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和煩惱的主因之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作者:劉炯朗

「掌握今天,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就是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7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把鐵門關上,離開已經逝去的昨日;把鐵帷幕拉上,隔絕尚未出生的明天……

身為經理的人要督促幾個計畫的進度,要準備向上級主管做業務報告,要和人力資源部門協調新聘人員的面試,要排解手下的人事糾紛,還要去拜訪客戶、準備出國開會,下班得督促小孩的功課,找人來修壞了的冰箱,將生病的小狗送去看獸醫,忘了丟垃圾又得被老婆碎碎念,大事小事雜沓而來,忙不過來的結果就產生了煩惱和憂慮。

卡內基提到一則小故事,有一個二戰時期的士官負責整理同袍傷亡失蹤的紀錄,得在滿目瘡痍的戰場上埋葬遺體、遺物,並和死傷者的家人聯繫,同時必須擔心自身安全,又掛念家人,尤其想抱抱出生十六個月、還未曾謀面的兒子……他瘦了二十公斤,常哭得渾身顫抖,面臨精神崩潰,進了軍醫院後,軍醫對他說:「一個放滿沙子的漏斗,不管漏斗裡有多少沙子,每次只會有一粒沙可以穿過漏斗的小縫往下流走。生活就像一個放滿沙子的漏斗,不管有多少事等著你做,也只能一件一件做,焦急、憂慮沒有幫助,所以,何必焦急、憂慮呢?」

當我們抱怨事情太多、工作太忙時,可以這麼想,上天是很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政府高官、企業界大老闆,他們要處理的事當然非常多,但是也和我們一樣,在二十四小時之內一件一件來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英文裡有一句成語:「Putting one’s pants on one leg at a time.」(穿褲子時,一次伸一隻腳進去)。意思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還是得一件一件來做。小時候讀英文,曾讀過一首小詩:

One thing at a time, 一次做一件事,

And that done well, 並且把它做好,

Is a very good rule, 這是一個好規則,

As many can tell. 許多人都會這麼說。

用「每次只做一件事」這個規則來消除憂慮和煩惱,也自然延伸到「掌握今天,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就是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有一位加拿大的年輕人奧斯勒(William Osler)原來在神學院裡求學,他想要追隨父親當牧師,可是,由於對醫學感興趣,便改行讀醫。一八七一年,他二十二歲正要從醫學院畢業時,和許多現在的大學生一樣,心裡充滿了疑慮,擔憂該怎樣才能通過期末考試?畢業後該做些什麼事?未來如何維持生活、開創事業?他隨手翻閱一本書,看到裡面有一段話:

我們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去摸索模糊不清的未來,

而是去執行當下在手上的任務。

 

這段話影響這個年輕人一生的事業,他就是美國鼎鼎有名的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系的四位創建人之一,曾在英國牛津大學擔任講座教授並被封為爵士。霍普金斯最大貢獻就是建立了現在的住院實習醫師制度,對美國醫學教育影響極為深遠,後人尊稱「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大學畢業四十二年後,他在耶魯大學對學生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說「生活的方式」(A Way of Life),他用輪船分成密閉的防水隔艙當比喻,提醒大家:「把鐵門關上,離開已經逝去的昨日;把鐵帷幕拉上,隔絕尚未出生的明天。」意思就是每天都要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

──本文節錄自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一書

作者/劉炯朗

麻省理工學院電腦博士。為國際知名的電腦資訊學者,在即時系統、電腦輔助設計、VLSI佈局、組合最佳化、離散數學等領域均有傑出之貢獻。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其於1973年發表於Journal of the ACM之論文截至2015年已被引用超過一萬次,影響極大。2005年起,在竹科IC之音主持談話節目「我愛談天你愛笑」,以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暢談科學、文學、歷史、科技發展等各領域的知識,深得大眾喜愛,迄今已出版11本科普、散文作品。

責任編輯:方遠

(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時報出版)提供
(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時報出版)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即使中國古代,在非戰爭和非饑荒年代也極少有吃人的事情。而在建國後沒有內戰外戰的毛時代,居然出現如此慘劇,吃的又都是毫無罪行,僅僅因為出身成分不好的所謂階級敵人,實在令人髮指。可以說,歷朝歷代沒有過先例,又是一個吉尼斯世界記錄。
  • 生為人,每個人總有許多煩惱。因為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天都有許多讓人煩惱的事。古詩就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網路上看到一則以英文寫的短文,作者不明,勸人不用煩惱,內容如下:
  • 研究指出,經常感到緊張或憂慮的青少年,在成年早期有較高失業率;專家表示,青少年若有情緒困擾,有一定比例容易復發及慢性化,應及早給予協助。
  • 吳村的歌詞不管是千迴百轉的,或是明快富麗的,都帶著強烈的抒情風格,例如〈秋的懷念〉,《蘇三艷史》插曲〈長相思〉,《王寶釧》插曲〈苦菜謠〉,《桃色新聞》插曲〈花一般的夢〉,《孤島春秋》插曲〈春之舞曲〉,《歌聲淚痕》插曲〈何處不相逢〉,《歌兒救母記》插曲〈春風野草〉等等。悲歡離合總是愛,為情歡喜為情憂!
  • 李安導演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因畫面相當逼真備受全球矚目。作為華語影壇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儘管他收穫了無數讚譽,似乎早就可以一勞永逸,盡享天倫,但他挑戰起了新的「戰事」——想突破電影拍攝的技術極限。已經62歲的他將自己的「拚命」和「好折騰」歸結為一種宿命。
  • 在荀灌一再詢問下,荀崧只好坦白告知:「女兒,可惜你不是男子!如今城池快要被攻破了,我想派人突圍到襄城去求援。可軍士們都有氣無力不敢出城, 看來只有坐待滅亡了。爹爹能不著急嗎?」
  • 安娜的父親努力讓她遠離城裡正在發生的事,但戰爭終歸是戰爭,不可能讓孩子永遠不受世態的打擾。街上有穿制服的人,有叫喊的人,有狗,有恐懼,偶爾還有槍聲。一個男人如果喜歡說話,她的女兒終究要聽見有人偷偷說出「戰爭」兩個字。「戰爭」,在每一種語言,都是沉重的字眼。
  • 怎樣才能教育好年紀大一點的女兒?怎樣才能讓她理解父母的苦心?對於這個問題,所有教女成功父母們,答案都驚人的一致:和女兒做朋友!
  • 於是我再對他說:「我跟你講一個8歲小女孩的事:在歐洲的一個小鄉鎮,某一天早上,小女孩走路上學的途中下起大雨,打雷又閃電。媽媽急著開車去接她,只見小女兒正擺著可愛的姿勢,朝著閃電方向笑。媽媽問她:『妳在幹嘛?下那麼大雨為何不趕快找地方躲雨?』小女孩回答說:『上帝正在用照相機幫我拍照啊!我要擺個好姿勢。剛才閃光燈打得好響好亮哦!』小女孩高興的呵呵笑。之後,她也沒有因此而感冒。」看他傻愣愣地聽著,好像不懂這和他的病有什麼關係。
  • 詩中表現了對友人的懷念,也向友人抒發自己的情懷,慨嘆世事的變化,生活的煩悶,疾病的折磨。可貴的是作者在苦悶中,感嘆自己為官未能盡責,至使境內出現逃亡的災民,因而對自己無功享受俸祿而深感慚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