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才一定要具備的7大生存能力 (七)

作者: 東尼.華格納 譯者:宋偉航

在求職面試中,「文字表達能力」是每個年輕人必須具備的非常重要的條件。(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466
【字號】    
   標籤: tags:

 

第七條求生術:求知慾和想像力

在我徵詢各行各業的領袖談一談當今最重要的技能是哪些時,幾乎所有人都提到求知慾和想像力這兩項。創造和發明的能力,不僅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也是開發新產品、新服務的基本條件。所以,當今的員工不僅需要掌握「左腦」的技能──像是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取用、判斷資訊等等的能力──另也要發揮「右腦」的能力,如求知慾、想像力、創造力。

單單像是律師、商管碩士一樣能問對問題,是不夠的。現在的員工比起以前,更需要「跳出框框」的分析技巧,想得出創新的做法來解決問題,有能力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產品和服務,這樣才有辦法從競爭當中勝出。換言之,現在的員工必須是更新、更好的改良型知識工作者──有辦法發揮精練的思考力,又有旺盛的求知慾、活潑的想像力,可以勾起別人的共鳴和響應。

克萊.派克十分強調他們雇用的員工絕對不僅止於「聰明」而已。「我要的是會思考的人──不僅是腦筋好,也要很好奇,是否專心致志?是否很想多認識這世界?」別忘了分析和創造力是有密切的關係,但不一樣。馬克.桑默斯就跟我說,「知道怎樣才會問對問題、直指核心,深諳好奇、求知有何大用的人,在我們的環境裡面往上爬得最快,因為他們解決的問題都會對創發有最大的影響。」

安瑪麗.尼爾把求知慾說成是批判思考的基本元素。她跟我說,有強烈求知慾的人,「會把問題、狀況、麻煩拿去好好挖掘,挖出最深的根本,弄清楚問題是怎麼變成這樣的──不管上游或是下游的因素,一概不會放過;會懂得以整體的視野來看,不會單看事情的表相就好,而會好奇事情是怎麼演變成這樣子的。」也就是說,「系統分析」的能力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最後還是要靠個人很好奇、有求知的好習慣,才會開始去思考:這系統可以再作大幅度的改良嗎?甚至整個改頭換面?

只是,我一而再、再而三聽企業領袖說,美國初出校園的高中畢業生,都不知道怎樣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甚至連大學畢業生也是。這可容不得我們漠然以對。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一書作者丹尼爾.平克,看出白領階級的工作有愈來愈多會被自動化或「流放海外」──而這一課題,便也是我一直在問當今的年輕人到底該具備哪些技能的癥結所在。不過,平克另也注意到當今愈來愈富足的年代裡,一般人反而轉向開始追求更獨特的產品和服務。陽春型的基本款,在現在這麼繁盛的市場裡,已經不再管用:「現在的企業單單是推出價格平實、功能足夠的產品,已經不敷所需。

現在的產品還一定要漂亮、獨特、耐人尋味──在富足的年代,單單訴求理性、邏輯、功能的需求,遠不足夠。工程師當然想得出來怎樣把東西弄好,但若這些東西既沒辦法吸引別人的目光,也沒辦法打動別人的心靈,那就沒幾個人會願意花錢買,因為其他的選擇多的是。」

平克另也指出:開發想像力、創造力、同理心,對於我們在他描述的「高感知」(high concept)、「高體會」(high touch)的未來社會裡面爭取到競爭優勢,會變得愈來愈重要:「所謂『高感知』,就是有能力看出模式和機會,創造具有藝術、情感的美,編織聽得人入神的故事,把看似毫不相干的點子結合起來,做出完全創新……。『高體會』指的是能和他人有共鳴,能夠理解人際互動的幽微細膩,懂得自得其樂,也有辦法為別人帶來歡樂,樂於跨越平凡、追求人生的目的和意義。」

麥可.容格(Michael Jung)有經濟學博士和企管碩士學位,對平克的看法再同意不過。不過,他大膽把此看法往前引申,以他身處「麥肯錫」(McKinssey and Company)為遍佈全球的跨國企業作資深顧問的視角,看向未來。容格正在推行新世代的大規模變革管理,民營企業、公家機構都有,帶著麥肯錫新成立的新部門專門開發、推動這些專案。

而容格就說,「我們在知識經濟這一塊裡面,有好多極度特異的利基,這說的不僅是產品和業務,也包括公司內部。我認為最出色的員工不僅要有能力適應眼前面對的環境變化,適應的方式也要能為自己量身打造合適的位置──也就是主動適應。我們雖然仍覺得工作是交給人去做的,但我卻愈來愈覺得其實是人自己去把工作要來做的。

「我們以前的舊觀念,認為職務一概是由雇主在作決定的,受雇的員工只要聽雇主要他做什麼就好,」容格再多作一點說明,「但是,專業職務已經有很久一陣子不是這樣子的了,因為,一般人都有很多方式可以去影響他們在做的事,或他們做事的方式,只要他能力出眾就可以;這樣等於是自己為自己打出工作的天地……你去找髮型設計師剪頭髮,照理說應該是你想要怎麼剪他就怎麼剪,但其實你更希望他以自己的想法來詮釋你這個人──也就是在你的髮型裡面加進一點他個人的、創造性的東西。負責寫程式碼的人不也是這樣?業務代表不也是這樣?他們都在公司明訂的職務裡面加入了個人的風格,這樣他才顯得更真實,更可信。真實可信,是有價值的。」

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有一部默片《摩登時代》(Modern Times),是嘲諷藍領工作「舊世界」的經典作品。他飾演的角色動不動就惹毛頂頭上司,還會被機器的齒輪卡住。簡直跟隨便就可以代換的零件沒差多少。但我從眾多頂尖企業那裡學到一點:當今新興的經濟需要的是大不同於以往的新品種員工,要懂得和別人合作,不斷翻新所用的機器,翻新機器生產的產品和服務。而且,我也發現舊有的白領、藍領工作的刻板印象,早已經過時久矣,至少在一些人是如此。我們心裡想的「良好教育」的條件,可能落伍甚久。甚至到了後文,我們還會發現先前為了迎合不同的時代需求而設立的學校,竟然也已過時。

在我最近帶過的一場研討會裡,一所全美赫赫有名的私校校長忽然問我,「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上學上得愈久,求知慾跟著就愈低?」滿室剎時鴉雀無聲。沒有人反駁她的說法,也沒人提出解釋。這樣的事竟然出現在美國數一數二的頂尖私校!若連他們都沒辦法培養求知慾,那麼美國的公立學校還有什麼指望?看起來,我們送孩子進學校求學,目的就是在扼殺他們的求知慾!怎麼會這樣呢?這又該怎麼辦呢?我們難道不該想辦法要學校真的負起責任好好培養孩子七大求生術,讓他們在新世界得以立足?而這樣的技能又該怎樣作測驗呢?

這些都是我們一定要深思的重要課題,因為,從這一章可知,求知慾、想像力,連同我在這裡描述的其他技能,都不僅是社會精英份子──也就是有本錢送孩子進私校唸書的人應該具備的心智習慣。其實,七大求生術便是未來世代的基本知識,一如「讀寫算」這三力是先前世代的基本知識一般。二十一世紀的人於工作、學習、行使公民職權所需要的「新式基本技能」,便是這七大求生術。

─ ─摘自:《哈佛大學這樣教出孩子競爭力》方言文化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