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憂鬱藥不藥:有關抑鬱症的7個驚人事實

你所了解的抑鬱症或許是一種迷思

文/凱莉‧布羅根(Kelly Brogan) 陳潔雲 譯

布羅根博士提出,憂鬱或抑鬱症其實都不是疾病,而是一種機體失衡的症狀和信號。(Bakhtiar Zein/Shutterstock)

人氣: 276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現代醫療保健史上的一場悲劇正在無聲地發生,卻無人談論。我們聽到的關於抑鬱症的故事是這樣的:抑鬱乃由化學失衡引起,因此要用化學——服用處方藥來治癒。美國現有3,000多萬人服用抗抑鬱藥,七名女性中就有一人(育齡婦女四人就有一人)吃藥。此外還有數百萬人敵不過內心攪擾的消耗,也吃抗抑鬱藥,以期排解長期的低落情緒和苦惱焦躁。

即便是精神醫學研究領域的先導,也認為是時候打破這種假說、以新的眼光看待學科進展了。人體自身有深刻的智慧可與環境互動,身體的症狀都是有原因的。抑鬱症就是一種有意義的症狀,體現出我們生活方式的不調,如飲食習慣不良、壓力太大、缺少運動、不晒太陽、環境毒素、吃太多藥等。炎症是機體的語言,是在表達失衡狀況並且尋求改變。我們通常都通過吃藥來抑制症狀,但這就像是家裡著火、煙霧報警器作響,卻將其直接關掉。讓我們來看清下面的事實吧:

1. 抑鬱症通常是一種炎症

抑鬱症往往是機體違規行為的一種表現,這種行為最開始往往遠離大腦,與「化學失衡」沒有關係。二十多年來的醫學論文都在強調炎症在精神疾病中的角色;可惜,無論是未有效公開的數據,還是對有害醫療手段的預警,學術成果要被醫生們納入臨床診療,平均需要17年,這種滯後使得醫藥標準中的「有證據支撐」變得有名無實。

未曾有一項研究證明抑鬱症係大腦中的化學失衡造成。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項研究成功表明抑鬱症和血清素(5-羥色胺)水平較低有關。影像學檢查、血液和尿液檢查、對自殺者的驗屍評估,乃至動物研究,都未證明神經遞質水平和抑鬱症之間的關聯。換句話說,用血清素解釋抑鬱症的理論是一種「迷思」,一種誤解,支持該理論的數據是人為操縱得來的。較高的血清素水平反而常常是精神分裂症和自閉症的表徵。這就好比腳上扎了一根刺,卻貼上創可貼、去吃阿司匹林,無疑會錯失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良機。

Pills for better concentration
(KatarzynaBialasiewicz/iStock)

2. 抗抑鬱藥不可逆轉地使人體的自癒機制失效

長期以來的科學研究已多次表明,抗抑鬱藥會使心理疾病惡化,還不說肝損害、出血、體重增加、性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降低等風險。最不可告人的小秘密:抗抑鬱藥是最難戒斷的藥品,比酒精和鴉片還厲害。我們醫療專業人員稱之為「停藥綜合症」,體現為身體和心理反應的明顯虛弱。此外,抗抑鬱藥的副作用還屢屢引發了暴力,包括自殺和殺人。事實上,最誘導暴力的10種藥物中,有5種是抗抑鬱藥。

3. 抗抑鬱藥的藥效不是解決之道

即便我們接受了這一看法,即這些藥物對某些人有用(據英國心理學家歐文基爾希博士研究,82%是由於「安慰劑效應」),由此把抑鬱症歸結為藥物原因,就如同說害羞是因為體內缺少甲醇,或者頭痛是因為缺少可待因。

那麼遺傳學上怎麼看呢?是否有容易罹患抑鬱症的基因?2003年發表於《科學》(Science)的一項研究曾提出,在5-羥色胺的傳遞上有遺傳變異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高三倍;六年後,這個說法又被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研究徹底否定,後者對14,000例患者進行了薈萃分析。

4. 抗抑鬱藥處方多數是家庭醫生而非精神科醫生開的

據統計,造訪初級保健醫生(PCP)的人中,有7%拿到一紙抗抑鬱藥處方,其中近四分之三的處方上都沒有具體診斷。這還不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博格公共衛生學院精神衛生繫在進行精神障礙患病率的研究時發現,多數吃抗抑鬱藥的人都沒達到可確診為抑鬱症的醫學標準,而很多作為強迫症、驚恐障礙、社交恐懼、焦慮症等拿到抗抑鬱藥方的人,也並不真正有如上症狀。

5. 許多身體狀況會表現出精神症狀

許多不同的疾病會產生精神症狀,但實非「精神疾患」,兩個最典型的例子是甲狀腺機能障礙和血糖紊亂。我們的醫生們認為需要治癒大腦,由此我們也這樣想,但事實上我們需要審視整個機體的生態系統,包括腸道健康、荷爾蒙功能、免疫系統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糖平衡,以及是否中毒等等。

6. 對基本的生活方式加以調整,可驅動機體強大的自我修復機制,從而終結抑鬱

進行飲食調整,包括攝入健康脂肪,更少吃糖、乳製品和麩質,通過膳食等途逕自然補充B族維生素和益生菌;儘量少接觸毒素,如含氟的自來水、泰諾和他汀類藥物,及化妝品中的化學芳香成分;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身體運動,也採取一些促進放鬆的行為技術。(參閱»別吃百憂解 腰果及其它天然療法也可抗抑鬱

7. 抑鬱是一種信號和機遇

抑鬱情緒是一種信號,它讓我們停下來,弄清我們失衡的原因,而不僅僅是屏蔽、抑制症狀或將其轉向。它也是一個機會,促使我們去選擇新的人生故事,去作出重大轉變,去接納一種不同的生命體驗。(參閱»替代百憂解 群體擊鼓治療抑鬱焦慮效果佳)#

本文摘自醫學博士凱莉‧布羅根(Kelly Brogan)所著暢銷書《你自己的心智:抑鬱症真相,及女性如何療癒機體以回到正軌》(A Mind of Your Own,又譯:憂鬱藥不藥)。原文刊載於天然療法網站www.GreenMedInfo.com。凱莉‧布羅根博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是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專家。

【視頻】凱莉‧布羅根博士受訪:「你知道的關於抑鬱症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責任編輯:茉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