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歸去馬蹄香(下)

【文史】宋徽宗畫院故事

作者:鄭行之

明 戴進 《月下泊舟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478
【字號】    
   標籤: tags: , ,

續前文

宋徽宗時期,畫家要進入畫院,必須經過考試。畫院的考試按題材分六科,並摘取古人詩句為題,由宋徽宗自己主考、評畫。

據說完成後的作品,如果中了皇上之意者可得賞賜。宣和年間(1119—1126年)薛志畫鶴稱旨,「賞賚十倍」;劉思義畫御容受到賞識,晉升待詔(文官官職名)。這些都是宋徽宗在位期間所發生的事,可惜這種種雅聞只成為燴炙人口的美談,故事中提到的畫作都已佚失,沒能留傳下來。

在鄧椿的《畫繼》中提到了「命題作畫」「下題取士」的一些情況。我們來看其中比較有趣例子。

野渡無人舟自橫

此詩句來自於唐朝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應試者大多畫一空舟繫於澗邊,或畫一鷺鷥立於船上,或畫一鳥落在船舷,有的還畫了兩隻小鳥斜翅飛入船艙,以示無人。然而這些畫均被認為「與題不切」,受到徽宗賞識的卻是一幅船夫睡卧船尾,身旁還横著一根短笛的畫。

題為「無人」,卻何以畫上人呢?仔細推敲,原詩所說的「無人」,並非說船上沒有人,而是說沒有渡河的人。而這幅畫上的情景,正好表明了這層意思:荒郊野水,終日沒有過路的渡河者,船夫等得無聊,丟下了竹笛,睡覺去了。這樣豈不是更加突出了孤舟的寂寞和周遭的荒僻?看來中選者不但是丹青妙手,在文學方面也極富素養。

深山藏古寺

此題一出,眾考生皆以為不難,紛紛提筆作畫。有的在古木蒼蔥的山中露出古寺一角;有的在山腰畫半座古寺;有的則乾脆畫一寺矗立山中。

其中有一幅畫作構思奇特,只見畫面上有一羊腸小徑,依山傍水,忽隱忽現,一個和尚正在溪邊取水、挑水。徽宗看後龍心大悅,當即錄為第一。這幅畫畫得很簡單,但其高明之處是把「藏」字巧妙地、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既有和尚挑水,那麼山中定然有寺院,寺院自在此山中,只是雲深不知處而已。

踏花歸去馬蹄香

這個考題真是獨具匠心,考題一出,考生們幾乎都忙於畫馬畫花,或畫達官顯貴、文人仕女穿梭於花叢之中,馬蹄上還殘留著少許花瓣,用以體現「馬蹄香」之意。可惜徽宗看後都不滿意。

最後,終於有一幅畫吸引了他的目光:一匹駿馬緩步而行,幾隻蝴蝶或前或後地飄舞著,著力於追逐馬蹄。馬蹄和蝴蝶,巧妙地表現了前一刻的「踏花」,又表達了此刻的「香」。此畫構思巧妙,理所當然被評為首。

唐 韓幹《牧馬圖》(公有領域)

竹鎖橋邊賣酒家

針對這個畫題,諸多考生皆重於描繪酒家,再襯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橋,竹林小徑等,儘管畫得細致入微,但都被認為寓意平庸,不入皇帝之眼。唯獨李唐構思新穎,獨闢蹊徑,他畫的是一道彎延的小溪,小橋橫陳,橋邊一片竹林,在那鬱鬱蔥蔥的翠竹外,一幅迎風招展的「酒」幡斜斜掛著。畫面布局從「虛」與「實」字入手,徽宗看後大悅,認為酒家藏在竹林中正符合「鎖」字的真意,遂欽點為第一。李唐進畫院後繼續勤奮作畫,終於成為宋朝承上啟下的名家。

萬綠叢中一點紅

這個考題一出,當時有畫綠草地上開一朵小紅花的;有畫綠樹叢中露出紅牆一角的;有畫松林之上立著一隻丹頂鶴的……這些畫雖然都符合題旨,但宋徽宗看了都不滿意。最後他選中了兩幅畫:其中一幅畫了一座翠樓,一位仕女正倚欄沉思,鮮紅的唇與四周大片綠樹交相輝映,產生了強烈對比,畫面因而顯得生氣蓬勃;另一幅畫的是萬頃碧波中,懸著一輪紅日,氣勢磅礡,視野開闊。這兩幅畫立意新穎,真正點出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焦點詩情。

宋朝馬遠 山徑春行。(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因為宋徽宗對畫院的種種關注與推動,使得院體畫在北宋後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畫院內可說人才濟濟,而且幾乎都是影響深遠的畫家,如馬賁、王希孟、張擇端、李唐、朱銳、蘇漢臣、劉益、富燮等。宋室南遷後,初期仍沿用前朝畫院的舊有人才,同時也補充當地畫手。重建畫院,宮廷裡仍是名家齊聚,計有馬遠、夏圭、李嵩、梁楷、李迪等繪畫高手,又掀起院體畫風行的另一高潮。

另外,徽宗提供御府藏畫讓畫學生臨摹,要求所有畫學生勤摹古畫。畫院的學生都是通過考試才得以進來的,每個人都已具備一定的繪畫技巧,所以臨摹出來的畫作大都是質量高的,誤差小的。而這樣的做法也帶來了良好的後效應,唐及唐以前的古畫經過畫院學生的臨摹,後人才有這個機緣能一窺這些古畫的堂奧。例如唐代周昉的《搗練圖》、張萱《搗練圖》、唐人《宮樂圖》、《虢國夫人遊春圖》等,都因為這個時期的臨摹才得以保存原貌,嘉惠後人。@#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是大中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國書畫最多的地方,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則為其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藏品規模可用宏富形容,僅經《石渠寳笈》諸編著錄的珍品就多達24件。正在展出的中國書畫精品特展(第二期)是該館為慶祝亞洲部成立一百週年而策劃,側重五代宋元的呈現,將至10月11日結束。
  • 《匡廬圖》是一幅立軸,梁代(五代後梁)荊浩的作品。水墨畫,材質是絹,「絹本」就是畫在絹上的作品。是一幅尺寸很大的作品,稱得上是屏風式的「大中堂」。 荆浩畫像。(網絡圖片)荊浩在中國水墨、山水畫的演變史上是一個關鍵性人物,他的特色就是擅畫巨碑式的山水畫。就像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一樣,都是很標準的巨碑式山水。
  • 這樣一來,一種看似無聲卻又有聲的東西,一種溶溶的溫馨感,一種天籟般的自然誦歌就在畫中的天與地之間輕輕迴旋,充塞了整個畫面空間,並且把畫中人、畫中牛甚至畫外的你我也都帶了進去。
  • 秋天了,在生長著不知名小樹和已開花的蘆葦的荒郊中,一母一子兩頭牛,也不知是要回家了還是想換個地方吃草,母子倆一前一後,在傍著經受長年風吹雨打,表面堅硬光滑的石塊的山路上走著。
  • 中國畫重意境,是詩歌一樣浪漫的視覺形象。古代中國畫的大家很多都是修煉人,用繪畫語言述說心事。線條是中國畫的主要造型手段,是中國人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這種凝練的線條是有生命的,是中國畫家的專利。
  • 江南是魚米之鄉,因為農耕的需要,牛隻處處可見,特別是水牛。當地的畫家若想畫牛,隨時都有機會仔細觀察牛的生態,舉凡牛的行、住、坐、臥,畫家們都可隨手拈來,一揮而就。
  • 唐寅是明朝人,「明四家」之一,又號稱「江南第一才子」。相傳唐寅年少時拜沈周為師,跟沈周學畫。
  • 唐寅的山水畫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使用的皴法不多,但卻能營造出豐富的質感。對岩塊的屬性與岩石本身的結構做靈活變化。在不斷地臨摹、試驗中,創造出一種金剛石般質地的山岩。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