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梅山──老照片懷舊情(一之二)

作者:黃金財

龜甲笠(安靖村)。(黃金財 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8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續前文

戀戀梅山──梅山鄉老照片展拍攝背景略談

 

一、牽豬哥

承蒙梅山文教基金會董事會熱誠邀約,精心提供四十二幅有關梅山鄉的老照片,題材涵蓋六、七○年代在地產業,農村景緻等,有些傳統行業幾乎已經不復存在,如「牽豬哥」,拍自梅山鄉深山區的瑞峰村。早期先民從梅山一路深入山區移墾,在瑞峰大坪發現了一大片平坦地形,加上水源日照充足,不僅適宜農耕,也種植高山茶、梅樹、檳榔等為主,住家多散居在梯田前,景色清幽秀麗,如詩如畫,自然產生許多傳統副業,其中牽豬哥即是。在民國五、六十年代,養豬往往為農村的家族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尤其是母豬生產時,更蔚為家中一大喜事,俗云:「有豕乃成家,有豬斯有財。」正是這個時代最寫實的映照。一大窩小豬,常常可以為貧困的家庭帶來了無窮的希望,看著白胖胖可愛的豬寶寶們一天天長大,主人都笑得合不攏嘴,對經濟生活有極大的裨益,也因此,牽豬哥這樣的特殊行業,在當年瞬間爆紅,也算是一項繽紛又有趣的現象。或許有人會以好奇或有色的眼光來打量,覺得選擇這門職業未免太不入流,「事實上,這純粹是服務業,為豬仔延續下一代,何嘗不是功德一樁。」至於時常映入眼簾的「限制級」鏡頭,其實是已司空見慣,稀鬆平常,不值得「少見多怪」。

一般家庭絕大多數以飼養母豬為主,因為得以「生兒育女」出售賺取利潤,每當母豬發情時,其徵兆是屁股附近會有紅腫現象,而且情緖較不穩定,食慾減低,便需要通知牽豬哥去應召,對於尚未有生育經驗的母豬,常常須藉由趕豬哥的業主在旁輔助,「牽好扶正」,使配種工作順利完成,或許這也是「牽」豬哥一語的由來。想當年交通不發達,牽豬哥都靠走路,尤其偏僻的鄉下地區,在賺取一天的「應召」費用後,常披星戴月的趕路,踏著蹣跚的步履走向歸程,所以這是一項辛苦又耗費體力的行業,如今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農家養豬副業漸漸稀少,取而代之是養豬企業化、科技化,牽豬哥在鄉間自然逐漸式微,往昔的風光不再,而老一輩的執業人均已退居幕後,甚至早已改行轉業,舊時鄉間養豬戶么喝的熱鬧場景也已不復見了,而成為童年我們回憶中最感逗趣、讚嘆的一幕。有一句謎題請各位大哥大嫂們猜猜看,有獎品喔!「身穿一領黑袈裟,翻山越嶺去找妻,放種放到滿四界,無人認我做老爸。」其謎底即是「豬哥」,猜對了嗎?

牽豬哥(瑞峰村)。(黃金財 提供)

二、土角厝

土角厝,拍攝於過山村,本村位於梅山鄉西端,北接梅北村,東鄰梅南及永興村,過山聚落以林姓為主,其住屋多處為三合院風光以及土角厝等。早年農業社會時期,過山村民大多數的人會就地取材,以茅屋、竹屋、土角厝為主,其中土角厝就是用「土角」,也就是泥磚蓋的房子。泥磚可是早期民房的主要建材哦!由於當地紅土的黏性大,適宜製作泥磚,因此土角厝也成為當地早期的建築特色,五、六十年前,這裏的泥磚製造業更是盛極一時呢!雖然隨著紅磚、水泥等建材興起,泥磚製造業也日漸沒落,不過,過山社區至今仍保存有一間土角厝,更有二間竹管厝三合院,都是珍貴的先民文化資產。

提到土角厝,要先從製泥磚開始說起,訪問過山村當地最有人緣的梅山文教基金會董事林忠柚老師,他說:「小時候曾隨阿爸製作泥磚,方法是要先把黏土加水,再混入粗糠、稻草稈、棕櫚鬚、茅草、鹽巴等材料,以加強泥磚的韌性,這樣一來,蓋好的土角厝就能防止龜裂,然後再用雙腳不斷踩踏泥漿,甚至要出動水牛幫忙踩,等到泥漿變得扎實、均勻,才能倒進方形木模裡,經陽光曬乾變硬後,就是一塊塊泥磚。」

接著林董事又說:「住土角厝的好處還真不少,因為用泥磚堆砌的牆面很厚,所以房屋穩固,比較不怕地震,更可以省下不少建材的費用,加上泥土吸熱散熱比較慢,所以屋內冬暖夏涼。不過,土角厝有個弱點,那就是怕水,如果泥磚浸泡到水,黏土便會鬆軟而坍塌,因此有人建好土角厝後,會在牆面加糊一層泥巴和乾稻草,並抹上石灰,或是貼上一塊塊四方形陶土燒成的薄磚片,稱為『壁養』,它們都是用來保護房子,不受雨淋的措施方法。製作泥磚,建造土角厝可說是許多老一輩的共同經驗與記憶,從前住土角厝的日子,很令人懷念緬思,但現在鄉下許多土角厝,正面臨廢棄或毀懷、改建的命運,目前過山村唯一一間土角厝也漸漸傾毀,沒人居住,真是十分可惜。」

土埆厝(過山村)。(黃金財 提供)

三、安靖竹編––龜甲笠

安靖村位於梅山鄉中央部分淺山區最南端,北接半天村,東鄰太平村,南接竹崎鄉,村內包含南靖寮、樟普寮、詔安寮、錦湖腳、水井仔等五個聚落,除了百年古梅、安靖古道、茶花、吳朝熙書法家等人文觀光景點外,就屬大約民國五○年代以前的遮陽避雨的竹器用具––––龜甲笠最為為遠近馳名。龜甲笠是什麼呀!它和烏龜有關係嗎?不,它是一種農具。顧名思義,就是外型像龜殼的雨具,它又叫龜甲披篷、覆殼、背篷等等名稱。農業社會時代,由於沒有機器,農夫必須長時間在稻田中插秧或除草,因此,以前的人便就地取材,利用竹片與竹葉等材料,模仿烏龜的龜殼結構,編織龜甲笠這種遮陽、避雨的農具。雖然和現在的雨衣相比,龜甲笠還是比較笨重,也沒有彈性,又因為無法摺疊,不好攜帶,然而它非常實用,因為它的形狀、長度,是因應農夫彎腰插秧或鋤草的動作所設計,可以把身體完全罩住,所以農夫在田裏工作時,披上龜甲笠就能避免日曬、雨淋。此外,龜甲笠邊緣向外下垂的設計,使雨水能夠從左、右兩旁順勢流下,不會把身體弄溼,十分好用,難怪在早年龜甲笠成為農夫下田插秧除草的最佳農具呢!

民國五○年代的龜甲笠的主要材料是桂竹,編製時,要先剝桂竹片,紮成內、外兩層竹篾網,並在中間舖上竹葉,再夾上一層油紙,這樣編製好的龜甲笠才有防水功效,然後將上、下層的竹篾網結合,再繫上繩子,一件龜甲笠就大功告成了。編製龜甲笠看似簡單,不過也得靠經年累月的經驗累積,才能做得漂亮扎實哦!曾經風行一時的龜甲笠,是先民聰明智慧的結晶之一,也具有歷史及文化價值,不過在塑膠雨衣普遍之後,卻逐漸被取代,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實在是相當可惜的事呢!

龜甲笠(安靖村)。(黃金財 提供)

四、賣蛔蟲藥的雞歸明

提起雞歸明,約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都認識,也大多買過雞歸明的蛔蟲藥、蟑螂藥……等藥品。「來啦!雞歸明又擱來啦。」當我們一聽到這個獨特的聲音,就知道賣蛔蟲藥雞歸明小販來了,大家會不約而同的往聲音方向簇擁而去。一般時候,他會隨身攜帶一個行李箱模樣的木盒子,內置藥品,開市時就將木盒左右攤開,以繩子懸掛在脖子下面用肚子撐住,木盒子搖身一變成為現成的活動攤桌(如相片附圖),就像早期叫賣火車便當一樣,沿路叫賣蛔蟲藥、蟑螂藥、除癬藥等等,內服外用,一應俱全。當年此一行業深受梅山人歡迎,生意很好,因此雞歸明每到一個村莊,一待就是大半天,解決不少小朋友在蛔蟲上的問題。在農業社會時代,不但物資缺乏,交通不方便,醫藥知識也不普及,孩子長癬或生蛔蟲或家庭廚房一些有害蟲蟲等,沒辦法立刻赴嘉義市區就醫購買,就靠雞歸明所販售的成藥,至少能減輕一些患者的痛苦。雞歸明每天乘公車背著沉重的木箱成藥,來回竹崎、梅山之間,再走路到各鄉間街巷替人家服務,即使颳風下雨或客戶住在偏遠的地方,也得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前往服務呢!這種吃苦耐勞充滿毅力的精神,實為後代學子們最好的典範。雞歸明另有一項特技,曾被邀請到台視五燈獎表演,現場用鼻孔吹氣球技藝,博得觀眾一致好評,此項紀錄目前無人打破。

雞歸明也有一幅溫馨濃厚,感人的畫面,碰到家境較拮据的家庭,可以「賖帳」方式處理,等下次再一起結算。此外,雞歸明為了招攬生意,還得自備玩具或禮物帶給育有幼兒的家庭,例如色彩繽紛的氣球、布袋戲玩偶、玻璃珠子等,以示友好,並藉此博取顧客的歡心。現在因為醫院、診所林立,還有很多西藥房,使得沿街販賣蛔蟲藥等行業完全沒落而消逝了。儘管如此,雞歸明賣蛔蟲藥的種種,卻永遠是梅山老一輩人童年的共同回憶呀!

雞歸明賣蛔蟲藥(梅南村)。(黃金財 提供)

@#

──轉自梅山文教

(點閱戀戀梅山──老照片懷舊情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東荖頑農姚財源愛玩艷麗的色彩,並發想在知本溫泉區的精華地段上,打造一座五彩繽紛的溫泉會館。透過台灣最大藝術玻璃團隊的台藝玻企業主導,以近200公噸共4,600多片大小玻璃,完成超過370幅立體景觀藝術圖及彩繪屋簷,比台灣玻璃館使用的藝術玻璃還要多。一座台灣最大的藝術玻璃城誕生了。
  • 在剛剛落幕的紐約亞洲藝術週(3月9日至18日)期間,史蒂芬‧洛文希爾從其15,000張早期中國攝影藏品中精選出約30張作品做展覽。展覽題為「早期中國攝影精品展」,是藝術週期間唯一的攝影珍品展,照片只展不售。
  • 那些食物的記憶,都是人生的好食光,如今是到了我反哺報恩的時候,也要讓父親晚年生活中仍然擁有最好的食光。
  • 媽媽想吃的食物,是她十九歲嫁給爸爸之前常吃的台南小吃,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想回味的其實都是童年之味。
  • 你以為「圖文部落客」是現代產物?走進中研院文哲所李豐楙研究員的收藏世界裡,你會發現老祖宗將「文字」化為「圖像」的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被用來祭祀祈福,或作居家擺設的圖像,其中蘊含的文學與宗教意義,早已普及於古人的日常生活。
  • 1984年,美國的一戶人家在整理祖上留下的舊鞋盒時,發現了一疊已經發黃的黑白老照片。閱讀照片旁的備註,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些是1917年後在中國拍攝的珍貴場景。這些民國初期的珍貴照片公布於眾後,讓全世界驚艷。
  • 四月天還不算悶熱,但為了讓閣樓空氣流通,偶爾會開窗,於是閣樓宛如是座咕咕鐘,開窗的我像那隻咕咕鳥。
  • 只有浸淫在藝術的創作與收藏、欣賞,才能靜觀萬物,悠遊天地,悅己娛人,參贊化育,開拓生命的無盡境界。
  • 日本時代會在一定的季節取特定的木料,這樣的取材法可以避免家具的蟲害,這些都是老司阜的智慧,可惜這些知識都慢慢消失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