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回報欠佳  澳本土銀行普遍縮減亞洲業務 

人氣 8

【大紀元2017年0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伊蓮悉尼編譯報導)迫於投資者不滿低收益的壓力,在過去的兩年中,澳洲本土主要銀行開始縮減對亞洲市場的業務規模,對主要亞洲經濟體的貸款額減少了185億美元,同時加大發展國內核心業務。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BusinessDay對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分析顯示,自2014年年底以來,澳洲本土銀行在中國、印度、新加坡和香港等主要市場的業務下降,僅日本和韓國的貸款業務增長,但這些增長遠不及亞洲其他地區的貸款業務減少。

自2014年底,澳本土銀行對中國的貸款從355億美元降至去年6月的278億美元、新加坡減少了約74億美元,香港則減少了50億美元、印度10億美元。再算上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降幅,澳銀行對亞洲主要市場國家信貸額減少了185億美元。

儘管澳本土銀行的亞洲投資組合仍然相對較小,但這種變化與幾年前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所有的主要銀行都積極拓展亞洲市場,其中以澳新銀行集中於機構業務的亞洲戰略最受關注。

但從那以後,更嚴格的資本規則令利潤率空間收窄,再加中國經濟放緩,迫使銀行採取更嚴格的審察,以判斷哪些業務可獲得最佳回報,並將那些表現欠佳的從中剔除。

Alphinty基金管理公司的負責人Andrew Martin在解釋澳本土銀行亞洲業務規模縮減時表示,由於更嚴格的資本金要求降低了銀行利潤,董事會對低回報業務投資的寬容度也下降。 「他們發現,尤其在機構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的競爭尤其激烈。」

自從澳新銀行從去年開始實施亞洲業務剝離戰略以來,已達成若干資產出售交易。就在週二(1月3日),該行宣布以18.4億澳元的價格售出其對上海農村商業銀行(SRCB)20%股權,出售收入將使澳新銀行一級資本比率提高約40個百分點。去年底,澳新同意向新加坡星展銀行(Singapore’s DBS Bank)出售其5個亞洲國家的零售和財富管理業務,並向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出售其Esanda Dealer Finance的資產組合。

投資者普遍支持撤回戰略。不過這種戰略的轉變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將擠壓利潤。除了澳新,其他三大銀行,包括澳國民銀行(NBA)、澳聯邦銀行(CBA)和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也加大開發澳國內零售業務。

Andrew Martin表示,所有的銀行都關注股本回報,「都試圖將有限的股本金投資到回報最高的市場,這意味著競爭日趨激烈 。」

隨著澳本土銀行在剝離海外資產後紛紛加大開發國內市場,這將如何影響國內零售業務的競爭程度將是2017年值得關注的話題。

責任編輯:堯寧

相關新聞
澳洲銀行股大漲 投資回報率超房產
這10個碩士專業 投資回報率最低
過多現金在手 亞洲人投資回報走低
過去十年澳洲商業地產投資回報率高於住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