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怨用才 大唐貞觀宰相肚裡能撐船

作者:鄭重

竹,風吹青肅肅。淩冬葉不凋,經春子不熟。虛心未能待國士,皮上何須生節目。(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68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唐代初年,裴略任宮廷侍衛的考核期限已滿,由兵部測試判定其優劣。裴略因為試卷上錯了一個字而落榜。於是他到僕射溫彥博的府衙去上訴。

溫彥博當時正在和宰相杜如晦坐在一起說話,沒有受理裴略的投訴。

裴略就說:「我從小就覺得自己能明察善辯。至於言語表達方面的才幹,可以勝任掌管朝見引納、殿廷通奏等工作的中書通事舍人。我還懂得作詩文,善於諷喻戲謔。」溫彥博聽了之後,才回心轉意與裴略交談。

剛好廳前種有竹子,溫彥博就叫裴略諷喻諷喻竹子。裴略應聲說道:「竹!風吹過青枝的時候發出肅肅的聲音。過冬葉子不凋殘,經春種子不成熟。雖然虛心(喻竹幹的空心)卻不能優待國士,表皮上又何必長出節目來(有的竹幹上的竹節處形似眼睛,此處是『有眼無珠』的意思)!」

溫彥博聽後大喜,又說:「你既然善於表達會傳話,就傳話給廳堂前的屏風牆試試。」

裴略走到屏風牆前面,大聲說道:「當今皇上聰明,四門大開,禮賢下士。你是什麼東西,長久地立在這裡妨礙賢士的晉身之路!」說完推倒了這扇屏風。

溫彥博說:「你這些話是沖著我溫彥博說的吧?」

裴略說:「不但是衝著胳膊(『膊』與溫彥博的『博』字同音)說的,也是衝著肚皮(『肚』與杜如晦的『杜』字同音)說的!」

溫彥博、杜如晦被裴略這番話逗得開懷大笑。於是將裴略送到吏部授予裴略官職。

【典故解析】

研究李唐王朝繁榮強盛的原因,有兩條經驗是不可忽視的:一是大膽舉用人才,二是虛心接納諫言。這都是唐太宗治國的根本大計。他與長孫無忌談話時,曾經概括出「棄怨用才」的原則。他起用魏徵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魏徵本是太子李建成智囊團中的人物,曾為李建成出謀劃策算計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殺之後,李世民問魏徵:「你離間我們兄弟,我應該怎麼處理你?」 魏徵回答說:「如果太子早聽了我的話,就不會死於今日的禍亂了!」李世民很欣賞魏徵的直言,毫無疑慮地起用魏徵。

後來,魏徵又給太宗總結出「導人納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種種納諫經驗,要求太宗「把我看作『良臣』,而不要視我為『忠臣』」。唐太宗很欣賞這些話,更進一步比喻說:「公獨不見金在礦,何足貴邪?善冶鍛而為器,人乃寶之。朕方自比於金,以卿為良匠而加礪焉!」

魏徵逝世,太宗感嘆說:「以銅為鑒(鏡子,下同),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如此「以人為鏡」、「棄怨用才」的經驗,無疑就廣開了言路,招攬了人才,為唐王朝建設開明的政治作出了正確決策,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則「裴略嘲相」的故事,就發生在唐太宗貞觀年間。裴略嘲諷的溫彥博、杜如晦,都是李世民手下的名臣賢相,為「貞觀之治」太平盛世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嘲諷這兩位賢相的裴略呢?則不過是一名考試落選的宮廷衛士。雙方的社會地位真是天差地別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裴略借嘲竹、嘲屏牆為名,行指桑駡槐之實,大抒憤懣,大發牢騷,將兩位賢相譏嘲得一文不值。他嘲諷竹子「虛心未能待國士,皮上何須生節目!」實際上是說:你們這些大臣,名為虛心納諫,事實上卻不能虛心對待和接納真正的人才。你們就像空心的竹子,完全是玩弄表面功夫。他嘲戲屏牆「君是何物?久在此妨賢路!」則更是明目張膽地斥責溫彥博和杜如晦:你們是些什麼東西?長久竊取高官厚祿,卻阻塞著賢才的進身之路。他膽大包天地推倒屏牆,也就象徵著推倒溫彥博、杜如晦這些「妨賢」的大人物。對此人的真意實氣,溫彥博、杜如晦都是非常清楚的,而裴略也似乎毫不掩飾。

當裴略嘲諷並推倒屏牆的時候,溫彥博說:「此意著博。」就是講:「你這番冷嘲熱諷的話,是衝著我溫彥博說的啊!」

裴略的回答是:「非但著膊,亦乃著肚!」意思是:「不但是沖著胳膊說的,還是沖著肚皮說的呢!」利用溫彥博的「博」與胳膊的「膊」、杜如晦的「杜」與肚皮的「肚」的諧音雙關,巧妙地道出了此中真意——不但是衝著你溫彥博說的,而且是衝著他杜如晦說的呢!

在這裡,我們當然可以欣賞裴略這個無名小卒(百姓稱為楞頭青,無貶義)的一股自我表現的狂勁——這也是一代唐人自尊自信、自傲自負的共性!是繁榮昌盛的大唐王朝在唐人性格上的折光反射!這是人性的張揚!但更應深深感慨的還是:溫彥博、杜如晦這兩位賢相的襟懷,竟是如此寬廣!

面對如此不公正的冷嘲熱諷,他們不但沒有發火,也沒有為自己作出一言半語的解釋和辯護;相反,他們感到「大喜」,一齊「大歡笑」。他們十分欣賞裴略機敏的嘲戲才華和超人的膽量見識,並立即改正以一個錯字判定優劣而埋沒人才的考試辦法,命吏部授予裴略官職。如此的氣度和胸襟,真算得上俗話所說的「宰相肚裡能撐船」了!

這則佳話,難道不是唐太宗李世民「棄怨用才」方針的具體表現嗎?難怪唐太宗要任命這兩位名臣擔任宰相!

附: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二五四

【古文原文】唐初裴略宿衛考滿,兵部試判,為錯一字落第。此人即向僕射溫彥博處披訴。彥博當時共杜如晦坐,不理其訴。此人即云:「少小以來,自許明辯。至於通傳言語,堪作通事舍人。並解作文章,兼能嘲戲。」

彥博始回意共語。時廳前有竹,彥博即令嘲竹。此人應聲嘲曰:「竹,風吹青肅肅。淩冬葉不凋,經春子不熟。虛心未能待國士,皮上何須生節目。」

彥博大喜,即云:「既解通傳言語,可傳語與廳前屏牆。」此人走至屏牆,大聲語曰:「方今聖上聰明,闞四門以待士。君是何物?久在此妨賢路。」即推倒。

彥博云:「此意著博。」

此人云:「非但著膊,亦乃著肚。」當為杜如晦在,坐有此言。

彥博、如晦,俱大歡笑,即令送吏部與官。@#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貞觀年間,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
  • 今天選讀的古文第一段是講述蒲州刺史趙元楷勞民傷財向唐太宗獻媚,卻被唐太宗批評之事。經筆者查閱《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唐紀十一》記載,此事發生於貞觀十二年二月;而筆者手頭《貞觀政要》版本上記載的卻是貞觀七年。
  • 「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號,凡二十三年(627—649年)。「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也是唐太宗雄才大略,苦心經營的結晶。
  • 觀年間,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
  • 李世民從西元627年登基為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他以史為鑒,深諳「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之理。他體恤民情,勵精圖治,制定了一系列富民強國政策,使國力大強、人口劇增,民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呈現太平盛世。
  • 玄武門之變後,太宗執掌朝政,武德九年八月八日(626年),大唐帝國首任天子李淵正式下詔,禪讓帝位於太宗。太宗力辭不受,致《陳讓禪位表》。高祖手詔再表禪讓帝位於太宗,太宗不敢再辭,接受帝位。
  • 太宗扶持正教,不計教派。歸正儒學,遵崇道家,扶持佛家,並詔示建景教波斯寺,遂使大唐時期宗教信仰蓬勃興盛,成為中華歷史中最鼎盛時期。但對腐儒、爛道及亂佛之舉絕不姑息遷就,慈悲與威嚴同在,致使正信、正教在中土穩固立足,並福澤四方。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 衛懿公因為沉迷養鶴,荒廢政事而亡國;魯隱公喜好觀魚,明知不合禮法卻執意要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