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百問

立春「咬春」民俗 怎咬得春住?

作者:容乃加
立春「咬春」合乎古人天人合一、順時而攝的養生法則。(容乃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06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節氣民俗

春色到人間,立春日,吃具有微辛味的春蔬,可以醒「春睏」,也促進人身體臟氣的運行,發散寒氣,活絡身體、奠定一年健康的基礎。南北朝時代《荊楚歲時記》記載「立春日,作五辛盤。……辛盤得青韭。」到了明、清時代吃春蔬蘿卜(蘿蔔)叫「咬春」,形成一種很普遍的節氣民俗。

紫華小蕪菁  發臟氣 好神氣

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曰『咬春』。互相請宴,吃春餅和菜。」「蘿卜」現在稱蘿蔔,這種蔬菜在中國古久以前就有,時代方言不同,古代稱「蘆菔」較多。

春天七種春蔬,紅色的是小蕪菁。(容乃加 /大紀元)
春天七種早發春蔬,豔紫紅色的是小蕪菁。(容乃加 /大紀元)

康熙字典釋「蘆菔」,秦人稱蘿蔔,本來是秦地住民的方言。秦漢時代的字書《爾雅》說:「蘆菔,蕪菁屬,紫華大根。」《太平御覽.木部》〈菜茹部五〉指說「菔」或作「蔔」。西漢《方言》說,蕪菁紫華者謂之蘆菔(音蔔)。也就是說「蘿卜」古代指紫蕪菁,又有「小芥」之稱,辛味比蘿蔔強,可以幫助「發五臟氣」,據說可以讓人從沉沉冬日醒過來卻卻春睏。辛味蔬菜去寒活絡筋脈,而且紫紅的蕪菁含鐵質營養豐富、能讓人美顏色、增進健康。

咬春咬蘿卜

清代立春之時,富家人大多吃春餅,一般婦女沿襲明代「咬春」習俗。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打春》記載:「是日(立春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睏也。」後來人「咬春」咬蘿蔔,有可能是白蘿蔔比紫蕪菁更隨手可得。

明清兩代都有咬春的春筵,互相請宴。清人薛時雨詩句:「新歲咬春筵,舊客消寒會」,就是描寫春筵消寒的映像。咬春、和春筵都是迎新消寒的食俗,吃春餅的習俗也是,來自古代吃「春盤」的文化。清代也有春餅專賣店,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有記一筆:「『雨蓮』以春餅得名。」咬春在民間,尤其是婦女間尤其盛行。想要留春住,在立春節氣中「咬春」正是時候。
@*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2月1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八日電)吃過了除夕的年夜飯,就是新的一年了。大年初一吃什麼,中國大陸各省地方習慣不同,吃法也不同。除一般最常見的吃年糕、餃子外,湖北人要吃雞骨頭象徵「出人頭地」,安徽人新年第一餐每人要咬一口生蘿蔔,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 清明節前夕,林語堂故居昨天擺設潤餅宴,邀請文人雅士包潤餅、吃潤餅,並且欣賞庭院盛開的杜鵑花,品嚐春意,不少名人還提供家裡吃潤餅的私房小故事。
  • 綠色營養和節能減排的呼聲越發的高漲,在這裡奉上一款北極蝦蔬菜包,一樣的春意盎然外加舒經活絡,咬上一口,一樣會感到那一絲絲濃濃的春意……

  • 「合菜戴帽」是北京有名的佳餚,又稱為「金銀滿堂」。 烹製「合菜戴帽」時,先將肉絲、韭黃絲、木耳絲、豆芽菜、紅蘿葡絲…等炒在一起,成為「合菜」,再攤一張薄帽般的雞蛋餅戴在「合菜」上面,就完成「合菜戴帽」,它是北京有名的佳餚,又稱為「金銀滿堂」。尤其在「立春」日,吃「合菜戴帽」時,另需用「春餅」卷裹「合菜」來食用。
  •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稱「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古人認為這是一年的開始。歷代帝王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幾千年來民間各地也形成了固定的風俗習慣。2015年立春時間為2月4日 1:58:27。
  • 古籍《左傳》裡提到「立春為啟,立冬為開」,以「啟」字代表著一年的開始。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從這一天一直到立夏這段期間,稱為春季。
  • 2月4日是中國的最重要的節氣「立春」,標誌著新的一年開始。2日,羅馬教皇方濟各向中國人民恭祝新年快樂!他在接受《亞洲時報》(Asian Times)採訪時盛讚中國擁有「偉大智慧歷史」,她「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更是一部有著無窮智慧的偉大文化」。
  • 今天是一年中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立春,在中華傳統習俗中,立春這天要吃春餅、蘿蔔、時令蔬菜,這有甚麼說法呢?
  • 2月4日是立春,這是一年中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一個。在中華傳統習俗中,立春這天要吃蘿蔔、蔥、姜、 春餅、春卷等食物,稱為「咬春」。明代時古籍已有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日「咬春」。那立春為何要吃蘿蔔呢?
  • 春捲是中國民間的傳統小吃。據說以前人們在立春當天吃春捲,為了祈求身體健康,而稱之­為「咬春」。後來春捲逐漸變成日常食物。我們今天就一起做蔬菜春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