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米食重新包裝 粄條文化節彰顯地方美食

人氣 435

【大紀元2017年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曾晏均台灣屏東報導)「粄條」是台灣街頭巷弄的庶民美食,在南台灣六堆客家聚落稱粄條為「面帕粄」。屏東縣政府為了彰顯地方特色美食,11月11、12日兩天在屏東公園舉辦「粄條文化節」,將在地傳統美食及庶民米食文化重新包裝,除傳承發揚客家文化,也盼帶動相關產業再提升。

今年粄條文化節特別將客家人的「面帕粄」(粄條)、閩南人的「粿仔」與新住民的「河粉」,結合為屏東「粄條三兄弟」,透過不同料理方式,將不同米食文化發揚光大。

「面帕」是客家話「手巾」的意思,因粄條剛從蒸籠中取出攤開來像是洗臉的毛巾,所以客家話又稱為「面帕粄」。作法是將在來米磨成漿,再舖平蒸熟成面粄狀,然後切成長條,就成為粄條。

屏東縣政府為了彰顯地方特色美食,11月11、12日兩天在屏東公園舉辦「粄條文化節」將在地傳統美食及庶民米食文化重新包裝,盼帶動相關產業再提升。(曾晏均/大紀元)
屏東縣政府為了彰顯地方特色美食,11月11、12日兩天在屏東公園舉辦「粄條文化節」將在地傳統美食及庶民米食文化重新包裝,盼帶動相關產業再提升。(曾晏均/大紀元)
民眾在農具體驗區操作傳統的稻米打榖機。(曾晏均/大紀元)
民眾在農具體驗區操作傳統的稻米打榖機。(曾晏均/大紀元)

屏東副縣長吳麗雪表示,從2015年開始舉辦粄條節活動,今年輔導20店家透過巧思把屏東在地食材融入料理中,重新包裝傳統美食,盼能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屏東觀光,帶動周邊產業經濟與營收。

接受輔導的店家,除了粄條業者,也包括新住民店家。為了突破飲食框架,特別邀請特色餐廳及美式店家參與,將粄條融入喜宴甜湯、美式歐姆蛋捲及義式慕斯甜點,讓傳統粄條不僅在視覺上呈現不同樣貌,在口感上更是令人意想不到。

客家的米食製品裡除了「米茲粑」最具有代表性外,各式粄類像紅粄、鹹粄、甜粄、發粄、蘿蔔粄、米篩目、粄條等,都是受歡迎的客家美食。

客家粄條,食材有蔥油酥、肉燥、韭菜、豆芽菜。(曾晏均/大紀元)
客家粄條,食材有蔥油酥、肉燥、韭菜、豆芽菜。(曾晏均/大紀元)
六堆豬腳粄條。(曾晏均/大紀元)
六堆豬腳粄條。(曾晏均/大紀元)

客家炒粄條的做法:

食材:

面帕粄條 1大片、豬肉適量、香菇 2大朵、洋蔥半顆、紅蘿蔔 1/4條、青蔥 2根、高麗菜適量、蝦米適量、醬油適量、胡椒粉適量、紅蔥酥適量。

1. 香菇泡軟切絲,紅蘿蔔、洋蔥、高麗菜,瘦肉切絲,青蔥切細,泡香菇的水留著,蝦米泡軟,並將買來的面帕粄條切成條狀。

2. 炒鍋加入適當的橄欖油,將香菇、蝦米下鍋爆香,依次放入紅蘿蔔、洋蔥炒出香味,加入肉絲炒至變色,再加入高麗菜絲炒軟。

3. 加入醬油、胡椒粉調味,再加入紅蔥酥拌勻,將香菇水加入燜煮,放入粄條拌炒,直至粄條變軟入味,水分收乾即可起鍋。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揚風帆、划獨木舟 屏東邀身障者遨遊大鵬灣
生技結合綠能 全球首座環保面膜廠座落屏東
萬人路跑啃雞翅 內埔工業區轉型增產值
千箏萬鳶齊飛 國際風箏節屏東天空展英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