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傳統夢幻芭蕾舞劇《胡桃夾子》

作者:紀安娜
font print 人氣: 7406
【字號】    
   標籤: tags: , , ,

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彼得 ‧ 伊里奇 ‧ 柴可夫斯基(Peter Lynch Tchaikovsky,又譯為:柴科夫斯基,1840 ~1893)是19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體裁廣泛,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劇,以《葉甫蓋尼 ‧ 奧涅金》和《黑桃王后》最為著名;6部交響曲,以《第五交響曲》和《第六交響曲》最為著名;4部協奏曲,以《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和《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3部舞劇——《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以及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1812序曲》、《意大利隨想曲》和鋼琴套曲《四季》等等。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注重對人的心理的細緻刻畫,具抒情性同時又帶有強烈的戲劇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羅斯民族風格,風格浪漫、魅力獨特,是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最優秀的芭蕾舞劇之一,與其《天鵝湖》齊名。原作為發表於1816年,德國浪漫主義作家恩斯特‧西奧多‧ 阿瑪迪斯‧ 霍夫曼(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創作的名為《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故事。1844年,亞歷山大 ‧ 大仲馬將其改編成法國故事。過了48年,柴可夫斯基根據該故事創作音樂劇,並由馬里烏斯 ‧ 彼季帕(Marius Petipa)搬上芭蕾舞臺。自那時起,《胡桃夾子》就成為世界最著名的芭蕾舞劇之一。

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劇情

由一首序曲和兩幕組成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故事發生在聖誕節。

平安夜的晚上,女孩克拉拉得到聖誕禮物——胡桃夾子。晚上她去客廳看心愛的胡桃夾子,迷迷糊糊在沙發上睡著了。當時鐘敲響12點的時候,克拉拉看到一群灰老鼠衝進客廳,到處亂竄,並開始攻擊克拉拉。這時胡桃夾子帶領著它的一群玩具與老鼠大軍作戰。克拉拉撿起一把劍,給了老鼠王致命的一擊。老鼠們逃走了,胡桃夾子變成了一個英俊的王子。

王子盛情邀請克拉拉穿越大雪紛飛的世界,前往糖果王國作客。一群雪花仙子跳著《雪花圓舞曲》為他們伴行,王子和白雪女王跳了一段雙人舞。之後,他們繼續前行。

第二幕,在糖果仙子的帶領下,糖果王國開始歡迎克拉拉的盛宴。首當其衝的是西班牙的巧克力之舞,接著是阿拉伯的咖啡之舞、中國的茶舞、俄羅斯的糖果枴杖之舞、德國的牧羊人之舞,然後花仙子伴著柴可夫斯基最知名的圓舞曲之一的《花之圓舞曲》跳出了一段華爾茲。

接著糖果仙子和王子跳起了著名的大雙人舞。其中糖果仙子自己的獨舞,音樂俏皮靈動,配合著演員靈巧的足尖,非常優美。最後糖果王國的全體仙子們邀請克拉拉和他們一起在歡聲笑語中舞蹈。

看完表演後王子送克拉拉回家,劇的最後是第二天早上克拉拉抱著心愛的胡桃夾子在沙發上醒來,發現自己做了一個好夢。

聖誕芭蕾《胡桃夾子》的魅力

《胡桃夾子》是聖誕節的傳統節目,老少皆宜,而且歷演不衰,有「聖誕芭蕾」的美譽。它華麗壯觀的場面,充滿了童話般的夢幻色彩。芭蕾舞劇活潑歡快的節奏、舞者靈巧生動的表演,以及柴可夫斯基音樂精緻優美的旋律、清澈透明的音色,讓舞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給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胡桃夾子》是柴可夫斯基後期精典作品。他在這部舞劇中精巧地運用弦樂,並以童聲和兒童樂器帶給人一種在樂曲中少見的逼真感覺,尤其在《雪花圓舞曲》中的童聲,和第一幕其他樂曲中的兒童樂器,非常有寫實感。

柴可夫斯基為舞劇編寫了多種風格的樂曲。他以西班牙舞代表巧克力、以阿拉伯舞代表咖啡、中國舞代表茶。全曲最美妙之處是《糖果仙子》中鋼片琴獨奏,壓軸的《花之圓舞曲》更是他最知名的圓舞曲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舞曲 ‧ 茶》引子後進入中庸的快板,柴可夫斯基在配器上以短笛來摹仿中國竹笛。雖然舞曲的音樂語言並沒有典型的中國特色,但這首滑稽舞曲在音樂的陳述及選擇上都很別致。柴可夫斯基在這首樂曲中還特地用了鐘琴這種樂器,藉此增添東方色彩。

柴可夫斯基的管弦樂在序曲中超越了題材:不用大提琴和低音樂器,而以小提琴和中提琴來畫分六個聲部,他加進三角鐵和短笛來模擬古典樂派樂團的聲音。這首序曲充滿童趣,充滿清亮的音色,非常適合聖誕夜前夕的氣氛。

胡桃夾子玩具兵

在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中出現的玩具兵造型胡桃夾子,是來自於德國的一種傳統工藝品,人們習慣上把它稱為德國胡桃夾子German Nutcrackers。

最初,它和普通胡桃夾子一樣,是設計用來夾胡桃的。具體方法是:取一顆堅果,如花生、榛子等,將胡桃夾子玩具兵背後的開關拉起,隨著拉起,玩具兵的嘴巴會張開,然後將堅果放入玩具兵嘴裡,將玩具兵背後的開關合上,堅果的殼就被壓開了。

因為胡桃夾子可愛的樣子深受人們喜愛,漸漸地人們把它當裝飾品陳列在家中。在歐美地區,每當聖誕節來臨的時候,人們常會將採購來的德國胡桃夾子用於聖誕裝飾。據說它是能帶來契機和幸運的守護神,以裸露的牙齒面對魔鬼和惡靈,令它們心驚肉跳,可以保護擁有它們的家族成員的安寧。◇#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45年5月7日,今天早晨,整個歐洲獲得了解放。凌晨2點41分,德國按盟國的要求,在一個儀式上宣佈投降。
  • 百年前的歐洲文藝復興歷經兩百年,因戰亂後走入衰落。在17世紀,再次出現歐洲文明時期。被譽為「太陽王」法國路易十四,以藝術舞蹈開創了法蘭西文化藝術登峰造極的十七世紀,再次復興歐洲文明。

  • 然西方古典音樂據信源於中世紀,但西方古典音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地中海希臘和羅馬帝國,以及他們兼收並蓄的文化。
  • 貝多芬在描述我們所在的世界,我們一直所在的這個世界。這就是為什麼這個曲子和我們有現時的關聯,它不屬於某一個特定時代,它是超越時代的。而且很明顯各個文化的人們都能看到這種關聯、與之相連通,因為它不只是溝通一個特別的民族或一個特別的歷史階段,它溝通的是整個人類,人類的共通體驗。
  • 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奧地利作曲家、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是繼巴赫之後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被譽為「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他集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揮家等於一身,是音樂史上多產的作曲家之一。
  • 弗朗茨‧李斯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他的鋼琴曲獨樹一幟,交響詩則開拓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他的交響曲想像豐富、宗教作品動人心弦且具前瞻性、歌曲也格調甚高。李斯特的論文《論藝術家的處境》對改善音樂家的社會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 蒙特威爾第是現代歌劇之父。歌劇雖然在蒙特威爾第之前便已成型,但蒙特威爾第首次確立了歌劇中戲劇性結構的原則、及三部曲式的歌劇詠嘆調,他為推動歌劇藝術由文藝復興時期向巴洛克時期前進,奠定了堅實基礎。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奧菲歐》(L'Orfeo) ,不僅是當今歌劇舞台最古老、最完整的歌劇,也是近代歌劇的起點。《奧菲歐》在西洋歌劇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 從社會階層的角度來看,唐璜代表著中產階級尋求個人自由主義的社會群體。從個人角度來看,他是一個好色之徒,感覺主義者,也就是完全以個人喜好和感受而行動的人士。他的理念和行為為中產階級唯物主義者的享樂主義和自由縱慾主義進行了合理化的解釋。莫札特的歌劇中,通過唐璜為了自己的慾望而殺人、玩弄女人、欺騙偽裝等劇情,使其代表著慾望、色慾與暴力,象徵著莫札特和他的同仁們在社會中所看到的那些腐敗和道德淪喪的群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