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誤會人容易 理解人卻很難

作者:辛棄名
唐羌的直諫,為國家、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因而青史留名。(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4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誤會人容易,理解人卻很難

東漢時期,廬江人毛義和東平人鄭均,這二人都是忠厚正直、耿介自持的君子,堪稱地方上的表率。

有一位南陽人,名叫張奉,他很仰慕毛義的名聲,專門從家鄉出發,不遠千里,趕到廬江去造訪毛義。

剛進門坐定,府裡送來文書,原來是聘請毛義去安陽做縣令。毛義讀著任命書,不覺喜形於色。張奉對這事看在眼裡,像挨了一悶棍,怎麼一向聲名遠揚的道義君子,竟然這般庸俗?這個毛義,分明是個官迷嘛!立刻告辭走了。

過了些年毛義的母親去世了,他向朝廷提出辭職。皇帝一再挽留,還將他提升為太守,可他堅決不再當官。

張奉得知這事若有所悟,深為感慨:「賢人君子的度量,凡夫俗子是不能預測的 。當年毛義那樣興奮,我當他是官迷,哪知他十分窮困,做官竟是為了奉養母親啊!」

鄭均的兄弟在縣裡當差,經常接受別人的禮物(收賄),幫人辦事,給人開後門、行方便,但這些事,是不合法紀的。鄭均多次規勸,兄弟只當耳旁風。他很痛心,怎麼辦好呢?想去想來,決心離家到外地去幫人做雇工,年終所得的工錢,帶回家裡統統交給兄弟,誠懇地說:「錢用完了掙得回來,如果貪污受賄抓進監獄,一家就完了。你差錢用,我做傭工來補貼吧!」鄭均的兄弟聽了,十分感動,從此變得公正廉潔,不沾別人的半點便宜。

鄭均曾經當到尚書,後來主動退職歸家,與兄弟在一起過著勤勞樸實的生活。

漢章帝劉炟(75年—88年在位)尊重毛義和鄭均二人的品格(前者孝母,後者悌親),下詔褒獎,各人賜給粟米一千石。每年秋天,還派使者去問候起居,號召吏民向他們學習。

張奉因此對毛義更加敬尊。並常常嘆息、悔恨自己,說:「慚愧啊!誤會一個人很容易,理解人卻很難!」

一件好事青史留名

東漢時期,臨武縣令唐羌做的一件好事,也讓後人景仰。

嶺南是亞熱帶地區,產龍眼和荔枝,按規定要年年進貢。當時的驛道是從現在的韶關出發,沿著河谷通到郴州,鄰縣就是臨武。十里一站,站上養有健馬;五里一個涼亭,便於休息。新鮮果子(龍眼和荔枝)摘下來,日夜快馬直送洛陽。

每年夏天,唐羌看到一隊隊的馬馱著簍子從縣城經過,馬的嘴巴浮著白沫,皮毛淋透汗水。押運的人也氣喘吁吁,急急惶惶的不堪其苦。

唐羌實在看不下去,就給皇帝上書說:「古人說,在上位的,不可因為下面的人送來美味佳肴,就稱讚他好;在下面的人呢?也不可因為給上面送禮進貢,就自認有功 。我看交趾七郡的官吏,連年進貢果品,南方天氣炎熱,毒蛇猛獸到處是,人和馬都奔忙得死去活來。死了的不能復生,活著的尚能夠挽救。荔枝、龍眼吃了未必延年益壽,可不能讓它累死人呀!」

當時是漢和帝劉肇在位(88年—106年在位),這位年輕皇帝很能接受意見,讀了唐羌的奏章,馬上下令:「遠方的時令美味,本來是祭祀宗廟用的。祭祖宗為求福澤以保護百姓安居樂業。如果貽害地方,效果恰恰相反,就不是國家和祖先的本意了。從今以後,取消進貢龍眼、荔枝的這個制度。」

唐羌的直諫,為國家、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因而青史留名。

(以上均據《資治通鑑》及《通鑑記事本末》)@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什麼唯「趙廣漢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呢?最根本的原因,是老百姓和下屬都明白:趙廣漢一心為公,伸張正義。從內心裡支持他,幫助他!
  • 但馮氏卻知禮達義,勸家翁應心無厚薄,她這實際上是做到了孝翁悌夫了,真可以為後世女子的楷模。
  • 我心中只有一怕:怕正直的史官,在史冊上記下這不忠的行為,使我遺臭萬年!
  • 脫脫是個賢相,他「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他對君王忠心不二,所以在關鍵時刻能大義滅親。
  • 凡罪狀未明時,無論壞人還是好人,都應按法律程式進行審理,這樣才能使違法亂紀的壞人受到懲罰;使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得到昭雪。
  • 黃霸的可貴之處,在於在明察事實的基礎上「多算」。因此,他處理問題,提出建議,既符合法律,又得人心,皇上很信任他,其他的官吏和老百姓,都很敬愛他。
  • 三個國王聯袂而來,足使明成祖朱棣(1403--1424)喜出望外了。他當初派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國家和自己的威望。現在四方來朝,而且這次身為國王的貴賓也來到了北京,明成祖當然要熱情接待,讓這些國王一瞻上國風采。
  • 呂思誠為官清廉,其治理百姓也有獨特之處,那就是他十分注重對民眾的教化,對那些才學出眾、品德高尚、賢良孝悌的良民,予以大力表彰,面對那那些品行不端者, 則痛加指斥。
  • 你的身上,何不帶著牛、佩著犢呢?刀劍可以換牛犢,佩帶刀劍不就等於佩帶牛犢嗎?牛犢幾百上千斤,壓得死人,佩帶它幹嘛?
  • 漢武帝時代,丞相往往是由御史大夫升任的。它的職責很像近代的紀律檢察首腦:要給皇帝提意見,彈劾不法官吏。如果皇帝平庸,只要不蠻橫,能聽御史大夫的意見,而這位御史大夫,又能盡職盡忠,則朝廷的政事,還是穩健、好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