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家庭護理服務需求大 省府擬直接派護工上門

安省有近73萬的居民接受政府資助的家庭護理服務,但服務時間有限,仍不能滿足在家護理需求。(Shutterstock)

人氣: 4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1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海英、伊鈴多倫多報道)安省擬創建一項新的公共家庭護理機構,為有需要的家庭直接提供護理服務,把家庭護理機構佔用的行政經費,更多地用於住家患者及一線護理人員,以提高家庭護理服務時間和服務質量。

安省衛生廳10月初宣布,將創建一個具有創新模式的護理系統,即在2018年初,建立一家公共個人護理機構,直接僱傭個人護理員(PSW),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至少每週14個小時服務,以改善目前個人護理人員短缺、個人護理需求無法滿足的困境。

省府在家庭護理方面的新投資還包括:全省再增加150萬小時的個人護理服務,比如幫助洗澡、穿衣和鍛鍊;增加39萬個小時的護士服務,比如傷口護理和換藥的一對一服務;增加11萬小時的治療服務,包括語言治療、職能康復治療和物理治療服務等。

據近日CBC獲得的衛生廳文件顯示,擬建的省級機構——安省個人護理員服務(Personal Support Services Ontario) 主要給需要很多家庭護理的居民提供個人護理服務,至少每個星期14個小時;由這個機構來直接僱傭個人護理員等等。

現行家庭護理系統問題多

安省家庭護理系統相當複雜,基本構架建於20年前。當時的目的是想把家庭護理逐步私有化。目前,安省有近73萬的居民接受政府資助的家庭護理服務,該項服務由一些盈利或非盈利機構承包。

據總審計長2015的報告,安省和160個家庭護理公司簽有260分合同,為有需要的耆老提供護理、治療和個人照料。這些機構的所有行政費用都來自政府所撥款,包括計算機聯網、94個不同種類服務等,且大部分機構都屬於盈利性機構。

總審計長報告稱,這些護理機構向省府收取的護士時薪是每小時58.20至70.60元之間,個人護理員是29.5至48.98元之間;實際付給護士的是時薪30元,個人護理員時薪15元,中間的差值達50%。也就是說,政府對家庭護理投資的近一半花在了這些護理機構的行政管理和利潤上。

家庭護理聯盟(Ontario Health Coalition)行政主管馬拉女士 (Natalie Mehra)對《大紀元》表示,一位老人在生命最後一週,竟有八名不同的護理人員來提供個人護理(洗澡、穿衣等),這位老人非常憤怒,認為侵犯了她的隱私。馬拉女士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護理機構人員流動太大,大多數護理員每次工作只有幾個小時,必須同時為好幾家機構工作才能維持生活。

「這些護理機構總是缺人,人員輪換頻繁,」馬拉女士說,「公共家庭護理毫無疑問符合公眾利益。」她認為,如果提供公共家庭護理,能保證有穩定的護理人員,提供質量更好的服務,並且使數百個重複的行政系統消失,降低家庭護理的複雜性,把家庭護理的資金更多用於護理和一線的護理人員。

個人護理人員短缺

耆暉會發展及信息主管林女士(Edith Lam)表示,由於加拿大人口老化日漸增加,老人護理需求越來越多。老一批護理人員面臨退休,年輕人英文好,不會考慮學這個行業。因此,目前無論是華人社區還是主流社區,普遍存在個人護理人員不足,無法滿足人口日益老化市場需求的問題。

她說,在華人社區,早期來的一批香港移民如今已經進入老年,他們的子女有的因為工作關係回流香港。這些已經習慣於生活在這裡的老人,由於身邊沒有親人,一旦發生意外(老人最容易發生骨折),就醫、照護面臨問題。有些老人即使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但子女通常白天要上班,需要社區機構提供上門護理,協助老人洗澡、穿衣、上廁所及熱飯等。

政府因撥款資金有限,一般根據老人的需要,分配上門護理每週1個小時或2個小時。那些病情較重、或者行動不方便的人,這個時間根本不夠。許多老人都靠家人護理。那些沒有子女在身邊的老人,政府提供1個小時免費服務,由於時間不夠,通常自己再付費1個小時,以幫助老人完成一些必要的服務。

護工工作  有人喜歡有人不如意

林女士介紹,做個人護理的護工主要是照顧行動不便的病人或老人。患者或老人的吃、喝、拉、撒都要管,有些重病人還需要護理員有一定的體力,因此,有人喜歡,有覺得不如意。有些人把做個人護理當作臨時跳板,等找到合適的工作就立馬轉行了。因此,人員短缺,護理機構天天都在招聘。

在護理院工作,每天早晨7點半到下午3點半,中間沒有休息,只有10分鐘吃飯時間。但工作連續,幹完就回家。但護理院的老人往往病情較重,護理工作相對更辛苦。

家庭護理工作要一家一家地上門,工作不連續,時間、地點不固定,刮風下雨都得上門,也很辛苦,收入也不是很高,有些人難以做長久。也有些人喜歡這種工作,做完一家,中間可以休息一下,不像護理院連續工作那麼辛苦。

陸女士原是中國天津市一位內科醫生,20年前移民多倫多。當時已近40歲,再去讀書就業似乎不現實,就考PSW證書,幹個人護理。每天早晨,她背著一個裝著午餐合的雙肩包,乘公交車去上班。一幹就是20年。幹幾年就買了房子,還介紹新移民朋友做個人護理。她表示這個工作穩定,收入也不錯。從未想過換職業,會一直幹到退休。

黃女士在大陸曾是醫生,2003年移民加拿大溫莎市。最初的工作做個人護理。她說,這個工作並不難,陪老人說說話,做一些基本的照護。這些老人很和善,節日還會送紅酒給她。不過,她一邊做個人護理,一邊考護士證書。拿到證書後就改做護士了。

來自廣西的李女士原是大陸一名護士,曾在香港老人院工作多年。2003年移民多倫多,最初做個人護理。她認為這是她的專業工作,幹起來會得心順手。不過她做1年多時間就改行了。

李女士說,個人護理工作零散,剛入行的人,主管不會給足夠的工時。一般一個家庭1個小時、2個小時。不會開車,從一家到另一家全靠坐公交車,車費都要好幾塊。工作時薪又不是很高,最後只好放棄了。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