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義趣】之一:神祕的樵夫

作者:皇甫容
圖為清彩繪《西遊記》。(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3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故事是:《西遊記》中神祕的樵夫。

在鴻篇巨著《西遊記》中,第一回就出場的樵夫,他只是閃了一個身影,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凡夫過客?還是洞見前緣的神者?在很多人的心裡留下了不解的懸念。重新閱讀原著,會體會到字裡行間還有其它的涵義。

在《西遊記》第八回開篇,作者吳承恩以一首深沉並且傷感的詞《蘇武慢》道出下界眾生不識真法,難以返回先天的悲苦。

他這樣寫道:「試問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

「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

四百多年前,吳承恩就以這首詞開宗明義地指出:世間啊有很多人向道,但終老一生都在苦苦尋找,山南海北參求無數,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多少人都在「磨磚作鏡,積雪為糧」的迷途中,空自消磨著光陰。如果一個人能夠領悟真法真道,方能以「毛吞大海,芥納須彌」的氣概從輪迴中超脫;反之,在六道中永遠沉淪。迷途的世人啊,就像踏上了危險的路,迷在了鷲嶺深處,找不到歸路;就像遠遊他方的故人,一去不返,音信杳無。

所以,在苦苦掙扎的迷途中,如果能夠遇到指路人,自然是件很慶幸的事。那麼《西遊記》中,最早為悟空指路,使他進入修煉之門的人是誰呢?

悟空出生後,在花果山逍遙自在,天真享樂地度過了三五百年。有一天,猴王在宴會上,忽然心生煩惱,落下了眼淚。原來啊猴王想到,現在雖然他不歸人王的法律管,也不害怕生禽猛獸。但是將來年老血衰,卻逃不過閻王老子。生老病死,終究是猴王難以逾越的關卡。

猴王遠慮,道心大開。於是他決意遠涉重洋,尋仙訪道,尋找能跳出輪迴羅網,躲過閻君的方法。於是一群猴子就折了一些松樹枝,編成簡陋的木筏。猴王就駕著簡單的裝備,乘風破浪,飄洋過海。踏上了尋找永生之路。

他首先抵達南贍部洲。猴王串長城,遊小縣,在市井跟著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苦苦尋找了八九年,但是一無所獲。在他的眼中,南贍部洲的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沒有一個人肯於回頭,安身立命。

八九年的時間轉眼即逝。一天,猴王忽然來了靈感,他想到了要去外洲才可能找到神仙。於是他又做了一個木筏,再次飄洋過海,來到了西牛賀洲。

在如來眼中,西牛賀洲沒有貪婪殺戮,是個涵養靈氣的地方。這裡的人吶,雖然沒有上等真者,但也是人人都很長壽。猴王登陸西牛賀洲以後,看到四周景致山高秀麗,林麓幽深。遍地都是奇花瑞草,靈芝秀蘭。

猴王被這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正在凝神之間,他忽然聽到有人在唱歌。歌聲清奇,直入心扉: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猴王聽了,滿心歡喜,急忙跳出來一看,原來是一位樵夫,正在砍柴呢。猴王天真爛漫,脫口叫道「老神仙!」樵夫轉身答禮,並沒有以「神仙」自居。他笑著為悟空介紹說,這首詞叫做《滿庭芳》,是一位神仙教的。那神仙和他是鄰居。為了使他散心、解困,神仙就教樵夫唱歌。

樵夫告訴猴王「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是悟空尋道的去處。中國古人將「靈台」、「方寸」說成是心,而「斜月三星洞」也是一個心字,言外之意只有向心去修,才能修成。在樵夫的指引下,猴王進入三星洞拜菩提祖師為師,從此走上了修行之路。

相對於小說漫長的一百章回,樵夫出場的片段極為短暫,也容易被讀者忽略。單從字面看吳承恩對他的描述,人們多會認為他是一個孝養母親,不願出家的紅塵俗子。

如果仔細閱讀,會使讀者對樵夫的身分產生疑問。樵夫自稱是菩提祖師的鄰居。菩提祖師乃是「全氣全神萬萬慈」的大覺金仙,是西方擁有不生不滅、空寂真如,能與天同壽的莊嚴大法師,他的能力和道行不亞於佛陀。樵夫能和這樣的神仙做鄰居,一定是在神界,而非人世。

一般人看到悟空的面相多半被嚇得夠嗆,那是一張七高八低的孤拐臉,長長的獠牙長到了嘴外,就像屬螃蟹的一樣,肉在裡面,骨在外面。很多人看到他的相貌會嚇得骨軟筋麻,躲在門後、床下不敢出來。樵夫可是一點都不怕,他是笑著跟悟空對談。

根據《西遊記》的描述,花果山乃是十洲祖脈,是百川交匯之處的擎天柱,是萬劫不移的大地之根。

悟空從花果山上的仙石中蹦出,生來就帶有神通,雙眼放出的金光,一直衝到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還驚動了天界眾神。可想而知,悟空不是凡界凡胎。花果山也自然並非人間所有。

悟空生在花果山,來頭已經不小了,但他尋仙訪道,還是吃了一番苦頭,經過了一番波折。他苦苦尋找的解脫之路,樵夫輕而易舉地就告訴了他。倘若一介凡人,又如何能洞曉神仙所在的世界呢?

此時的悟空還沒有走上修行的路,樵夫已經不需要修行,就已經自在地做著神仙的鄰居了。這樣的樵夫又豈是等閒之輩?從歌詞來看「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也隱約地透露出樵夫的境界。

表面看樵夫和凡夫俗子一樣,做著砍柴買米,燒火煮飯,孝養親恩的倫常之事,但為人行事又極謙和,禮義周全。雖然他已經超脫榮辱,恬淡永生,也沒有以神仙自居。《西遊記》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出真正的高人應有的心態。@#

點閱【西遊義趣】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新回味《西遊記》中的故事,別有一番趣味。它的與眾不同,像是一幅三維立體圖,密密麻麻的文字背後,隱藏著令人驚訝的神奇。
  • 《西遊記》架構的世界中,講到悟空幼年犯下欺天罔上的大罪,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為了磨去悟空貪天之功的狂妄,終日只許他渴飲銅汁,饑餐鐵丸。五百春秋寒來暑往,悟空看盡人間浮華滄桑,心自懺悔,如果再有機會,決意去邪,立志修行。
  • 《西遊記》中,悟空一路降妖除魔,金箍棒作為降魔的得力武器,立下汗馬功勞。悟空每次揮舞金箍棒,不止表現出他的威力,也表現著善的剛強和威嚴。
  • 第十三回唐三藏正式出行之前,在法雲寺跟眾僧有這樣一番對白,三藏答曰:「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這時的三藏從理上,他已明白了。但西天取經之路,也是他在現實中提高心性、修煉心性的過程。他所遇到的所有的魔難,都是因為他的心所生。比如牛魔王,有妻有子,還有朋友,這些妖魔從何而來?孫悟空說得明白:「自到西方無對頭,牛王本是心猿變。」牛魔王怎麼會是孫悟空變化的呢?不能這樣表面理解,那意思是說,唐僧有了執著心,在心上自然就生出這麼一個妖魔來。那麼,鐵扇公主、紅孩兒、如意真仙可不都 是心猿所變?
  • 悟空哪一集沒有他出現,似乎這一集就沒有了生氣,顯得黯然失色。這大概是因為悟空有著其他人所沒有的特質。
  • 《西遊記》以唐僧取經為主線,總共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這也應了佛家的九九歸一思想。令人不解的是,在經歷了八十難之後,師徒四人就拿到了真經,最後又在如來的提醒下,補上了一難,才使師徒四人圓滿。
  • (shown)《西遊記》中有一個女兒國,非常奇特。
  • 《紅樓夢》不說教,不正談,恰恰是燈紅酒綠肥,榮榭燕子歸。那些豪門瑣事,旮旯心腸,以曲筆情事娓娓敘來,竟如華幕掩台,霧裡看花,非得精光四射的眼,得了道法,歷了劫波,暗了名情才赫然照見這部大著的底紋...
  • 西遊記裡高手如雲,大家討論的時候,都是在神仙和妖怪中打轉,看誰的法力高強,寶貝厲害。可是有句話叫:高手從來不拔刀!西遊記裡有位隱形高手,身為凡人,不靠鋒芒爭勝負,卻以深厚的德行令神鬼敬畏,他就是唐太宗!
  • 在《西遊記》中,太上老君是一位非常厲害的角色。我們看《封神演義》就知道了,他的能力不比如來差,他是道家的高德神仙。他如果想對付孫悟空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在《西遊記》中他卻表現出無可奈何,丹被偷吃,自己的八卦爐被掀翻。其實那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而已,不是真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