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仙蹤──依行得道傳(上)

作者:留香
font print 人氣: 886
【字號】    
   標籤: tags: , ,

「仙山隔雲海,霞嶺玉帶連,據說世外有天仙,天仙休羨慕,世人刻苦幹,何難亦有歡樂園……」,這首七十年代《八仙過海》的片頭曲,使我一直對蓬萊充滿了嚮往和憧憬。

可如今登上蓬萊閣,既沒有見到「蓬萊、瀛洲、方丈」三山,也沒有見到八仙過海顯神能。就連俞伯牙在田橫山上為鐘子期彈奏的《高山流水》都已經絕響於人間。

尋覓無果,我坐在「三清殿」前的石階上,恍然入夢,夢回明朝。

一、靈童降世遭劫難 自小修行在蓬萊

1、不幸遭棄

西元1537年,明世宗嘉靖十六年。

在登州府蓬萊山腳下一戶漁民家,誕生了一個男娃。此娃娃生的是粉雕玉琢、稚嫩可愛,但令他父母痛苦異常的是:這孩子一生下來就先天失明。

住在海邊的人都以打漁為生,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該怎樣生活啊?本來他父母還抱有一線希望,看這孩子長的眉目清秀,長大若生得俊朗,能娶個賢慧的妻子還能照顧他。

可沒成想,更加不幸的事發生了。幾個月後,孩子身上突起一種怪病,皮膚變得白一塊、黑一塊,斑駁錯落,難看異常。這對於年輕、貧窮的夫婦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使他們頓時絕望。

該怎樣對待這個孩子,這使他們寢食難安,異常焦慮。

最後丈夫狠下心來,對著暗自垂淚的妻子說:「這個孩子不能養了,長大了也是活受罪,乾脆把他放到海裡,讓他自生自滅吧。」妻子望著床上兩眼無神,懵懂無知,呀呀而語的孩子是萬般不捨,咬著牙關不答應。儘管是先天殘疾,身染怪病,那畢竟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啊。

丈夫是左勸右勸,陳明利弊。最後妻子一想到孩子長大後遭遇的種種不幸,於心不忍,才勉強答應。這個決定已經是讓她傷心欲絕了。

這天夜裡,夫妻倆抱著孩子來到了海邊。做母親的死死的抱著孩子不願撒手,做父親的狠著心將孩子奪來,用棉被裹了,放在一塊舢板上,推到了海裡。然後拉著哭泣的妻子轉身就走。

那母親嘴裡不斷的呼喚著:「兒啊、兒啊……」

那真是:一步一喚,喚一聲,淚兩行,喚三聲,淚長流,一步三回頭。年輕的丈夫也是淚水漣漣,但他還是忍痛拉著妻子,慢慢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正是:

出生便是不幸身
業力隨身果是真
莫怪父母心腸狠
從此相逢是路人

2、金裝大道

那載著孩子的舢板在海裡靜靜地飄來飄去,無始無終;那孩子也是不哭不鬧,不時的側耳傾聽,仿佛在擔憂自己的命運何去何從。

突然間,平靜的海面上驟起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一個又一個撲向了那孩子。載著孩子的舢板猶如一片風中落葉,被拋起來又蕩下去,驚險連連。孩子也感覺到了死亡的威脅,兩隻小手伸向天空,依依呀呀的叫著,表達了強烈的求生慾望。

這時只見天空中光芒一閃,顯現出一名大道仙人。只見他身體修長,身高過丈,雙肩抱攏,淡定從容,著一身金色道袍,熠熠生輝,盡顯仙家本色。

正是:

金仙本是洞天主
危難關頭來救苦
九天之外真家鄉
管理一方極樂土

就在更大的風雨夾雜著冰雹砸向孩子時,這金裝大道一揮手,那手無邊放大,遮住了漫天風雨;另一隻手向海裡一撈,將那孩子攬在手中。嘴裡念叨:「今日也該你劫數將滿。」說完,用手在他臉上一拂,那孩子雙眼剎那間恢復光明,皮膚病也瞬間消失了。

孩子張著明亮的大眼睛望著金裝道人,依依呀呀的叫著。金裝道人笑道:「不急,不急」,然後神目如炬,極目遠眺,一直望到那蓬萊閣的三清殿。看到那三清殿的掌門長老無涯子與他二十三輩子之前有些淵源,於是化作一白髮老道,抱著孩子登上了丹崖山。

在三清殿上見到那無涯後,白髮老道說明來意,讓長老收留此嬰孩,並說將來某一天會再來接他。長老雖然不識白髮老道的真面目,但也知他來歷非凡,連忙施禮承諾。白髮老道交代完後就此隱去。

長老看著懷裡的嬰孩,也知他有大來歷、大造化,滿心歡喜,給他取了個名字叫依行

從此小依行就在蓬萊閣落地生根,開始了他漫長而艱苦的大道修行。

3、三清顯靈

「當」……「當」……

三官廟的晨鐘聲清悠遠揚,響徹在蓬萊古城的山海間。晨曦中,碧波萬頃,漁帆點點;雲霧中,樓閣掩映,忽隱忽現。

這時陣陣清音也從三清殿裡傳來,這是道士們在做早課。在眾道士的身後,立著一個小小的身影。只見他長得白嫩可愛,憨態可掬,大眼睛烏溜溜的轉動,不時的抬頭偷望殿上的三清祖師像。這就是已經三歲的小依行,聰明靈慧,每日裡都跟著師兄們打坐念經,小小的年紀就很有志氣。

早課過後,師兄們一一散去,各忙各的,有的挑水,有的砍柴,有的打掃……

依行看到後,童心大起,央求掌門長老給他做了個笤帚。每日清晨就拿著小笤帚,從八仙閣、蘇公祠、呂祖廟、一直掃到三清殿。連玩帶耍,追追小鳥,逗弄花草,不曾間斷。

一天,小依行正在打掃三清殿前的石階。掃著掃著,依行腳下的石階突然變平了,小依行腳下一滑,跟滾地葫蘆一樣,從上臺階一直滾到下臺階,「吧唧」一聲摔在地上。小依行又痛又驚,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哭了半天也不見一個人來。

只見那:風輕吹,樹輕搖,太陽當頭照,樹上蟬兒「知了知了」叫,半個人影也沒見到,只有娃娃在哭鬧,你說可笑不可笑。

依行哭了半天,也沒見到有人理睬他,就忍著痛爬起來,回頭再看去,那臺階早已恢複了原樣。他又爬上去,恨恨地跺著臺階,發洩著:「讓你欺負我,讓你再欺負我。」

又隔幾日,小依行正在三清殿前打掃,掃著掃著,依行腳下的地面突然變空,「咚」的一聲,沒留神的依行就摔了進去。這次小依行忍痛沒有哭,費了半天勁爬了上來,接著又對著已變平的地面恨恨的跺腳。同時心中也充滿了驚奇,為什麼會這樣,好神奇啊。

以後小依行學乖了,每當掃到三清殿前時,都輕手輕腳,探頭探腦。

可沒成想,這天小心翼翼的依行一不留神,腦袋就撞上了憑空出現的一面牆上,登時起了個大包。小依行一想連番裡被欺負,不禁氣苦,嚎啕大哭,心想著要離院出走。

這時老道長無涯子忽然現身,含笑問道:「好孩子,為什麼哭啊?」小依行含淚委屈道:「這是什麼破地方啊,老欺負我,我要離開這裡!」道長將他攬在懷裡安慰道:「不哭不哭,依行啊,你知道修行最重要的是什麼嗎?」依行抬起淚眼搖搖頭。

「那就是吃苦、過關啊!」老道長撫摸著茫然不解的依行的頭繼續道:「三清祖師看你聰穎靈慧,天資過人,將來定能成就金仙大道,所以才顯靈設關考驗你。看你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忍耐;在痛苦中、過關中能不能放下一切怨念,堅定不移的修行下去。這就是你依法修行的所在啊!懂了嗎?」小依行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但老道知道,隨著他年齡增長,他會理解得越來越深,終究會明白吃苦、修心的重要性。

寒來暑往,草木枯榮,三清殿前打掃的身影也越長越大,轉眼間,又過去了十多個春秋。(待續)

責任編輯:王愉悅

更多:成語故事:「管鮑之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管李員外怎樣的痛苦、心碎、不捨,失去的一切再也無法挽回。此時的李員外心灰意冷、萬念俱滅,再無存活的念頭。
  • 東漢明帝夜夢金人飛入王庭,因此派遣使者西行訪求神佛。東漢使者在大月氏遇到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人,取得佛像經卷,於永平十年(公元67年)用白馬馱回洛陽,漢明帝建白馬寺,由此佛法傳入中國。經歷魏晉南北朝、隋唐後,佛陀的名號已被中原大眾所熟知。
  • 浙江天台山有一個和尚叫拾來,他已修行多年,有相當的法術。拾來自幼出家當和尚,夢寐以求的就是成仙。一天,拾來夢見到一個十分奇特的洞穴--「通仙境」。佛祖告誡他只能空身去,也不能化齋飯。…拾來餓得直吐清水,覺得頭暈目眩,好幾次摔倒,最後終於空身爬出了洞。然而他的師兄仙成不了,反而變成了石頭人。…
  • 看著虹吸壺裡的水滾了,從冒泡的圓肚玻璃壺裡望過去,他用緩慢的語氣說:「我們都打拚了一輩子,也該休息了。」「是該休息了。」阿飛點著頭。他繼續說:「我已經找好了寺院,我們去山上靜一靜,一起去禪修。」
  • 依行自幼修行,聰明靈慧,志向遠大,一心要成仙得道。因遠離紅塵,又是心思純淨,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功名利祿、紅顏美色,在他的眼中都是過眼雲煙,不留一絲痕跡。
  • 他徹底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道外有道。從此後再不能有自滿之心,再也不能有瞧不起其他生命之意。於是他決定進山潛修,不搖不動,一心一意修行,不成功不出世。
  • 人生就是這樣。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需切記:是付出了才會有回報,而不是有了回報才去付出!
  • 寶劍贈英雄,每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的金獎得主,都會得到一份特殊的禮物——鑄劍大師親手打造的寶劍。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第五屆大賽將帶來五柄各不相同的寶劍,由來自台灣鑄劍世家的陳重智先生傾力鑄造。
  • 漢武帝於公元前110年四月從東海返回泰山封禪,由於沒有人知道古代封禪的禮儀,因此漢武帝自定了封禪之禮。
  • 這一年來太多改變與打擊,除了感慨更有許多領悟。人際的衝突風波、感情的執著不捨,其實都是同樣道理,理清一件事就理清許多事。面對挫敗與不公我們必須學會原諒,否則必會痛苦不堪;一個抑鬱寡歡的人反而會遇到更多不順心的事、碰到不順眼的人。原諒是一種風度,是一種修養,也是相互理解的潤滑劑。原諒更像一把傘,她會保護、幫助你在雨中前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