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從大陸遊客赴日買傘看「中國製造」

人氣 1177

【大紀元2017年10月09日訊】今年的十一長假,日本各地隨處可見中國遊客的身影。與以往不同的是,「中國遊客喜愛的商品發生了變化」,「以往『爆買』都出現在家電領域」,而如今最青睞的卻是日本的摺疊傘。

位於東京銀座的一家頗具人氣的傘專賣店員工表示,「摺疊傘受中國遊客追捧的情況大約是從去年開始」,而「今年的摺疊傘銷售數量比去年增加了20%」,「銷售額是去年的10倍」。這越賣越火的勢頭,一看就知是曾來買過傘的中國遊客為其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所致。據店員介紹,「不論是輕便結實、且設計美觀的價格便宜的傘,還是用絲綢等布料製作的高品質、且價格昂貴的傘,都賣得相當好」。

從以前的家電、醫藥、護膚等生活必需品,到如今售賣的這種偶爾才會用到的雨具,「日本製造」不僅越來越廣泛的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且在中國的顧客群中如此長「賣」不衰,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神奇。然而,面對這樣的現實,大陸卻有媒體表示不服。有文章如是寫道,「摺疊傘成人氣商品,有的製作地就在中國」。那意思好像是,難得走出國門、去了日本,買回來的卻是「中國製造」。

陸媒或許未曾想過,在如今充斥著假冒偽劣的中國,還有誰人不知,誰人不嘵,「中國製造」一旦走出國門,便與國內市場上的那些「國貨」不再相同。多年前,已有文章指出,「出口轉內銷的商品,那質量一般都比國內的要好。中國給外國加工的服裝,那純棉的面料是最好的,做工精良,製作的每道工序檢查都非常嚴格。稍有瑕疵被退回的,往往就做了內銷產品」。

可見,那些成功出口到海外各國的「中國製造」早已不是擺放在中國市場上的「國貨」了。也就是說,高品質的「中國製造」基本都不在中國,而是被銷往了其它國家。這也足以解釋,有可能賣著「中國製造」的日本傘具店裡,為何仍會有絡繹不絕的中國人。長久以來,赴日「爆買」的中國人或許都很清楚,海關內外的「中國製造」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既然此「中國製造」非彼「中國製造」,那麼大陸媒體振臂高呼「厲害了中國製造!全世界過半生活家電中國產」也就顯得毫無意義了。儘管來自韓國的統計稱,「今年主要家電產品的全球生產量為75,284萬台,中國製造的產品多達42,318萬台,占總體的56.2%」,但產量大並不意味著質量好。這也只能證明,「中國製造」勝在產量、而非質量。

若反向觀之,更足以發現,「中國製造」不僅敗在了質量上,更輸在精良的工藝以及尖端的技術上。就拿無數次自誇「速度第一」的中國高鐵來說,「其技術是2004年從德國西門子和日本川崎重工等外企引進的」。就連小到「螺母」這樣的零部件,要想實現「永不鬆動」的最高安全標準,也得依靠日本人。

高鐵如是,其它的電子產品也同樣如是。從中國沿海城市大量存在的「代加工廠」的名稱就能看出,「中國製造」與其說是「製造」,倒不如說是「代加工」而已。毫無技術含量的加工,實際就是簡單到機械的體力勞動。

想來這也正是中國億萬勞工之所以會如此廉價的原因,體力勞動的工作性質直接決定了他們的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在中國,越是這樣的體力勞動,越會遭到來自工廠主以及政府的壓榨與盤剝。富士康的「十三連跳」或許已是老黃曆了,只看近十年來,中國長三角、珠三角持續上演的工廠倒閉潮就不難發現,不僅是勞工,連工廠主都在政府的盤剝下無路可走。曾經的「世界工廠」,如今已是夕陽西下。

在政府的狂徵暴斂之下,「中國製造」惟一所擁有的價格優勢已然被剝奪。因此,原來那些把中國當作代加工廠的發達國家便開始轉移「陣地」。未來是否有「越南製造」、「印尼製造」、「菲律賓製造」,我們不得而知,但不難想像的是,「中國製造」恐怕是要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製造」的存與亡,如今看來,竟不能由自己做主,而是寄託在擁有核心技術、更看重品質和環保的發達國家的意願之上。既然連自己的存亡都要掌握在別人的手中,那還有什麼可拿出來炫耀的呢?#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陸客爆買低價日用品 網民:對中國製造沒信心
中國製造成本幾乎趕上美國的背後
報告:美國製造五年內超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惹禍?臺鐵2電動扶梯故障釀16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