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7成超商下架食品流向電商 保鮮堪慮

人氣 2185

【大紀元2017年0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泓博報導)近年,中國大陸網購食品市場發展很快,年輕族群喜歡趁電商業者促銷時撿便宜。但業界人士稱,中國大陸逾7成超商下架食品流向電商平台,網購容易買到過期食品。

1月20日,大陸官媒報導,據廣西電商行業協會副祕書長趙喜榮介紹,2013年以來,中國大陸電商食品交易呈現快速飆升趨勢,全國食品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年均增長47%,到2016年近700億元(人民幣,下同),網購食品用戶規模超過7000萬人。

但是,在珠三角一帶擁有新西蘭牛奶、澳洲牛肉、雲南米線等多個品牌「一級代理權」的代理商張曉波坦言,因食品監管措施使不少在超市上下架的食品進入互聯網電商平台,從牛奶、牛肉的銷售來看,消費者從網上買到「過期食品」的情況不足為奇。

張曉波以新西蘭進口牛奶為例指出,正常保鮮期是10到12個月,從生產到進口要花費1個月左右,從封關冷藏到開關審驗也要1個月左右,從物流運輸到超市上架還要1個月時間。

一般情況,超市要求的食品銷售期是「不過半」,也就是說保質期超過一半時間的必須全部下架,這就意味著液態奶在國內超市上架銷售的時間只有3個月。

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專家韋萬春介紹,按照國內嚴格的食品監管措施,超市不管食品何時上架,只要保質期只剩半年,就要求整體下架,超過半年時間,液態奶就是折扣再低,也不會有超市願意銷售。

「根據我經營多年的判斷,七成以上的『超市下架』食品,通過電商平台進入消費者購買領域。」張曉波說。

廣西食品安全協會副祕書長吳佩表示,由於行銷和流量壓力,絕大部分網絡食品電商不會在醒目位置標示食品銷售安全期,而是打著「低價促銷」、「跳樓折扣」、「瘋狂刷單」口號在電商平台上銷售。加上配貨和物流過程,消費者從快遞處拿到食品往往就過了保質期。

另外,廣西師範學院傳媒系資深學者方邦超在過去半年多時間購買了130多種各式各樣的網絡食品,發現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熱銷的「自製時令食品」,不少都是一無生產日期、二無質量合格證、三無生產廠家,屬於典型來路不明「三無產品」。

對此,一些食品監管工作人員、專家學者、經銷商認為,需要「多頭」全面發力,加強監管。

近三十多年來,中國大陸食品安全一直是令人揪心的問題。食品幾乎到了「無食不毒」的地步。從毒海帶、毒豆芽、染色饅頭、瘦肉精、蘇丹紅,到「地溝油」堂而皇之回到餐桌,再到奶粉參雜「三聚氰胺」,大陸人真可謂到了談食「色變」的地步。

2012年春天,一項16個大城市聯合舉行的民調顯示,城市居民列出的「最擔心的安全問題」包括:食品安全排名第一,為81.8%;接下來是公共安全、醫療安全、交通安全和環境安全。

2012年的網文《中國食品安全為何沒有底線》指出了幾方面的原因:國家商業道德的瓦解,政府監管未能跟上市場經濟的步伐,還有公民道德解體才是更嚴重的問題。文章說:「正是因為道德的淪喪,才使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如此令人擔憂。」

去年中共兩會期間,中共副總理汪洋參加安徽團審議時透露,大陸的食品安全與百姓期待差距不小,他負責食品生產和監管,也「感到壓力山大」。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亂象剖析】有毒食品氾濫 民以何為食
匯文:是什麼使中國社會陷入互害式生態鏈
大陸假貨劣貨充斥 陸客赴港搶購高品質年貨
微信溝通導致理解偏差 廣西爆破事故3人亡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