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發揮善良的天性

善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作者:雲曉
font print 人氣: 685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細心的父母只要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女兒善良之心從小就展現了:小女孩一歲前就會對別人的情感有反應,如果旁邊有孩子哭,她也會一起哭;兩歲時,女孩看到別人哭,就會拿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安慰,這表示她已能清楚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並有了試圖減輕別人痛苦的本能,只是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好;到了五、六歲時,女孩開始進入認知反應階段,知道什麼時候該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麼時候該讓她獨處。

以上這些都是女孩善良天性的表現。研究顯示,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小時候透過正確的教育方式,延續這種善良天性,她就會成長為一個善良、富有同情心、責任心、孝順父母的人;而如果這種善良的天性在後天得不到很好的培養,那麼她的愛心就會逐漸消失,成長為一個缺乏責任感、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發揮女兒這種天性呢?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善良之心,父母就要做好善良的榜樣。而在這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父親要尊重並愛護媽媽。

為什麼教孩子善良,要從愛媽媽開始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人生最聖潔、最美好的就是母親」。愛媽媽恰恰是「愛」的萌芽,「善」的開始。孩子是從父母彼此相愛、忠誠相待那裡感受到家庭之愛,並且學會愛別人。父親尊重並熱愛你的妻子,教育孩子熱愛並尊重她的母親,孩子的善良之心才會從愛母親漸漸擴大到愛老師、愛他人……一個連自己的媽媽都不愛的女孩,又怎麼可能去愛別人呢?

讓女兒養小動物

研究發現,幼年、童年飼養過小動物的女孩,感情往往比較細膩,心地也比較善良;反之,從小沒有接觸過小動物的女孩則往往會感情冷漠。因此,為了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和豐富細膩的感情,年輕的父母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女兒飼養小動物。

讓女孩學著照顧小狗、小貓等小動物,其實就是在學習照顧比自己還要弱小的生命。這也正是女孩子應當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

在女兒小雪很小的時候,爸爸就讓她養貓,後來還讓她養了一隻鳥和一隻小烏龜。周圍的朋友都勸小雪的爸爸,不要讓孩子養寵物,一方面是孩子接觸寵物不衛生,另一方面是如果寵物有個三長兩短,孩子稚嫩的心靈會無法承受。但小雪爸爸卻認為,只要家長掌握尺度,讓孩子養成正確的衛生習慣,就不會因寵物而染病;寵物出現生老病死的情況,這是自然規律,孩子早晚都要明瞭這個真相。而之所以讓孩子養寵物,為的就是培養其善良的天性。

讓女孩先學會愛父母

從父母恩愛、彼此尊重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女孩子,會對家人溫和親愛,對外人也謙讓有禮。因此,女孩的愛心培養、善良的個性培養,必須讓她從學會愛自己的父母開始。

爸爸週六要帶女兒去爬山,女兒興奮極了,一直期盼週末到來。但是,週六早晨,媽媽的胃病犯了。爸爸把女兒叫來說:「寶貝,今天我們不能去爬山了,因為媽媽不舒服。」

「怎麼可能,我看媽媽很健康,她剛才還幫我收拾東西呢!」女孩不信。

「妳沒有發現媽媽的臉色蒼白嗎?她是為了不讓我們擔心,才沒有在我們面前表現出來。」爸爸耐心地解釋。

「我不信!我不管,我一定要去,這一天我盼了很久了。」女孩著急地說。

「女兒,我知道妳很想去爬山,但媽媽生病了,如果我們出去玩,誰來照顧媽媽呢?」女孩還是堅持一定要去,最後爸爸堅決地說:「我覺得做為一個孝順的女孩,愛她的媽媽比玩更重要。」說完就轉身離開了。

只有讓女兒學會愛你、體諒你,她才會用善良的心去愛別人、體諒別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愛自己女兒的同時,還要學會向你的女兒索取愛。這樣一來,她才不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同時才會把愛父母變成一種自發的行為。

教女孩學會同情他人

缺乏同情心的女孩只關心自己,只顧自己的快樂,而無視別人的痛苦,甚至會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因此,家長要在生活中正確引導,從小就培養女孩子的同情心。

一位媽媽這樣描述她的經驗:女兒小的時候我就有意識地培養她的同情心。當看到有比她年幼的小朋友摔倒時,我就啟發她:「妳看那個小朋友摔倒了,妳摔倒的時候是不是很痛呀?

小妹妹一定也很痛,我們快去把她扶起來吧!」「妳看,小妹妹哭得好傷心呀,快拿出妳的小手帕幫她擦擦眼淚!」

就這樣,女兒的同情心就在不知不覺中被培養起來了。

由於年齡的關係,也許孩子體會不到別人的痛苦,這時家長只要巧妙引導孩子轉換看問題的角度,讓她想像自己受傷或摔倒時的痛苦,她就會同情別人了。

此外,為了在孩子心中播下善良的種子,父母還應熱忱地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社會舉辦的愛心活動。

─ ─摘自:《教出好女兒》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在女兒出嫁那一天流下不捨的淚水,甚至失眠。如果女兒婚姻幸福,那麼父母便是在夢中也會笑出聲來…
  • 教養子女可說是天下父母一件最艱難也最有意義的工作。身為父母應如何陪伴和引導孩子走一條快樂、健康與充實的成長道路?本文摘錄Lifehack網站10則專家給父母的建議及常見教養誤區:1. 傾聽。2. 讓孩子看見你犯錯。3. 容許孩子闖禍和犯錯。4. 一起到戶外活動。5. 教導孩子感恩。6. 稱讚孩子做的事,而非稱讚孩子本身。7. 開開心心玩一場。8. 教導孩子善心。9. 以肢體碰觸向孩子表達愛。10. 協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
  • 當然,也有些孩子平時在家表現很好,到了公共場所就變成「人來瘋」,亂跑亂跳像個沒有教養的野孩子一樣,或者無理取鬧,大聲哭喊,讓父母很難堪。
  • 怎樣才能教育好年紀大一點的女兒?怎樣才能讓她理解父母的苦心?對於這個問題,所有教女成功父母們,答案都驚人的一致:和女兒做朋友!
  • 有時父母和孩子在解決矛盾時,不是用交流、溝通的方式,而是用賭氣的方式,這樣導致矛盾越來越大。尤其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父母不理智、不冷靜的做法會導致孩子怨恨父母,甚至離家出走表示抗議。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建立在尊重、理解的基礎之上,才能被孩子接受。
  • 我們這一代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改變,不再像父輩那樣常常打罵孩子了,可是不打不罵又會寵壞孩子,尤其是女孩,會有所謂的「公主病」,我不希望我的女兒有公主病。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