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人間的文字:二胡的莊嚴

文/王金丁

二胡。(fotolia/大紀元合成)

  人氣: 816
【字號】    
   標籤: tags: , ,

二胡的一聲長嘆,從天地間破空而來,阿炳的《二泉映月》蒼涼的弦音,百年前迴盪在城鄉長街小巷間,如今已飄進了中原的江河大地。

弓弦緩緩歇了,等待著的是,一場無盡滄桑的曲折,蒼茫的跫音顛簸攀過苦難的頂峰,頃間,一個質樸的弦音從蒼涼中走來,企圖拋開人世煩沓,攀越另一境地,然而欲升乏力,只在峰前落下一聲短嘆,等待著撫慰心緒後,繼續跋涉歧路的人生。

三十五歲那年,阿炳已雙眼失明,生活窮困潦倒,抱著二胡流落街頭,賣唱江湖,從此,人們叫他「瞎子阿炳」。在街頭浪跡裡,他寫下了這首《二泉映月》,幾十年來,堅韌而蒼勁的弦音,飄過大街小巷,感動了千百人的心靈。

《二泉映月》樂曲是感嘆,不是悲悵,以感嘆作為全曲情緒的基調。隨著音樂的開展、轉折,一直到高潮,樂曲速度逐漸加快,力度處於強弱變化中,從極弱到極強,旋律委婉流暢;行進中帶著無限感慨,悲嘆的後面,是平靜而無奈的回答。最後,樂曲在漸慢中短暫歇息後,拉出了一個裝飾的長音,留下綿綿不絕的遐想,尾聲的平靜映襯著阿炳脫俗超凡的坦然,直到無聲。

曾經多次指揮《二泉映月》演奏的著名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在第一次聆聽《二泉映月》二胡獨奏時,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說:「這首樂曲太感動人了,像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

阿炳四歲喪母,自幼跟隨父親在道觀裡學習音樂演奏,成年後也在道觀裡擔任道士,過著清貧寧靜的生活,這樣地,走過了坎坷的一生,直到最後的歲月裡,已是飽經滄桑,歷盡世態炎涼,阿炳也從淒涼中歸於平靜。

1950年夏天,楊蔭瀏及曹安和兩位音樂家,在一間破舊的小屋子裡找到了阿炳,要為他的演奏錄音。阿炳練習了三天之後,錄下了包括《二泉映月》和《大浪淘沙》等六首樂曲。後來,他對兩位音樂家說還有七百多首曲子,自己須要練習一段時間再錄音。可惜,那年十二月,阿炳病死無錫,這六首樂曲,也就成為阿炳二胡演奏的絕響了。

阿炳將人生的苦難,昇華為了悟與慈悲的音樂境界,綻放出如修行者一般的莊嚴光華,他以坦然的胸懷引領悽惻的弦音越過了苦難的峰頂。如今在江蘇無錫一帶街頭小巷,仍然能聽到演奏《二泉映月》的絲絲弦音。

站立寒風中,向街巷遠遠望去,阿炳的長衫飄逸牆角,在二胡的弦音裡,追趕上去,拉琴人停了下來,在飄飛的衣袖間轉過身時,弦音更為悲切,只是不見了阿炳孤寂的臉龐。

長街盡處,阿炳已背著二胡走入了薄霧裡,留下的長嘆聲,遙遠而清晰,弦音裡,飄盪著二胡的莊嚴。◇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老漁夫船前船後跳來跳去,嘴裡吆喝著向我揮手,在這個微雨而孤寂的港灣裡,帶給了我一絲暖意。
  • 安平經過荷蘭人、鄭氏、清廷及日人幾個治理階段,留下了時空邅遞的歷史痕跡。在安平古堡東側,荷蘭人建造的街道,及輻湊街道兩旁的舊聚落仍然保留了下來,遊走巷弄間,不免讓人回想先民渡海來台,艱辛奮鬥的歲月歷程…
  • 多年盼不到春雨造訪,不由得想起舊時南台灣故鄉的綿綿春雨來。彼時的雨吹著淅瀝淅瀝的口哨,敲打著玻璃窗戶,一點一滴敲進我的夢境裡…
  • (shown)原來那月牙兒已移到了屋前,照得驢厩裡一片雪亮,遠遠的可以看見那黃鬃驢兒正偏著頭沉沉睡著。這驢兒模樣我還記著,懂事後,海二叔就趕著驢兒,帶著我駕著驢車穿江越嶺,九村十八鎮的奔波,輸運歸德鄉方圓幾十里山川間的農產事物…
  • 往山下瞧去,原野裡錯落著屋舍、樹木、麥田,那條溪流在村子邊上畫了一道弧線,溪邊一排紅色的楓樹隱約可見,歸德鄉果然盡在眼底…
  • 當憶起兒時鄉下姐姐們手裡拋起的一個個小布囊時,心裡不由得升起一絲溫馨。可是,現在已不見小布囊遊戲了,兒時玩伴也不知奔波哪兒去了。
  • 要是葉蔭裡鳥聲喧譁,幾個孩子便趕緊使足了勁,搶著將石頭擲出去,只見一群麻雀拍著翅膀飛向天空,帶走了一陣雜沓聲後,樹上的芒果該落的都落了下來。
  • 從田野到都市高樓,母親跟著父親走過了一生,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們共同守護著這個最簡單的愛情,只是都沒有說出來。
  • 身處喧囂的城市裡,耳裡灌的都是熱門音樂,常常的,會想起北方小村莊的歌聲。
  • 一個大蒸籠端坐灶上,大口大口的冒著白煙,幾個人瞇著眼睛圍著爐灶忙碌著,有人踮起腳尖捧著水瓢往大鍋裡加水,灶口,一個婦人彎著腰伸長脖子望著洞裡添木柴,火舌一下子燃了上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