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樂舞詩、詞、曲、賦精華賞析

樂舞文學賞析:詩經.宛丘

作者:仰岳
雲南元江岩畫-舞蹈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91
【字號】    
   標籤: tags: , , ,

詩經.國風.陳風.宛丘》

子之湯兮[1]宛丘之上兮[2]
洵有情兮[3]而無望兮[4]

坎其擊鼓[5]宛丘之下。
無冬無夏[6],值其鷺羽[7]

坎其擊缶[8],宛丘之道。
無冬無夏,值其鷺翿[9]

 

參考注釋:

[1]子:你,這裡指跳舞的主角。湯(dàng):讀為「蕩」為其之假借字,遊蕩之意。也有一說為舞動的樣子。

[2]宛丘:在陳國都城之南,四處高中間低之地,也為三皇(伏羲、女媧與神農氏)的建都之地。

[3]洵:信也,誠然的意思。情,實也,情致描寫舞師專注散發之情感。

[4]無望:出乎意料也;也有一說為仰望之意。

[5]坎其:坎然意思,聲也,描寫擊鼓的聲響。

[6]無:不管,不論。

[7]值:持也。鷺羽:白鹭的羽毛,古人用以製成舞具。

[8]缶(fu):陶製的一種打擊樂器,類似瓦盆。

[9]鷺翿(lù dào):白鷺羽製成的舞具,形狀似傘。

參考語譯:

妳跳著舞,姿態迴旋蕩漾,舞動在宛丘之上。你專注的神情看似樂在其中啊,但何時會有出乎意料的事呢?(這句也可解釋為:令人仰望不已!)

伴隨著鼓聲咚咚的響,妳舞動在宛丘低坡之下。無論寒冬與炎夏,妳都不辭辛勞地拿著白鷺羽跳舞。

眾人擊打著瓦盆噹噹地響,妳舞動在宛丘的道路上。無論寒冬與炎夏,妳都不辭辛勞的持著舞具跳著舞啊!

題解及賞析:

此篇歷來都有許多不同解讀,毛詩序認為是借描述一位舞師的舞姿以諷刺晉幽公的遊樂無度。

《毛詩序》:「〈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亂,遊蕩無度焉。」《毛詩正義》:刺幽公淫荒昏亂,是政衰也。

作為主角的舞師可能為周武王之女大姬,陳國為周武王滅商之後的封國,大姬居住於此地。

《毛詩正義》:正義曰:《地理志》云:「周武王封媯滿於陳,是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巫,故其俗好巫鬼者也。」詩稱擊鼓於宛丘之上,婆娑於枌栩之下,是有大姬歌舞之遺風也。

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周朝,其弟周公做六代樂舞作為宮廷雅樂,在祭祀時,演奏樂舞確實能夠感召神靈降世,之後便逐漸發展出了巫舞。[註]

這歷史時期的「巫」並非現代人所認為的「巫婆、神棍」的概念。上古時期的「巫」社會地位極高,受人敬仰,大多同時兼任統領眾人之事的職務。他們大多具有強大的功能及超凡的智慧,甚至能與高層生命溝通,如同神在人間的使者。

《國語•楚語下》: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古籍《國語》記載:只有精神專注、心思儀態端正、具超凡智慧、光明聖潔的人,神明才會降在他身上,使他成為人與神溝通的媒介,這樣的人男的稱為「覡」,女的叫做「巫」。

周武王之女大姬就是當時的一位巫女,而跳舞就是其主要與神溝通的方式。

《說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

此詩應作於西周時期,當時諸侯陳幽公荒淫好色,遊蕩無度,或許作者想藉此詩諷刺幽公,希望他能效法陳國先祖大姬的風範,改過自新。

此詩描述著大姬優美的舞姿,開頭寫道:「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兩個「兮」字代表著對她優美的舞姿沉醉其中,而舞師專注的神情令人生出敬意。詩中暗諷了幽公的玩樂無度,將樂舞作為享樂的工具,不知災禍將至,同時也體現了觀眾對舞師心中的崇敬,雖心生仰慕,但不敢造次而行。

接著場景變換,一會兒在宛丘低坡下伴隨著鼓聲跳舞,一會兒又在宛丘大道上隨著悅耳的瓦盆聲響舞動,無論是寒冬或炎熱的夏日都照樣兢兢業業地舞著,為神而舞。

或許詩人也為跳舞的人那樣堅定的意志所動容,回應了第一段「洵有情兮,而無望兮」,令人感慨萬千,在詩中也體現了作者對大姬修為的讚歎:自己在有生之年可否達到她的境界呢?

[註]中國傳統的樂舞都是表現舞師內心的本意,是在意識清楚下的作為,但巫舞是一種放棄主意識的行為,嚴格說來並不算樂舞的一種,但巫舞卻表現了舞師對於神的崇高敬意,遂也成了中國傳統樂舞文化中的一部分而流傳於世。

漢 劉安《淮南鴻烈》:故不得已而歌者,不事為悲 。不得已而舞者,不矜為麗。歌舞而不事為悲麗者,皆無有根心者。

根心意思為本意,表達自己的心情意志,然而這歌與舞並非放縱而行,不是為了表現情感本身,為了歌舞而歌舞,是在頭腦清醒,正念下而做。

@#

點閱【中國樂舞文學賞析】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非常之人,超世之傑」,這是《三國誌》對魏武帝曹操的評價。作為「超世之傑」的曹操不僅是中華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上馬能殺敵,下馬能賦詩,且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善弈圍棋的博學之士,其書法造詣十分深厚,有「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論」之大美。
  •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那才是有美德的人啊!他們是當初追隨周文王的那些人啊!
  • 這兩句大意:在個人修養中要始終把自己當作荑稗那樣,保持謙卑的品德。這樣修煉出來的道德品質才會與眾不同。
  • 北宋時期,在大唐盛世之後歷經五代十國的紛亂局勢,唐代的樂舞已幾乎失傳,所以宋朝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立即恢復太常、鼓吹兩署音樂專職機構,並置教坊修正五代的靡亂之音,文舞為《文德》之舞,武舞為《武功》之舞,以十二安為官方樂章,以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意,象徵著宋朝崇儒尚文之風。
  • 宋高宗於名堂祭祀天地開始用樂,此時南宋已定都臨安府。臨安府海外貿易興盛,遍及五十餘國,為當時世界第一大貿易城市,城內各國遊客來往不絕,酒肆茶樓、藝場、教坊、夜市興盛空前,比起北宋時期的汴京城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時音樂形式主要已流傳於民間,說唱藝人張五牛創「唱賺」 形式的歌曲風靡了整個大江南北。
  • 其實樂舞所展現出的神跡,在歷史的發展中一直都存在著,只要用心去發掘,還是能感應到那掩埋在樂背後深處的遠古神力。
  • 早期的樂除了教化人心,歸正萬物秩序等作用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作為信息傳播與政令推行的工具。
  • 君子乘車的時候,能聽到車上的鑾鈴、和鈴的聲音,步行的時候,應聽到身上玉珮奏鳴的聲音,這樣一切邪念就不會進入君子的心中了。
  • 現代人類所流行的音樂、舞蹈基本大都屬於「淫樂」的範圍,起敗壞社會道德的作用,所以神跡全無。
  • 將人間這個大舞台濃縮到劇院小舞台上的跨時空演繹,演繹中華五千年的純正神傳文化,讓人不知今夕何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