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房屋供應欠缺 樓價續升 港人更難置業

「熟地」用盡 達標極大挑戰 陳帆:土地令港人「非常痛」

人氣 329

【大紀元2017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何佳慧香港報導)香港政府昨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推算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目標維持46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六比四,政府首次稱可供興建公營房屋的「熟地」已用盡,還有4.3萬伙公營單位無地可用。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承認,房屋供應達標是非常大挑戰。議員和團體對報告感失望,批評當局處理房屋問題「零進展」,無助改善公屋要等4.6年上樓的困局。

基層上樓遙遙無期,另一邊廂,2017年香港樓價狂飆,專家批評港府房屋政策不濟,逼港人買貴樓,加劇貧富懸殊。

昨日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周年報告,政府連續3年維持房屋供應目標,未來十年(2018/19至2027/28年度)維持46萬伙住宅單位,公、私營六四比,即公營房屋(公屋及資助房屋)28萬伙、私樓18萬伙。

不過,報告指政府仍未找到足夠地皮興建公營房屋,截至9月只覓得建23.7萬個單位的土地,距離目標仍欠4.3萬個單位。當局更首次承認政府已用畢所有可以興建公營房屋的「熟地」,即毋須收地、清拆、平整地盤等前期工序的地皮。目前公屋輪候冊平均等上樓的年期為4.6年。

熟地用盡 開發新地需時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見傳媒時承認,假設所有覓得土地都能如期推出建屋,十年內仍欠缺土地興建該4.3萬個公營單位,要達標是一項極為艱巨的挑戰。

他形容土地問題令港人「非常痛」,「熟地用盡,開發新土地需要時間,第二切確是現實我們面對的問題,因此行政長官要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這亦的確是我們香港人非常痛的問題。」他稱政府會繼續努力覓地增加房屋供應量,包括透過提高建屋地積比或將數塊細小土地併合。

至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前日建議利用私人農地發展作公私營合作發展,引起官商勾結的憂慮,陳帆稱:「一定不能不守規矩,現存的地價評估、補償一定按現有機制處理,一定不會涉及利益輸送;第二任何安排都必須公開、透明、公正。」

他說,未來尚欠1,200公頃土地建屋,如能釋放發展商手上約1,000公頃新界土地,可解決港人住屋需求。他又提到綠置居計劃預計在明年初完成檢討,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仍在研究相關細節,明年中會公布詳細框架。

政黨失望 倡提高公營至七成

多個政黨團體對報告表示失望。民主黨新界西議員尹兆堅指這份是「零進展報告」,沒有具體覓地方法,「『吊鹽水式』每年都有些供應,每年都不達標的供應,一直不夠數。」他認為政府捨難取易,例如以收回土地條例,「於一些新界較平整的農地、一些『棕地』,只要肯收回便可以解決很大部分問題。」他又建議將粉嶺高爾夫球會土地在地權到期後用作興建資助房屋。

公屋聯會批評興建46萬伙公營房屋的目標不足,又對政府未有提高公營房屋的數量及比例表示失望。主席文裕明指政府應把該比例提高至七三比,否則難以縮短目前已升至平均4.6年的公屋輪候時間。

聯會指,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中,每年平均仍只有約1.5萬間公屋落成,計及2015/16及2016/17的兩年度舊欠帳,由2015/16年度至2021/22年度的7年間,公屋的欠帳估計高達4萬間。

專家:房策不濟迫人買貴樓

至於私樓供應,《長遠房屋策略》推算未來3至4年,一手私樓供應量約9.7萬伙,已超過十年供應18萬個單位目標的一半。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香港公屋供應量尚差4.3萬,是一個相當大的落差,約等於兩年私樓供應量,令普通市民上樓無望。

他指,政府找不到合適的地建公屋,是一個難解的問題,預計未來要解決土地供應的問題,只能找更加偏僻的地。他又說,即使有地建屋,因地價貴,政府成本太高,也未必承受得起。

他批評特首林鄭月娥上台後,房屋政策不濟,解決不到香港的問題,只會令年輕人民怨更大。他指現今樓市狂漲,是因為二手市場在辣招和高按揭成數下,缺乏流動性,迫使市民要排隊買一手樓。最大的贏家是地產商,令香港貧富懸殊越來越大。他認為要解決香港樓市問題,唯有等樓市升到爆,「等大跌時再買樓」。

Mount Nicholson 4.9億售前江蘇首富 分層呎價11.6萬亞洲次高

Mount Nicholson的10樓C室再以天價每呎11.6萬元成交。(大紀元資料圖片)

另一邊廂,本港樓市持續爆升,不僅超級豪宅再貴也有人買,居屋成交價也連續破頂。鰂魚涌康山花園連環破頂,3座高層C室,實用面積592方呎,昨以859萬元連地價沽出,呎價14,510元,再打破同屋苑於今年3月造出的838萬元紀錄,刷新港島居屋王。

屢爆出天價成交的山頂矚目豪宅Mount Nicholson,發展商早前招標售出的10樓C室,實用面積4,266方呎,按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最終成交價4.98888億元,實用呎價116,945元,呎價為亞洲分層豪宅次高,僅次上月售出的該盤12樓C及D室,每呎132,060元。

報導指新買家身份曝光,為朱興良(Xhu Xingliang),其中英文名字,與2015年福布斯華人富豪榜內排89名、金螳螂集團創辦人及公司董事長相同。

據查,朱興良為前江蘇首富,2014年1月因涉行賄江澤民大管家、原南京市長季建業被捕,2015年2月取保候審。

大陸資金搶貴樓價難跌

另外,興勝創建(896)及基金公司AG Asia持有沙田火炭新盤樂林路Mount Vienna,位於7至8樓A室複式單位,實用面積2,605方呎,另設平台1,148方呎,最終以八折價9,440萬元易手,呎價36,238元料貴絕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稱,雖然現今香港樓價和購買力脫節,港人要不吃不喝十多年才能買一層樓,但在全球,尤其是中國一線城市樓價看漲的情況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金自由港,樓價很難大跌,也很難受供應量影響。

他認為,香港樓價之所以不斷衝高,和大陸資金密不可分。因為香港屬開放性城市,大陸資金湧入香港買樓,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大陸人「有錢多得是」,所以再貴的樓也有人買。除了大陸資金炒高外,也和樓市政策扭曲有關,因為政府辣招和收緊按揭下,二手市場幾乎冰封,令樓價乾升。

中小型樓全年升12.5% 料明年再升一成

回顧2017年,香港樓價繼續狂漲,地王、呎價不斷破新高,新盤萬人搶購的畫面常見。年輕人難靠自身力量買樓,要靠父母甚至祖父母出錢幫助置業更成為常態。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今年頭11個月私人住宅錄得約5.63萬宗成交,一手占1.73萬宗,二手占3.89萬宗,齊破去年全年數目,當中一手總數升幅高過二手。

一手市場總宗數已創十年新高,平均一手成交價持續上升,從去年的1,111萬元升至達1,266萬元,按年升幅達14%,遠超今年的工資升幅。

二手市場方面,今年首十一月成交涉及金額達2,846.7億元,創五年新高。平均每宗二手成交額約731.8萬元,較去年高出94.9萬元,升幅15%,升幅貼近一手市場。

利嘉閣昨舉行2017年樓市總結,中小型住宅今年首11個月累升11.7%,預計全年有約12.5%的升幅;豪宅物業方面,樓價今年暫升約8.1%,預測全年升幅達8.5%。

利嘉閣總裁廖偉強表示,雖然美國於年內共加息3次,唯步伐緩慢,兼本港銀行未有跟隨,相信無阻市民入市信心。反觀香港經濟向好、失業率降至近20年新低,足以消除加息帶來的負面情緒。他預期市場需求旺盛下,樓價可延續今年升勢,按年再升10%。豪宅再升一成。

至於租金方面,預期在新盤入伙增多下,租金升幅將及不上樓價,故中小型住宅租金於2018年料僅升6%;相對豪宅租金升勢亦較緩慢,明年升幅預期約5%左右。◇#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香港樓價放緩未見大跌勢
香港政府10年建屋目標維持46萬
全球最買不起房十大城市 香港居首 美國占4
分析:香港經濟20年 社會分化 自主性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