來眾多的文化典籍毀於一旦。秦以前華夏文明數千年的記錄幾乎都被付之一炬。
  • 人生百年,相比人類長河之歷史,微不足道!即使較之這人類最後五千年文明史,亦不過白駒過隙。然欲造就人類辨真偽、識善惡及應對各種世事之思想、能力、行為,則是漫長、巨大之靈魂加工工程,非一朝一夕所成,非一生一世可就。創世主通過漫長歲月對具有神佛體形卻無神佛思想及能力之人類一點一點注入思想內涵,培養諸方面能力及行為,包括讓人類所稱之「自然現象」——風、雨、雷、電等成熟亦需要時間過程。很多人類應有之思想情操、文化底蘊、修養內涵,皆通過幾代人或一整個朝代,多少眾生參與所完成。
  • 大漢天朝,經三百餘年,奠定該朝留予千秋萬代之「內道外儒」、「天人合一」漢文化本質,並傳播大中華文化於域外。盛極而衰,帝綱不振,宦官為患,權臣作亂,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大漢天朝氣數已盡。天意當此,遂有一代英雄轉生世間,成就後續大業。曹操為政於亂世則獨擔大任,不屈權勢,為政清正,正邪分明,匡正世風。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崩,十四歲皇子劉辯登基,即是漢少帝。尊母親何皇后為皇太后,何太后臨朝。以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何進與袁紹密謀盡誅宦官,太后不聽。紹等又為劃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其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何進採納之。曹操聞而笑之,不以為然。
  • 堯、舜、禹三位聖君上次滔天洪水後開創本次人類中華五千年神傳文明,教化人民,重德崇道。秦皇漢武一統天下,開疆擴土,欽定國家體制,確立思想文化體系。三國之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聯袂上演千秋大戲,圓滿詮釋「義」之內涵。這些千古英雄人物雖處不同朝代,皆致力於開創、保護神傳文化;亦與不同天朝眾生結緣、演繹新朝新文化。一幕幕大戲,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光耀寰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