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與理解孩子

作者:心怡 (日本)
font print 人氣: 4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歐美國家的父母通常都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人生;而亞洲國家的父母總是對孩子過多的干涉,對孩子的學習、升學、工作、結婚等等,無一不「操碎了心」。

我在童年時代非常羨慕歐美國家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會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判斷,鼓勵孩子自己去實現夢想,而不是強加於人。我是個獨生女,父母對我過多的疼愛、過多的干涉,有時讓我忍受不了,最後別無他法,只好遠嫁他國逃避父母的「關愛」。

最近一位住在日本的台灣朋友和我談起,幾年前她的女兒上大學時,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經常住在同學家裡,我的朋友一氣之下給女兒辦理了退學手續,導致非常想上大學的女兒對父母怨恨極深,竟然在外面 流浪了一年多才回到家中。朋友談起這些往事時,依然覺得女兒很無情,說女兒每到母親節總是會忘記。

我說:「孩子喜歡自己獨立生活、打工掙錢,其實並沒有錯。當然作為父母,擔心孩子在外面一個人生活、受苦也沒有錯。但是,這樣強制的方式,孩子肯定會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反抗期的孩子,用交流、溝通的方式比較合適吧?雖然是孩子,但是也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啊!」朋友聽後頓時醒悟,主動去和女兒道歉,多年來的矛盾、怨恨消失了。

有時父母和孩子在解決矛盾時,不是用交流、溝通的方式,而是用賭氣的方式,這樣導致矛盾越來越大。尤其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父母不理智、不冷靜的做法會導致孩子怨恨父母,甚至離家出走表示抗議。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建立在尊重、理解的基礎之上,才能被孩子接受。

我的孩子上保育園之後,我比較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同時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我的父母問我:「你的孩子為甚麼會這麼聽話呢?如果你小的時候,也是這麼聽話就好了。」我笑著答道:「我是用你們教育我的方法,反過來教育我的孩子:不嬌生慣養 ,讓他們從小吃苦,並且尊重、理解他們的想法。」父親聽了,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 ,而母親卻沒有聽懂我的言外之意。

日本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學習,一般孩子放學後會到私塾繼續學習。而我讓孩子們自己憑興趣學習,不用去私塾讓人看管著學習。

另外我也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們上小學時,都覺得上大學沒有意義,浪費時間,我表示支持他們的想法;孩子們上中學之後,覺得不上大學的人是沒有教養的人,我還是表示支持他們的想法。有時候孩子們故意氣我:「我們考零分,這樣你去學校時就會不好意思了。」我說:「好啊,如果你們喜歡零分,那麼你們就考零分吧。記住,你們是在為自己學習,不是為我學習。」

日本的孩子一般是從高中開始打工掙零用錢,我也鼓勵孩子們獨立起來。小兒子不喜歡學習,我鼓勵他學習藝術,他選擇了藝術學校,現在可以自己獨立生活了;大兒子非常想上大學,但是不愛學習,我告訴他不付出辛苦就不會得到,於是他決定自己貸款上大學;女兒非常喜歡學習,成績優異,我也告訴她自己選擇未來,不要依賴別人。

@*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中國並不是所有父母都實施鐵的紀律,扮演悍母來教養孩子。還是有許多父母希望孩子具備創造力與獨立性,同時減少對考試成績的迷思。他們確保孩子在愛與自由的環境中成長,不是一味地屈從權威,能夠發展並保有獨特的人格與自信。
  • 青春期子女經常挑戰父母的權威,當孩子對你的苦心完全不領情時,你可能很想打退堂鼓,千萬別放棄他們。健康醫療網站WEBMD的專家指出,當孩子不再向你傾訴心事,情緒不穩用力摔門,不管怎麼處罰還是晚歸,你可能應該調整教育方式了。這是一個快速變遷的世代,父母應多花點心思去認識青春期子女所處的世界,不能完全按照書本來教養孩子,更要關注青春期子女是否有喝酒或吸毒的問題。
  • 桃園縣政府於溫馨的五月辦理模範母親表揚活動,社會局長陳仲良6日下午1時在局長室辦理茶會,邀請3位今年獲獎的模範母親分享教養孩子的點滴,希望透過這三位堅毅不拔永不放棄的生命印記,喚起為人子女感念母愛的意念;模範母親的孩子,展現自己的專長,也深刻表達對母親的感恩,現場氣氛溫馨感人,讓人深深感受到母愛的堅毅與溫柔。
  • 教養孩子不容易,生活時間安排好,父母會輕鬆不少。
  • 樂於助人,學會感恩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和厚待,而且他們也更容易成為快樂和健康的人。教育心理學專家教導人們如何培養品德高尚的孩子。
  • 許多父母受到心理學「制約理論」的影響,認為必須透過威嚇或獎賞才管得動孩子,其實不然。愈強迫,問題愈多。不給壓力,孩子的潛能就會發揮出來,你給壓力,反而會讓潛能被壓下去。
  • (大紀元洛杉磯工商訊)孩子是父母的寶,但幾乎每位父母在管教孩子時也都遇到過生氣著急的時候,雖然是一顆為孩子著想的心,但可能會讓雙方鬧得不愉快,或讓自己失態。3月26日週四,首都學院(Capital Education Institute)與蘋果豆幼兒園將聯合舉辦教育講座,教您更好的處理親子關係。
  • 父母要明白我們眼前看到的雖然只是一個孩子,但隨著地點、狀況的不同,與我們互動對應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一個叫做嬰兒自我、一個叫做成熟自我。更重要的是,那個令我們頭疼、叫做嬰兒自我的傢伙,總是最早出現且擋在最前面......
  • 孩子在學校裡或是課堂上總是狀況連連。不是上課愛講話,就是和男同學玩到起衝突、或是把女同學逗哭......雖然父母三申五誡、處罰警告,狀況卻未見改善,孩子還是經常被老師寫聯絡簿,要求家長要糾正孩子在校的這些不當行為。面對老是出狀況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辦?
  • 大多數的父母總是祈求子女生活能輕鬆一點,少受些挫折與打擊。其實人生不可避免遇到不計其數的苦難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狂風暴雨總是不預期而來。為人父母應該讓孩子們能帶著「深根」成長,這樣他們就能從最最來之不易的地方得到最好的養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