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英四國學者合著抗戰史研究書籍《重探抗戰史》

人氣 144

【大紀元2016年08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易永琦美國休斯頓報導)《重探抗戰史》主編、美國胡佛研究中心研究員郭岱君教授表示,歷史關係到個人、家、團體和國家,人在歷史裡得到經驗和智慧,只有把過去搞清楚,才會對現在和未來有答案。

郭岱君教授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秘書、行政院新聞局駐波士頓辦事處主任等職。8月20日應休士頓中山學術會和榮光會邀請,郭教授在休士頓華僑文教中心「重探抗戰史座談會」上,介紹由多國學者結合多方史料研究,共同編著的《重探抗戰史》。幾位參加過抗戰的老兵們也來到現場,聚精會神地聆聽對這段歷史的分析。

圖:8月20日應休士頓中山學術會和榮光會邀請,郭教授在休士頓華僑文教中心「重探抗戰史座談會」上,介紹由多國學者結合多方史料研究,共同編著的《重探抗戰史》。(易永琦/大紀元)

《重探抗戰史》聯合了日本、美國、英國、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多位學者,參閱了抗戰歷史中、日、美、英等多人的生前日記、回憶錄、官方檔案,以及最新公開的第一手資料等。《重探抗戰史》第一卷研究了「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這段歷史,分為「中日戰爭的起源」、「形成大戰略」、「大戰初起」和「走向持久戰」等四部分。參與的學者分別來自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中央大學、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國史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和獨立軍事史研究員等。

四千萬字的蔣介石日記自2006 年美國史坦佛大學胡佛研究中心公開後,迄今已有數百位中外專家學者前往閱讀研究。郭教授表示,蔣介石日記對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政治經濟提供理解的脈絡,是非常珍貴的資料,給很多當時抗戰歷史上的事件提供了解讀,也是《重探抗戰史》中主要引用史料之一。

郭教授認為,以往對抗戰的研究多因黨派原因而存在隔離偏見,大陸對抗戰歷史的描述存在極大的偏頗,臺灣的研究多以黃埔為主線,還有報喜不報憂的現象,例如對「南京保衛戰」簡略處理,還有因為資訊不健全,史料的缺失,使得一些問題說不清。

「我們有日本的學者,因為日本是戰爭的另一方,我們也想知道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多人參戰,他們也參與了當時的談判。」郭教授說,與軍事史不同,本書的研究是以人為中心,人們當時做了什麼和他們的內心世界,並以中華民族的發展為基點來看待歷史,「戰爭中有毀滅,也有隨之帶來新生事物的出現。事情都是有因必有果。」

「這也是我們作為學者,對不黨不私、公正研究的嘗試」,郭教授還表示,中國大陸高知識階層的一些青年人尋求抗戰真相,對她工作的熱情支持令她感慨。

《重探抗戰史》共有三卷,後面的兩卷將於明年七月出版。

圖:8月20日座談會中,郭教授在休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介紹新書《重探抗戰史》,並為讀者簽書。(易永琦/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梓

相關新聞
陸99歲老兵獲抗戰勝利紀念章 感謝中華民國
大陸9抗戰老兵遊臺灣 謁蔣公陵寢了心願
抗日將軍曾錫珪的大陸家屬將獲抗戰紀念章
王鳳昌:抗戰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纘緒辭官抗戰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