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生活(287)路邊番薯香

作者﹕文、圖/邱榮蓉

淡彩速寫 / 烤番薯下午茶(圖片來源:作者 邱榮蓉 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水性色鉛筆 / 母女情深路邊番薯香(圖片來源:作者 邱榮蓉 提供)
水性色鉛筆 / 母女情深路邊番薯香(圖片來源:作者 邱榮蓉 提供)

去年開始,喝下午茶時喜歡到巷口超商購買一顆烤番薯,搭配一杯不加糖的苦咖啡或是熱紅茶,讓暖和的烤番薯在舌尖品嚐出簡單好滋味,輕鬆一苦一甜間,流晃出超乎想像的平衡口感。

超商還沒有推出烤番薯前,我習慣上黃昏市場買;小販烤番薯的工具是不鏽鋼圓桶,他將烤好的番薯50元一包用牛皮紙袋先裝起來,放在另一個不鏽鋼圓桶的檯面上保溫,一袋裡面有好幾個,我經常買回家吃了一個,剩下的放冰箱,但幾乎隔天都會忘記冰箱裡還有沒吃完的﹔其實冰冰的烤番薯也蠻好吃,但相較起來我還是喜愛熱熱的吃。

市場賣的烤番薯或許剛出爐的時間未久,總覺得番薯的表皮濕黏,吃起來也少了一股特有的炭烤香,直到超商出現烤番薯,我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馬上愛上這一味。超商的烤番薯以重量計價,我會挑選如拳頭大小的;一來是擔心太大的番薯烤不透,二來是害怕番薯的熱量高又容易放屁。所以我從不貪多求大,若沒有剛好的大小,那就當機立斷的挑2個小一點的買吧!

喜歡超商的烤番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直放在熱石頭上保溫的番薯,表皮的水分略少,吃起來卻有炭烤的感覺,如此鬆香的番薯味才能夠連結出兒時的美好記憶啊!

童年的烤番薯小販總在人來人往的車站、熱鬧的十字路口、傳統市場的巷弄、轉角的人行道上神出鬼沒的出現,但孩提時代的烤番薯味覺始終不變;現在烤番薯的小販已不多見,偶而寒冬走在路上,突然一陣冷風夾雜了熟悉的香味,心想附近一定有人在賣烤番薯吧?果不其然看見路邊的小販,趕緊掏錢買了捧在手心,也顧不得燙口就一路即時享用︰尤其一撥開番薯皮就看到一絲白煙從黃澄澄的薯心裡冒出來,迫不及待的含在口中,便能頓時齒頰留香,品嚐著一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路邊番薯香,讓我想起一個至今都無法忘懷的故事來。幾年前母親節前夕,報紙上報導了一則感人的「母女烤番薯」短文。內容述說一位年輕的媽媽,原本在百貨公司當櫃姐,後因先生過世讓人生改變,考慮一般工作的工時太長,會和年幼的女兒分隔兩地,為了想多陪女兒,她實現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夢想:參加政府機構輔導培訓的創業方案——賣烤番薯。每天推著番薯車在路邊營業,下午幼稚園專車會將女兒送到她的番薯攤來,乖巧懂事的小孩會幫媽媽招呼客人,也會經常躲在媽媽的懷抱裡打起盹來,雖說心疼不捨,但孩子就是媽媽為生活打拚的動力啊!

於是我相信,每一個角落飄送的路邊番薯香,必定都有一則不為人知、勵志又感人的人間小品……或許,這些溫醇的生活故事,正等著我去慢慢地發現啊!@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 像一個影子
  • 剛開始,經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口水都會流出來。慢慢等他大一點,他會拉著我的手,自己走幾步。再大起來,他就喊著廣告詞,變換著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著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們欣賞龍山路華燈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賞著我們這一對母子。
  • 朔風吹。1968年底,一輛「躍進」卡車把我們一批知青載到了南匯東海農場老九隊的海邊。 中港一帶的護塘東堤腳泥灘上,已經紮起了兩排蘆席為牆,稻草復頂的草棚,一排十間, 每間五張上下舖的雙人鐵床,住八個人,另一空床,上鋪堆放箱子行李,下舖放些面盆之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