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漢武大帝(8)

【文史】漢武帝擊垮匈奴 打開通往西域大門

漢武帝反擊匈奴 彪炳千古(下)
作者:劉曉

漢武帝。(柚子/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40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河西,又稱「河西走廊」,西漢時指現在甘肅的武威、張掖、酒泉等地,是內地至西域的必經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被稱為「河西」,是因為其位於黃河以西。彼時,河西走廊為匈奴控制,這自然也對漢朝的側翼構成威脅。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繫和鞏固西部地區,漢武帝展開了河西之役,其再展運籌帷幄之能,亦彰顯了他的雄才大略。

河西之戰:斷匈奴之右臂

在定襄戰役中,霍去病首次亮相,就立下了赫赫戰功。史載他性格剛毅,智勇雙全,擅長騎射,18歲入宮成為了漢武帝的親隨,並深得賞識。

善於識人的漢武帝認為霍去病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因此不拘一格,任命年僅20歲的霍祛病為驃騎將軍,出征河西,尋找匈奴軍隊決戰。驃騎將軍與大將軍的品級相當,這樣的任命讓不少大臣很震驚。一些征戰多年的將軍認為讓其孤軍深入十分危險,但漢武帝認為對付匈奴就要用奇將出奇兵。

霍去病果然沒有辜負漢武帝的期望。公元前121年三月,霍去病率精騎萬人出隴西(今甘肅臨洮南),進擊河西走廊的匈奴。他採取突然襲擊的戰法,長驅直入,在短短的六天內連破匈奴五王國。隨後,他又翻越焉支山(今甘肅山丹大黃山)千餘里,與匈奴人在皋蘭山下激戰,連戰皆捷,殲敵近九千人,斬殺匈奴名王數人,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多人,連休屠王祭天用的金人也被當作戰利品帶了回來。

此次戰役給了匈奴人沉重的打擊。漢武帝也非常高興,大大封賞霍去病。他還打算為其建一座府邸,霍去病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話千古流傳。

同年夏天,漢武帝為了徹底將匈奴人趕出河西走廊,再次命令霍去病率軍出擊。同時,為了防止東邊方向的匈奴左賢王趁機進攻,漢武帝又命將軍李廣和出使西域回國的衛尉張騫等出兵右北平,攻打左賢王,以策應霍去病主力的行動。雙方展開激戰,因漢軍消耗太大,無力擴大戰果,只得班師回朝。

不過,霍去病所率軍隊卻是捷報頻傳。其部由西北向東南出擊,縱深一千多公里,大破匈奴各部。在祁連山下,霍去病與河西匈奴主力展開決戰,殺敵三萬餘人,並俘獲匈奴名王及王母、王子、相國、將軍等百餘人。其後,匈奴渾邪王殺死了不肯投降的休屠王,率四萬部眾降漢。漢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河西之役的勝利,使大臣們目瞪口呆,紛紛讚歎漢武帝的用人之明、用人之膽。年輕的霍去病也取得了與衛青同樣的尊榮。

河西之戰使匈奴在西部戰場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不僅喪失了十分之三的兵力,而且士氣低落,很長時間難以恢復。匈奴人曾長期傳唱一首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說的就是河西之戰給匈奴人的沉重打擊。

另一方面,漢朝的統治延伸到了河西地區,漢朝的疆域也擴大到了整個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即今青海湖以東、祁連山東北地區。漢朝先後設置了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和金城五個郡。原來聚居在湟水流域的羌人被驅趕到更西的地區,他們與匈奴的聯繫被隔斷了。中原通向西域的大門開始打開,漢武帝實現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為將來進一步大規模反擊匈奴提供了可能。

優待匈奴人

對於投降的匈奴渾邪王部,漢武帝給予了禮遇。他封渾邪王為萬戶侯,這可是漢代侯爵中的最高一級,衛青和霍去病就屬於此列。其他小王為列侯,還賞賜了數百萬的錢財。

漢武帝還把四萬投降的匈奴人安置在邊境五郡,尊重他們的生活習俗和社會制度,讓他們保持很大的獨立性,歷史上稱為「五屬國」。

擊垮匈奴帝國的漠北之戰

河西之戰以及渾邪王的投降,使匈奴已無力侵擾漢朝西部邊境。漢武帝於是將西部兵馬大批調往東部,對付匈奴主力。此時的匈奴頻頻在東部發起攻擊,搶掠百姓、財產,漢武帝決心與其決一死戰。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了中國史上最長距離也最輝煌的大規模殲滅式遠征——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成為不二的統軍將領,老將軍李廣亦要求參戰。衛青率軍迎戰匈奴左賢王,霍去病則直擊匈奴單于。

此次戰役,共出動騎兵十萬,步兵運輸兵幾十萬,騎兵負責進攻,步兵負責防禦。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深入荒無人煙的大漠,後者更是深入兩千餘里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烏蘭巴托附近)。與設想的相反,衛青遭遇的是匈奴單于,霍去病遭遇的是匈奴左賢王。

老練機智的衛青採用誘敵之計,殲滅單于主力一萬九千騎,單于在數百親兵保護下逃脫,衛青命輕騎兵拚命追趕,但追到天明,也沒有追上;而霍去病則消滅左賢王主力,俘獲匈奴韓王、將軍、相國等八十多人。年輕的將軍獲勝後,在狼居胥山主峰,修築高台,刻石記功,又舉行盛大的閱兵典禮,展示漢朝的威嚴。

漠北之戰,大敗匈奴主力,但漢軍也損失慘重。一萬餘名士兵戰死沙場,十萬多匹馬損失,名將李廣因迷路未按期到達指定戰場,「憤而自殺」。

漠南無王庭

漢武帝時期歐亞大陸形勢圖。(玖巧仔/Wikimedia Commons)

《史記》載,漠北之戰後,強大凶猛並幾度致命的威脅漢帝國的匈奴帝國被完全擊垮,元氣大傷的匈奴人,不得不向遠方遷徙。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漠南無王庭」,即無論是單于還是匈奴其他各王,都不敢在大漠以南建立政權,威脅漢朝百年的邊患基本解除了,而這樣的結果沒有漢武帝的雄心、膽識、魄力是無法實現的。

此後,漢武帝還想繼續打擊匈奴,並繼續招兵買馬做準備。可惜,公元前117年,一代將星霍去病去世,年僅24歲。漢武帝十分悲傷,除追諡為景桓侯外,還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十年後,衛青也去世了。漢武帝在茂陵東北令人修建了一座陰山形狀的墳墓來埋葬衛青。漢武帝自此再沒有找到像他們那樣傑出的將領,對匈奴的深入摧毀之戰也就沒能進行。

然而,不管怎樣,漠北之戰後的匈奴帝國開始走向了衰落,而漢朝不僅疆域擴大,而且國家更加統一,長城內外「馬牛放縱,畜積布野」。在目光遠大的漢武帝的引領下,漢朝走上了開拓西域之路。@#

(全文完)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之漢武帝】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自古就與毗連的朝鮮存在著密切的往來,不過有確切記載的是在周朝。當時一個中國人前往朝鮮建立了朝鮮半島第一個王朝,這個人名叫箕子。箕子朝鮮的疆域大致是西隔遼河與燕國為鄰,北至今天黑龍江省樺南縣境內,南隔漢江與辰國(註:朝鮮半島中南部的部落聯盟)為鄰,東接沃沮(註:朝鮮半島北部部落)。
  • 學術界認為,漢武帝鹽鐵官營是英明的決定,不僅促使農民使用大型的犁用以取代耜之類落後的木器、石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最重要的是鐵兵器產量激增,並最終取代銅兵器,中國文明的歷史從此揭開新一頁。
  • 漢武帝劉徹無疑是對中國冶鐵業貢獻最大的人物。漢武帝之後,中國的冶鐵技術開始完善並成熟起來,生產規模也達到空前繁榮的程度。
  • 短暫但影響深遠的秦朝在中華歷史大舞台謝幕後,迎來了又一個輝煌的王朝:大漢王朝。「漢朝」的名字源於漢高祖劉邦的「漢王」封號。漢朝初年的惠帝、文帝、景帝十分崇尚黃老之道,以「無為」的方式治理天下,因此政寬人和,天下富足,禮義興盛,百姓安居樂業。景帝駕崩後,武帝即位。其在位共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統治時間占整個西漢王朝的四分之一。
  • 年輕的武帝即位時,天下太平,經濟富裕,而這得益於其祖父輩們的「文景之治」。《史記》載,當時官倉裡是新糧壓舊糧,錢庫裡的錢數不勝數,多的串錢的繩子都斷了。街巷中,許多百姓都有自己的馬匹,田野中更是牛羊成群。老百姓是豐衣足食。然而,武帝並不想做個太平皇帝,年輕的他內心有著滅匈奴、撫四方、一統天下、施仁德於百姓、光大祖宗基業的遠大理想。他即位後採用新紀元,即以建元為年號,就是在昭示自己宏業的開端。這一紀元方式為後世皇帝所仿效。
  • 在竇太后的干預下,雄心勃勃的漢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遭遇波折。為了不違逆祖母,漢武帝選擇了縱情山水,打獵遊玩,擴建上林苑,與文人雅士吟誦歌賦。不過,他內心並沒有忘記國家大事。期間,漢武帝做了兩件對其日後影響巨大的事情,一件是派張騫出使西域,一件是巧妙救援南方的東甌國。
  • 按照司馬遷的記錄,漢武帝是「悉延百端之學」。而其施政思想中除了王道(儒家),還包含 霸道(法家)、道家、陰陽家等等。要知道,五經中的《易經》也是道家和陰陽家的經典,《書經》則是夏、商、周三朝的行政法典。顯然,漢武帝儘管重視儒家學說,但卻不拘泥於一家,而是為了其統一大業,選取諸家學說中有用之處為其所用。
  • 漢武帝還派出博士到各地尋訪天下賢能,對於德高望重、鴻儒和有才能但不願出仕之人,漢武帝則派禮官以隆重禮節迎接,懇請其入朝為官,此種方式稱為「徵召」。他曾以「安車蒲輪」請出枚乘和魯申公。
  • 漢朝最具有代表性的文體就是賦。漢賦內涵非常豐富,包含宣化、諷諫、頌美、招賢等。
  • 據《史記》記載,司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長卿。年少就喜好讀書習劍。學業大成之後,愛慕藺相如「秉然正氣,不懼霸氣,而完璧歸趙」的為人,希望像藺相如那樣建功立名,就更名叫「相如」。司馬相如憑著家中的資財做了郎官,侍奉孝景帝,漢景帝不喜歡辭賦,看中的是司馬相如的騎射本領,提升司馬相如為武騎常侍,但這個職位並不符合他心目中的喜好。這時,正趕上梁孝王來京朝見天子,一批辭賦名家如齊郡人鄒陽、淮陰人枚乘、吳縣人莊忌先生等人隨同前來,司馬相如見了很喜歡他們,藉有病辭掉官職,到梁國去做客、遊學。梁孝王讓他同各位儒生住在一起,司馬相如和儒生們及遊說之士相處了幾年,創作了《子虛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