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應被遺忘的一戰華人勞工軍團

華裔澳勳章獲得者倡樹碑立傳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睿悉尼採訪報導)每年的11月11日是澳洲傳統的陣亡將士紀念日(Remembrance Day)。就在1918年的這一天,持續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每年的這一天,很多澳洲人都會佩戴象徵犧牲將士灑下熱血的罌粟花,並在這一天的11點默哀一分鐘,以示悼念。

2018年將迎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提起一戰,大多數海內外華人可能不會立即把一戰與中國聯繫起來,因為一戰期間,北洋政府執政下的中華民國並沒有派軍隊直接參戰。然而,當我們不斷探尋一戰歷史,會發現一戰的硝煙中有一支特殊的華人勞工軍團(Chinese Labor Corps, 簡稱CLC),他們對協約國取得最終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4萬華人勞工軍團赴歐洲戰場的背景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英法俄為核心的協約國與以德奧意為核心的同盟國開戰,戰場主要發生在歐洲,後波及全世界。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戰使各國人民遭受空前災難,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共計約6,500萬人,約2,000萬人受傷,超過1,600萬人喪生,受戰禍波及的人口在13億以上,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

20171027-LIRUI-華人勞工軍團-03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國勞工團成員 (WJ Hawking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his grandson John de Lucy)
20171027-LIRUI-華人勞工軍團-05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國勞工團成員 (WJ Hawking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his grandson John de Lucy)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到戰爭結束之前,由於英法兩國在戰事中損失了大量男性人口,勞工嚴重短缺,兩國開始把眼光投向東方的中華民國。1915年北洋政府執政下的中華民國還是中立國,沒有直接派兵參戰,當時的袁世凱政府中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重臣,正打算利用西方國際秩序正在崩潰、新的秩序還沒有建立的時機,尋找參與國際社會事務的一個新突破口。因此北洋政府「以工代兵」的策略成為當時中華民國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社會事務的重要舉措。

1916年8月,首批吃苦耐勞的一戰華人勞工遠涉重洋抵達法國。後來,英軍陸續招募了近10萬人,法軍陸續招募了4萬人。

這些人多數是不識字的農民或貧民,他們期望能從歐洲掙到一筆可觀的收入帶回家,沒有意識到他們即將投入一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慘烈戰爭,也沒有意識到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三個月航行有多麼艱險。

被遺忘的一戰中的華人勞工軍團

有些華人勞工,在赴歐洲途中,乘坐的船隻就遭遇到襲擊。1917年2月,滿載華人勞工的法國商船Athos被德國擊沉,543名華人勞工葬身大海。這場災難推動了北洋政府於1917年8月正式向德國宣戰,並最終參戰。

20171027-LIRUI-華人勞工軍團-02
威廉‧克特(加拿大)檢疫站的中國勞工團隊,1918年3月28日途經法國。(ensuringweremember.org.uk)
20171027-LIRUI-華人勞工軍團-06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國勞工團成員 (WJ Hawking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his grandson John de Lucy)
20171027-LIRUI-華人勞工軍團-07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國勞工團成員 (WJ Hawkings collection, courtesy of his grandson John de Lucy)

能抵達歐洲的華人勞工,其中很多人捐軀在前線或後方。他們為以英法為主的協約國軍隊從事搬運物資軍火、修理道路、修築戰壕、清掃戰場、掩埋遺體等後勤、工兵和人道主義工作。他們為協約國贏得戰爭勝利、為英法戰後重建做出重要貢獻。戰後,大部分勞工被送返中國。遺憾的是,近一個世紀,華人勞工軍團幾乎被當今的國際社會遺忘,海內外華人對此也幾乎毫不知情。

華裔澳洲勳章獲得者倡議建紀念碑

849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中國勞工團成員在法国國伊勒市诺莱特公墓的墓碑。 (PHILIPPE HUGUEN/AFP/Getty Images)
849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中國勞工團成員在法国國伊勒市诺莱特公墓的墓碑 (PHILIPPE HUGUEN/AFP/Getty Images)
849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中國勞工團成員在法国國伊勒市诺莱特公墓的墓碑。 (PHILIPPE HUGUEN/AFP/Getty Images)
849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中國勞工團成員在法国國伊勒市诺莱特公墓的墓碑 (PHILIPPE HUGUEN/AFP/Getty Images)
849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中國勞工團成員在法国國伊勒市诺莱特公墓的墓碑。 (PHILIPPE HUGUEN/AFP/Getty Images)
849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中國勞工團成員在法国國伊勒市诺莱特公墓的墓碑 (PHILIPPE HUGUEN/AFP/Getty Images)

近年來,在英國、法國有關認可華人勞工軍團為一戰做出貢獻的呼聲越來越高。而在澳洲,華裔澳洲勳章獲得者、黃汝寧先生(Albert Yue-Ling Wong)也積極呼籲澳洲政府為華人勞工軍團建立永久性紀念碑,讓這段歷史喚起更多澳洲民眾,特別是澳洲華裔的關注,讓後人對為今天的和平付出生命的那14萬華人勞工追思和感恩。

今年58歲的黃汝寧於1975年由香港移民至澳洲。今年初,這位馳騁澳洲商界、慈善界的華裔精英因其在社區服務及醫療研究機構、高等教育部門和視覺藝術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而被授予澳大利亞員佐勳章(Member of the Order: AM)。

他是如何開始關注被遺忘的華人勞工軍團的?

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他開始關注這支幾乎被歷史淹沒的華人勞工軍團?他又為何心繫與他相隔一世紀之久的一群男兒?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黃汝寧。

也許歷史賦予了黃汝寧一個出乎他意料的新責任。在一次朋友相聚中,黃汝寧的好友、曾帶領澳洲橄欖球小袋鼠隊(Wallabies)獲得1991年世界盃的隊長尼克(Nick Farr-Jones),介紹他認識了澳洲專門研究戰爭的歷史學家威爾(Will Davies)。威爾向了他推薦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幾乎被人們遺忘的在一戰中的華人勞工軍團。

威爾認為,華人勞工的犧牲與奉獻應該被歷史認可。他希望有著華裔背景並在商界有影響力的黃汝寧為此做些努力。

紀念被遺忘的華人勞工軍團的意義

14萬華人勞工軍團的歷史第一次引起黃汝寧的關注。隨著他對這段歷史的了解的增加,良心告訴他:作為華裔,他有責任讓這段歷史被重拾,讓這支在一戰中奉獻生命或做出貢獻的14萬華人組成的軍團得到歷史和後人的紀念。

此外,黃汝寧認為紀念被遺忘的華人勞工軍團有著另一層重要的意義。他說:「這些被遺忘的華人勞工軍團的故事應該寫入澳洲歷史課本,年輕一代,特別是華裔後代可以學習這段歷史。在澳洲國防部隊裡,你可以看到華人面孔,他們學習這段歷史很重要。」

他認為,紀念華人勞工軍團將為華裔了解、融入澳洲社會以及擁抱澳洲價值觀提供一個重要平台。他表示,他要承擔的這份歷史責任與金錢利益無關。他說:「澳洲作為一個移民國,有著平等、自由和包容的文化。我覺得三十年後,澳洲將是有著更多亞洲面孔的國家。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保護澳洲的價值觀,鼓勵和教育移民融入澳洲社會,擁抱澳洲價值觀。就如同澳洲一年一度的澳紐軍團日(ANZAC DAY),人們紀念那些為和平付出生命的將士。雖然我非常敬重犧牲的將士,但總感覺自己是外來人,沒有歸屬感,內心感受不到自己與這個紀念日有什麼關聯。如今不同了,當我得知被遺忘的14萬華人勞工軍團的歷史真相時,我覺得我有正當理由參加澳紐軍團日的紀念活動。」

中國勞工團隊(普通話)

中國勞工團隊(粵語) 

華人如何參與推動紀念被遺忘的華人勞工軍團?

黃汝寧呼籲澳洲華人關注一戰中的這支特殊軍團,主動了解更多關於14萬華人勞工的歷史,參加每年的澳紐軍團日的紀念活動,學習擁抱澳洲平等、自由、尊重生命的社會價值觀。

目前,他正積極呼籲澳洲政府能在達令港的誼園(Chinese Garden of Friendship)立碑紀念華人勞工軍團。

在採訪過程中,能感受到黃汝寧是位懂得感恩、尊重生命的優秀華裔。黃汝寧的父親是一位有國際視野的皮膚科醫生,他感謝父親送他去香港的第一所國際學校;他感謝澳洲大學,讓他接受免費的教育;他感謝與他素不相識的華人勞工,為今天的和平和自由付出的生命代價和經歷的苦難。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chinese.ensuringweremember.org.uk

黃汝寧簡介

黃汝寧先生馳騁澳洲商界近40年的黃汝寧先生,同時也投入了慈善工作。目前,他正積極呼籲澳洲政府能在達令港的誼園(Chinese Garden of Friendship)立碑紀念華人勞工軍團。
馳騁澳洲商界近四十年的黃汝寧先生,目前正積極呼籲澳洲政府能在達令港的誼園立碑紀念華人勞工軍團。(冼楚棋/大紀元)

今年58歲的黃汝寧先生在澳洲生活了四十二年。他曾就讀於新南威爾士大學商學院,攻讀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入職世界最大的證券零售商及投資銀行之一的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之後他分別在紐約、芝加哥的證券交易所工作。

1988年,他成為澳洲股票交易所成員。他是Barton Capital Group上市公司的創辦人;曾與澳洲礦業大亨Fortescue Metals公司創始人安德魯(Andrew Forrest)在1988年至1990年期間共事;他也是新州前州長Neville Wran的生意夥伴兼老友。

馳騁澳洲商界近四十年的黃汝寧先生,同時也投入了慈善工作。他是新南威爾士大學基金(UNSW Foundation)的董事、悉尼大學物理學基金(USYD Physics Foundation)的終身榮譽董事兼主席、Ian Thorpe少年基金(Ian Thorpe’s Fountain For Youth Foundation)的創辦人之一、兒童醫學研究學會(CMRI)的董事會成員。#

責任編輯:劉頌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