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探索

命運天定嗎?(129)徽宗繼位示天意神授

作者:泰源

宋徽宗〈臨懷素聖母帖〉( 清宮舊藏 石渠寶笈三編著錄在冊//藝流國際拍賣公司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07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徽宗繼位有先兆 乃天意

宋哲宗是宋代在位較久的皇帝,他在位年久,皇位的繼承人沒有定下,他很為這事操心,就暗中派官中親信,到泰州府天慶觀拜訪一位人稱徐神翁的人。這人能預測凶吉,洞知生死,而宋哲宗又非常相信天意。

待問明哲宗的這位親信來意之後,徐神翁果然神出鬼沒,不言不語,只拿筆在紙上寫了「吉人」二字,交給這位朝廷差使。

他回到皇宮,就暗暗將這二字呈給哲宗。哲宗一看,心領神會,此事也就暗藏在心,朝廷內外沒有人知道這個消息。當有的大臣問起後嗣之事,哲宗總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將此敷衍過去,別人也不敢再追問了。

後來哲宗駕崩,徽宗繼位。徽宗,名趙佶。佶者,正是徐神翁所寫的「吉人」。

資料來源:《春渚紀聞》

[北宋] 趙佶(徽宗),《竹禽圖》卷,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北宋 趙佶(徽宗),《竹禽圖》卷,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附篇–八字實例分析:火土印綬不宜見水

129

上造提到火土傷官,可以見水。如換作火土印綬,印綬成方成局,則不宜見水,見之立敗。如此造:戊土日主,生於四月祿旺之地,再見午日,未年,地支巳午未成南方火局,時逢乙卯,木助火炎。戊己土疊透,木火土相生,其勢旺而不可遏,只能順其氣勢,取其為火土印綬專旺成格,行運喜木、火、土,不宜金水之激也。

丁卯,丙寅,少年得意。乙丑、甲,官埸順暢。子水運,沖陽刃而生不測之災。此為土日主,火為用神,水激有禍。@*(本系列待續)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華裔相信「生辰八字」決定人一生的命運﹐驗證上也很難推翻此「命運天定」之事實。偶而聽到說某富豪媳婦生產是特地請算命仙看時看日剖腹出「金孫」的﹐不禁搖頭嘆息﹐人是太過強求了。常人「一知半解」﹐膽大妄為﹐我們就來談談其弊之多於利。
  •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政和年間,道教逐漸興盛,皇上對他們的寵愛非常隆盛。道士出入皇宮,沒有人敢阻攔,號稱「金門羽客」。像兩府一樣得到皇帝恩寵和重視的道士有幾個人,其中的一位道人名叫張侍晨,又叫張虛白,尤其受到尊敬。
  • 日前,官媒高調翻炒「慶親王被彈劾」的歷史舊聞,重提反腐沒有「鐵帽子王」。外界解讀,中紀委之前發表「慶親王」的文章是影射中共前常委曾慶紅;「鐵帽子王」影射江澤民與曾慶紅。時政評論人士分析,曾慶紅要出事的諸多前兆已彰顯。
  • 非常喜歡看韓國的月火劇,尤喜《善德女王》。朝鮮半島歷史上被稱作「小中華」,一直向大中華臣服和學習到明朝,清代雖然沒再向中華學習,但仍保持著明朝文化並臣服中華。今天的韓國仍然保持著眾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 甘肅參將李璇,自稱李半仙,只要看一看某人所指的一件東西,便知吉凶禍福。
  • 在中華歷史上,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文治武功兼備、雄才大略、愛護百姓的聖明君主。康熙皇帝雖然是滿族人,但他通曉滿、蒙、漢多個民族的語言,他的書法、詩詞俱佳,文學素養極高。在這些詩詞中,康熙皇帝熟練地運用漢語的典故和修辭方法,吟詩作賦,出口成章,表露出康熙皇帝運用漢語的水平極高。
  • 清代的清聖祖,名叫「愛新覺羅.玄燁」,又稱「康熙皇帝」,是一位賢德之君,被譽為千古一帝。他功超千古、德被萬世,卻十分謙虛,對歷朝歷代的帝王、文臣、武將能看其優點,以史為鑒,與中共黨文化的歷史唯物主義批判的看歷史人物截然不同。
  • 一個人在他生老病死的生命規律中,會形成很多個人的習慣和積弊,一個王朝同樣如此。在它數百年的運作中,也會留下許多根深蒂固的習性和觀念。自成湯建立商朝,王位傳至紂王時,商朝國祚已享六百多年。即使紂王後期窮奢極慾,不敬上天,致使生靈塗炭,陷萬民於水火,可是無論諸侯還是百姓,對起而伐紂一事依然心存疑惑。
  • 在歷史的舞台上,中原王朝上演的劇目,每每觀來輝煌壯觀,其中大明王朝為挽救瀕臨滅亡的朝鮮王室,演繹的「存亡繼絕」正統王道,以天朝雄風,驅除外邦覬覦,揚大明國威於芸芸大千。這場大戲,因青史一筆「東洋之捷,萬世大功」,成為支撐朝鮮王室再生的主軸。
  • 風尚,從國家用度、官場風氣,到宮廷生活、民間風俗、道德信仰⋯⋯無不涵蓋其中。決定社會風尚的境界有兩個因素:信仰和朝廷踐行。皇帝的道德決定他將行仁政還是暴政,也直接影響著一個朝廷的為官之道,繼而影響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和民風。宋朝的福利,當時叫賞賜,從宰相官員、鰥寡孤獨、耄耋老人,甚至到監獄囚犯,其完善周到,令人感歎。讀書時常恍然不分是美國新聞還是宋朝歷史,其震動仿佛初來海外時接觸美國社會。願把些許感觸以筆記的形式與歷史愛好者分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