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蔡邕識王粲

作者:鄭重

作者以幽默詼諧的誇張手法,塑造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大魚形象,表達了自己嚴肅的生活原則。(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王粲是東漢末年的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中最傑出的詩人。但因為身材矮小,貌不驚人,常為以貌取人者所鄙視。漢獻帝西遷,王粲隨著到了長安,因為他學識淵博,很受大學者、左中郎將蔡邕的賞識。

當時,蔡邕名重一時,來訪者絡繹不絕,每日車騎填巷,賓客盈門。一天聽說王粲來訪,蔡邕急著前去迎接,把鞋子都穿倒了。大家都在猜想,不知是來了個甚麼有名人物?及至王粲登堂,不過是一個身體瘦弱的少年。滿座賓客,無不驚愕。

蔡邕卻熱情地向大家介紹說:「這是王公(指王粲祖父王暢,位列三公)之孫,有了不起的學問,我趕不上他啊!」又指著自家的藏書說:「我家裏的這些書籍文章,全都準備給他。」對王粲可謂推崇備至。

後來為避李催、郭汜之亂,王粲流寓荊州,只因其貌不揚,而遭到劉表冷遇,鬱鬱不得其志。直到歸附曹操,官拜侍中以後,他的才能才得以施展。

蔡邕和曹操,可謂識才之俊傑呀!

(據清代《淵鑒類涵》)@*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歐陽修奉旨,便認真閱讀《列傳》,讀畢,忽地長歎道:「宋公是我的前輩,同時我和他的許多看法又不盡相同,如果一意孤行,只按自己的意見去修改他人的著述,豈非無禮?」他決定一字不易。
  • 唐朝的魏徵說過:『兼聽則明』,作文吟詩,也應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切不可孤芳自賞,妄自尊大。
  • 司馬相如這次奉命作賦,深感責任重大。他原本就文思遲緩。為了把〈上林賦〉寫得更好,廣采博引,字斟句酌,倍加用心,費時半個多月,還只寫了個開頭。
  • 華傳浩是崑劇名丑。他在年輕時,曾遇到一個主動上門傳授演技的老師。
  • 寇準當上了宰相,卻能謙受教益,立補「不學無術」之弊。此真不容易也!
  • 有一次,宮裡的人架著一隻鷹走過殿前,鷹忽然要掙脫飛起。趙匡胤感到奇怪,就 叫人放開它,它立刻飛進殿中,直撲畫面上的那隻雉雞。
  • 只有一幅與眾不同:畫的是一匹奔馳的馬蹄後面,幾隻蝴蝶緊緊地追逐著,好像春風吹過畫面,散發出陣陣醉人的清香。
  • 任安想超過賀真。先在畫幅上盡情地畫滿樓台亭閣,只留下很少空白處,讓賀真來點綴山水。賀真察覺任安的用意,揮筆在空白處淡淡地點了幾筆,若隱若現地勾出遠山近岫和江岸的形狀。
  • 賣漿子的人,一看還是沒法找錢,就索性把一疊子碗,都端出來,那個人一連喝了七八碗,肚子都喝得膨膨的了。
  • 原來,有個無賴漢,買通了奶媽,想騙取蘇東坡的字,好去賺一筆錢,哪知空折騰了一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