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故事:松煙、好膠加雞蛋 搗三萬次

作者:黃台陽

光緒年間北京的京都育寧堂也有款「八寶五膽藥墨」。八寶中配有牛黃、沉香、犀角、麝香、琥珀、珍珠、冰片、金箔等成分。(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38
【字號】    
   標籤: tags: , ,

根據發掘秦朝墓的考古發現,當時已有用煙和膠揉和的人工墨。而從東漢墓出土的一錠松塔形墨,更證明了當時已用簡單墨模來規範墨的造型。另外東漢時的文獻記載:負責文書的官員,每個月都配發有墨。從這些事實,可推論製墨業在當時已有規模。只是當時的從業者,大致是工匠之流,社會地位不高,因此沒人想到把他們的製墨法記下來。

這種情況,一直到曹操的孫子曹叡(魏明帝,西元二○六至二一九年間在位)時,才有所改變。先來看這錠「見真吾齋書畫之墨」,墨背面篆書的最後幾個字「按魏韋仲將十萬杵法製」,清楚表明這錠墨是按照魏朝時候的韋仲將的製墨法,並且經過十萬杵的捶打後製出。

韋仲將是誰?他的製墨法有什麼特別?

clip_image002「仿韋仲將法製墨」正面墨名,背面寫「光緒甲午吳氏仲子次清屬休城胡開文仿易水李廷圭采黟山風松煤遠煙和代郡鹿角膠按魏韋仲將十萬杵法製」,長寬厚15.2×3.6×1.5 公分,重122 公克。(《墨的故事.輯二:墨香世家,聽古墨在說話》/時報出版 提供)

沒聽過他的大名?不意外,但從多方面來看,韋仲將非常傑出。他名誕,仲將是他的字,在魏明帝時官至光祿大夫,是皇帝的顧問近臣。他擅長書法及製作筆墨,魏明帝很欣賞他的字,有回在為新建的宮殿題字時,特別要他來寫。沒想到他對朝廷準備的筆墨紙張看不上眼,回奏說,必須是最好的筆墨紙,才能寫出他最好的字:「……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徑丈之勢,方寸千言。」這句話裡提到的張芝和左伯,分別是當時頂尖的製筆和造紙高手。顯然韋仲將對自己的書法和所製的墨非常自負。而「工欲善其事」這句名言,就此流傳千古。

就是這種在皇帝面前也敢表態的自負,再加上他顯赫高官的身分和超群的技藝,才終於有人正視製墨,而把他的製墨方法留下一些記錄。北宋狀元蘇易簡寫的《文房四譜》裡,敘述了韋仲將的墨法,重點如下:

1.取上好純淨的松煙,搗細並篩去雜質。
2.每一斤松煙配以好膠五兩,而膠得先用梣皮汁浸過,好化解乾膠。
3.再取五個雞蛋的蛋清,外加搗細濾篩過的珍珠和麝香各一兩。
4.把所有材料調和在鐵臼裡,用力搗三萬杵,多多益善。

配料裡的珍珠,能使墨色光亮,於是有「仲將之墨,一點如漆」的美譽。

墨的故事‧輯二:墨香世家,聽古墨在說話(小)
《墨的故事.輯二:墨香世家,聽古墨在說話》/時報出版 提供

──節錄自《墨的故事‧輯二:墨香世家,聽古墨在說話》一書/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跟貝蘭達要離開村子的那天早上,我嘗試要求塔塔捐贈一塊土地來蓋學校。 「只要一英畝,」我用魯克加語說。
  • (shown)在非洲,下雨的夜裡,天空中一顆星星都沒有時,路總是最黑暗的。在那豐盛的黑暗裡,人生必須繼續下去,即使死亡將我們往下拉。在烏干達的一個村落,一次一顆石頭地,他們蓋起了一所學校……
  •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關注全球重大新聞和專家意見的《World Affair》雜誌報導,《失去新中國》一書作者、前美國智庫研究員伊森•加特曼(Ethan Gutmann)在2012年7月出版的新書《國家器官》(State Organs: Transplant Abuse in China)中寫道,「當王立軍在2月6日晚上突破重圍來到成都美國領館時,他帶來了一系列重創他上司薄熙來的故事:薄與英商海伍德被謀殺有關、挪用重慶公共資金、勒索當地的犯罪黑幫。」「身為前重慶公安局長,王對薄知之甚詳……暗指薄與江派大員周永康密謀……奪權。」
  • 極端的聲音開始主導美國政壇,而黨派鬥爭也越演越烈。正如保羅.埃利希和朱利安.賽門之間的分歧意見所示,觀看世界截然不同的切入點,最終導致了如此之大的差異。兩位在科學、經濟和社會方面,都曾提出重要見解,不過雙方都未能真正一枝獨秀。埃利希和賽門的衝突史,反倒揭示了兩人水火不容觀點的局限。他們之間的劇烈衝突,顯示聰明人容易毀謗自己的對手,將自己關注的議題,精簡為殘酷、引起分裂的語言。由埃利希和賽門賭注所凸顯的衝突,引發了全美的政治爭論,更使環境問題,特別是氣候變遷議題,成為政治問題當中最為兩極且分歧的議題。
  • 去四十年來,持續的人口成長以及更富庶的人類社會,顯示了人類比埃利希預期的更能面對自然限制。埃利希透過一九九四年的一篇探討「最佳人口數量」的文章表示,五十五億的人口已經「很明顯地超過地球所能負荷」。埃利希和共同作者宣稱,地球最適宜的人口數量,約莫是在十五億至二十億之間。自那之後,地球人口又增加了十五億人。究竟,人類是在什麼方面「明顯地超過」地球的承載力呢?確實,很多人正在遭受貧病之苦,而氣候變遷也正威脅著地球,但人類似乎尚未走到埃利希所預期的絕對極限。我們是否真的超用了地球資源,使得世界人口面臨充斥災難的未來?我們還無法確切得知,究竟地球可以承載多少人口,人類也很可能已經為世界末日架好了舞台。只不過,那一天看似還很遙遠。
  • 現今針對氣候變遷議題持續上演的政治僵局,是埃利希和賽門的衝突所造成最負面的影響。過去關於人口成長和資源稀少的錯誤主張譬如埃利希於七和八 ○年代,預測因糧食稀少而引發的大型饑荒漸漸地破壞了提倡氣候抗爭行動的科學家和環保分子的信用。
  • 對許多人來說,富有慈悲心(或言同情心)的管理之道,這一理念說好點是太煽情,說得不好聽則是管理不善。但新的研究表明,善良的品行並不會讓管理者顯得太軟弱,反之,利他的品行會在團隊中增加領導者的威信;某些情況下,會轉化為一種很強的競爭優勢。
  • 山繆坐在法庭的被告席,面對謀殺妻子的罪名,開始回想他完美的婚姻到底是從哪裡開始偏離了軌道?此時山繆才赫然驚覺,這一切似乎都是精心安排的算計,是桑德琳用自己的生命對山繆所進行的報復。
  • 山繆坐在法庭的被告席,面對謀殺妻子的罪名,開始回想他完美的婚姻到底是從哪裡開始偏離了軌道?此時山繆才赫然驚覺,這一切似乎都是精心安排的算計,是桑德琳用自己的生命對山繆所進行的報復。
  • 山繆坐在法庭的被告席,面對謀殺妻子的罪名,開始回想他完美的婚姻到底是從哪裡開始偏離了軌道?此時山繆才赫然驚覺,這一切似乎都是精心安排的算計,是桑德琳用自己的生命對山繆所進行的報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