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靜修者投注善念 他人健康改善?

font print 人氣: 12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6年09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Tara MacIsaac報導,張小清編譯)按:過去幾十年裡的一些研究已發現,祈求他人健康可能促進其健康得到改善。目前研究者轉而研究靜修者的善願是否有此力量。該項研究中的意念描述為「非宗派的、經技術擴增的祈禱」,研究者運用一種「意念主機設備」印上意念的信息,然後7天24小時地向外發送。此前,一些科學家已使用過這種設備來檢測良好意圖對外界的影響,結果令人矚目……

思想影響健康,這種認識一度被認為可笑,但對「安慰劑效應」(即積極心理暗示)的研究改變了人們的觀念。而今學界已普遍接受這樣的觀點:思想與健康彼此有關聯。

20世紀之交,當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開發遠程無線電通訊時,他不得不全力證明其可行性。當他說可以讓自己的聲音隔空遠途傳遞時,人們以為他在說謊。他演示出來後,有人又指責他暗中埋設電線。

傑森‧尤托波洛斯(Jason Yotopoulos)創立的梅拉基研究所(Merraki Institute)新近在贊助一項研究,他引用上面兩例來說明參與該研究的考量:很多科學發展都曾被視作無稽之談。

這項新研究聚焦於心靈力量對健康與人際溝通的遠程影響:資深的打坐静修者將会遠距離地向他人施加正面念頭,研究人員將對其念頭的正面效力加以觀測、計量和研究。

斯坦福大學名譽教授威廉‧蒂勒(William Tiller)研究意念已有幾十年,他正與心理治療師加布里埃萊‧希爾伯格(Gabriele Hilberg)博士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醫學院的行為醫學教授保羅‧米爾斯(Paul Mills)博士合作進行這項研究。

尤托波洛斯曾是一位風險投資人,意識到意念研究的重要性之後,他創建梅拉基研究所,以助力該領域的研究。新興數字健康公司Body Mind Me也在支持該項研究,著名作家、醫生、替代醫學倡導者喬普拉(Deepak Chopra)是公司創建人之一。

在18個月的實驗過程中,靜修者們將對分散於各地的個人加諸積極的意願。這些人中有一半在前六個月中不會被加任何念頭,以確保他們不會有「安慰劑效應」——據以往的意念實驗,積極的心理暗示會整體提升參與者的健康狀況。

據以往的意念實驗,積極的心理暗示會整體提升參與者的健康狀況。

喬普拉在給參與者寫的邀請信中寫道:「不需您訴諸任何努力。儘管這種微妙的能量作用機制我們尚未完全理解,但它基本上像是一種異地的『高能諧振』過程,可能催化生活多層面的轉變。」

蒂勒的粒子假說

這種微妙的能量,被蒂勒定義為「超出今天正統物理學四種基本力(註:即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一切能量」。希爾伯格則解釋說,東方傳統中的氣或風(prana)就可視作這種「微妙能量」。

蒂勒則將這些概念置於當代情境下,用當代術語來表述。其先前實驗已證明,人的意念能讓果蠅幼蟲的成長速度加快30%,某種情況下也改變了水的pH值。

蒂勒推測在分子和原子之間的空間還存在著另外一種粒子,是目前的儀器無法檢測到的,他名之為deltron。他推測這種粒子會被人的意念激活,對事物的影響是可以測量的(如pH值)。

善願能促進健康

過去幾十年裡的一些研究已發現,祈求他人健康可能促進其健康得到改善。如英國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Hertford College)的琳恩‧羅伯茨(Leanne Roberts)於2007年發表了一項薈萃分析,題為「為緩解病狀而代禱」(Intercessory Prayer for the Alleviation of Ill Health),表明「意念促進健康」與「健康偶然改善」二者之間的「比率」為100000:1。其結論是:「迄今提出的證據很有趣,足以支持進一步的研究。」

過去幾十年裡的一些研究已發現,祈求他人健康可能促進其健康得到改善。

希爾伯格將目前研究中的意念描述為「非宗派的、經技術擴增的祈禱」。所說的技術,是運用一種「意念主機設備」,據說這種機器可以印上意念的信息,然後7天24小時地向外發送。

「意念主機設備」的先前實驗

這是一種結晶系的機電設備。蒂勒在其網站的白皮書中解釋說:「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特殊的電路……並沒有恰當地連接到我們正常的物理現實和時空中進行有效運作。然而,在超時空的自然領域,以(傳遞)微妙能量為目的,它運作得很好。」

蒂勒曾在有關激光器的研究中將這類設備應用於傳統目的。他決定在通過意念改變水的pH值的實驗中用此儀器。結果表明,這種儀器承載人的意念後,對改變pH值確有效果。

其他一些科學家則使用這種設備來檢測意圖(intention)的影響。思維科學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簡稱IONS)首席科學家拉丁(Dean Radin)博士是其一。

拉丁進行的一項實驗研究了「被施加良好意願的巧克力是否能提升情緒」。

拉丁進行的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的隨機實驗,研究了「被施加良好意願的巧克力是否能提升情緒」,研究結果發表於2007年的《愛思唯爾》(Elsevier)期刊上。他發現,通過儀器被施加良好意願的巧克力,比起沒有被加善願的巧克力,能顯著提升參與者的情緒。

辛西婭‧里德(Cynthia Reed)和諾姆‧希莉(Norm Shealy)兩位醫學博士則在焦慮和抑鬱的人身上應用這種設備,科研成果發表在《微妙能量和能量醫學》(Subtle Energies and Energy Medicine)雜誌上。她們發現,參與者的焦慮和抑鬱症狀都顯著減輕。

而蒂勒也在自閉症兒童身上測試過這種設備。研究結果在其網站白皮書中有詳細介紹。他發現,通過意念改善症狀與偶然改善的「機率比」為10000:1。

希爾伯格2014年參與過一項先導性研究,為目前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我是一名醫生,是來幫助人的。」她表示,不管背後的運作機制如何、證據是否無懈可擊,如果意念實驗可以幫到人們、使之情況有所改善,這就是她所看重的。

希爾伯格的研究重心是幫參與者提升自尊自愛,她感覺,這是人們面臨的許多問題的根源所在。

一位參與者這樣寫道:「我沒收到通知研究已開始的電郵,但上週我很強烈地醒覺到,『沒有人可以評判我,沒有人可以把我擊倒。』這是種頓悟,我不常有。我也感到不談戀愛沒關係,我不覺得那麼渴求和絕望了。」

另一人則寫道:「我一直在做事情。我的拖沓已經大大改善。我一天過得更有條理……我不再是過去那個我了。」

該研究已得到一個機構審查委員的批准,該機構負責監控和審查美國生物醫學和行為學研究項目;目前約有200人正在參與,研究人員在未來幾個月裡還將招募100人左右。鑑於該項目正在公開集資,更多人的參與也會對順利集資有所幫助。

對此研究感興趣的讀者可訪問 www.ConsciousnessFieldProject.org做進一步了解。

希爾伯格也推薦讀者測試自尊自愛的程度(self-compassion test at Self-Compassion.org)以及自我價值認同(personal values assessment tool at ValuesCentre.com)。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博大出版社和大紀元報在紐約華埠中華公所聯合舉辦了第二場「解體黨文化」研討會。
    精神醫學專家楊景端先生的演講
  • 科學已經成為這個時代顯著的特徵,人們對理論的認知,對經驗的總結,對邏輯的分析,對真理的鑒別,無不以是否符合科學為標準。但是人們目前所認知的這部分科學,卻又被局限在一個非常狹隘的領域,它只能研究人們的技術條件所能涉及的領域,而對於技術條件不能涉足的領域,科學也只能望洋興嘆。
  • 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實質或是精神上的原因都有。但也有學者發現憂鬱症與某個可以調整神經傳導物質的基因有關,這個基因被稱做5-HTT。美國研究學者Turhan Canli等人發現,擁有5-HTT短型基因的人容易感受潛在的壓力,因而容易造就後來的憂鬱或是恐慌疾病的產生。
  • 以前曾經有一位命理專家告訴我,末世度人的大聖人將會出生在中國東北地區,他說中國的地圖象一隻金雞,而聖人會出生在雞的眼睛部位的相對位置。當時很振奮,也祈禱這位大聖人傳法時,自己能認出來。現在想想,能聽到這個天機應該也不是偶然!
  • 美國布法羅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整體而言,面對他人的反對,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研究者應用心理生理學的方法進行實驗,發現有這種表現的人,其心血管反應與接受挑戰時的心理狀態一樣,「遭遇挑戰其實更能讓人振奮,而非讓人不堪重負:這就是說,你可望有所收穫,而非專注於可能失去甚麼」。
  • 你知道嗎?「心想事成」在科學上不但說得通,而且可以實踐。研究「自發性復原」(spontaneous remissions)、鑽研人腦與意識數十年的脊骨神經醫學博士迪斯本札(Joe Dispenza)認為,當人轉變思想,且「意念」與「情緒」達成一致時,自身環境真的就會發生變化。
  • 美國密蘇里州小鎮高爾(Gower)的一名修女在4年前過世並下葬。她的修道院最近打開她的棺木,結果發現她的遺體完好無損,沒有腐爛的跡象,而且面容安詳如同睡著。許多信徒認為這是神蹟,紛紛前往該修道院朝聖。
  • 關羽,關羽擒將圖,商喜
    三國時代的關羽,一生義薄雲天,忠義傳世,從東漢以降,受到歷代歷代的封號,人間處處關帝廟,香火鼎盛。自古也有許多關公顯靈的神跡流傳下來。
  •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天生具有超越照相機的「神眼」,神祕精神導師生生世世相隨,指點靈魂提升,男孩洞悉人生不幸的終極來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