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眾大馬喜遇聲援三退活動:我支持你們

【大紀元2017年1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曉慧馬來西亞吉隆坡採訪報導)目前,通過大紀元網站退出中共黨、團、隊三退)人數已2億九千萬人,馬來西亞退黨服務中心在剛過的周六(12月2日),再次來到首都吉隆坡繁華市中心聲援2億9千萬三退勇士,祝賀他們為自己選擇了美好的未來,引起許多民眾的關注,現場更有中國民眾對當天的聲援三退活動表示大力支持。

認清中共邪惡本質,阻止共產主義的滲透

下午四時左右,退黨服務中心義工們在首都吉隆坡市中心,以商業、購物與娛樂聚集的「金三角」繁華地帶——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拉起橫幅聲援三退勇士們,引起了許多民眾的關注,駐足觀看,了解真相。

12月2日,馬來西亞退黨服務中心在首都吉隆坡繁華市中心,舉行集會聲援2億9千萬三退勇士,引起許多民眾的關注,了解真相。(楊曉慧/大紀元)
12月2日,馬來西亞退黨服務中心在首都吉隆坡繁華市中心,舉行集會聲援2億9千萬三退勇士,引起許多民眾的關注,了解真相。(楊曉慧/大紀元)
12月2日,馬來西亞退黨服務中心在首都吉隆坡繁華市中心,舉行集會聲援2億9千萬三退勇士,引起許多民眾的關注,了解真相。(楊曉慧/大紀元)

近日中共滲透海外的新聞事件屢屢曝光,各國政府開始重視和警覺中共滲透自己國家的事件。退黨服務中心在集會現場以中文及馬來文發表文告,詳細舉例了中共如何滲透台灣、澳洲的手法,還有共產主義對美國的滲透。

退黨服務中心也提醒馬來西亞民眾,中共利用了各種管道輸入共產主義給大馬民眾,大馬有些書店還在出售共產主義思想的書籍,而有關宣揚共產主義的書籍在大馬是被禁止售賣的。

近年來中共在海外開辦的「孔子學院」,其課本和學者都是經過中共黨文化的包裝和灌輸,背後存在的其實是共產馬列主義,其實這是中共在全世界對文化及人類的破壞。在馬來西亞,中共在馬來亞大學所成立的「孔子學院」就是共產主義滲透的工具,表面以學習中文、中華傳統文化授課,實質是正在輸入共產主義給我國人民,尤其非華裔民眾就更難辨別共產主義與真正中華傳統文化。

退黨服務中心最後提醒大家,馬來西亞是個反共的國家,希望大家能認清中共的邪惡本質,揭露中共的滲透,阻止共產主義滲透我國。

馬來西亞退黨服務中心中文發言人蔡小姐,現場宣讀文告揭露中共滲透海外手法。(楊曉慧/大紀元)
馬來西亞退黨服務中心馬來文發言人郭先生,現場宣讀文告揭露中共滲透海外手法。 (楊曉慧/大紀元)

中國民眾:共產黨殘害我們中國人

來自中國的林先生剛好路過此地,被當天的聲援三退活動所吸引,心情興奮的他對這次活動表示大力支持:「我支持你們!」

林先生向記者坦言:「共產黨對馬來西亞是有迫害的。我講實在話,我是中國人,但我不喜歡共產黨。我不是共產黨員,我也不會加入共產黨,我家裡也沒有人是共產黨員,共產黨殘害我們中國人,一次再一次的。」

林先生表示,他是出來國外賺錢吃飯的,因為在中國賺不到錢。由於中共封鎖消息,在中國的人他們很多都不明白真相,當他們走出外面,他們就會明白了。

林先生直言,共產黨沒有為人民,它所說的為人民都是欺騙。他認為,中國人要了解共產黨,就要去思考,共產黨它為中國人做了什麼東西?它所做的東西是有用的嗎?他指出:「中國老百姓吃的都不安全,教育都不行,看那些老的沒有素質,小的也沒有素質,人人自保,人人自私,人與人之間沒有關愛,這個都是共產黨教育失敗的地方。還有我們的醫療,我們去醫院治病都是沒有保障,我本人就是有病,你看我年紀輕輕,像在中國得癌症的人是非常的多。我就是從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所做的這些事情來講,共產黨是好是壞,中國人自己可以去評論。」

退黨服務中心負責人:很多中國人已覺醒

活動結束後,馬來西亞退黨服務中心負責人謝利光在受訪時表示:「其實除了這次的活動,我們都有去各個地區,包括夜市講真相勸三退,讓海外的人民,還有廣大的中國民眾覺醒。我們給中國人民了解,我們支持的是中國,不支持中共,它是一個暴政、獨裁。很多中國人他們已經覺醒了,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謝利光指出,目前在中國國內三退的人數已經有超過2億9千萬人了,中國人民都在覺醒,他呼籲大家趕快來了解真相,退出中共邪黨、團、隊,三退保平安,因為時間是很寶貴的。天滅中共,它已經是即將來臨了。

馬來西亞退黨服務中心負責人謝利光呼籲大家趕快來了解真相,三退保平安,因為時間是很寶貴的。 (楊曉慧/大紀元)

責任編輯:楊晶靖

相關新聞
大馬堅持反共立場 禁止共產主義課程
馬來西亞聲援三退勇士 為自己鋪就了光明大道
中共內部報告:退休高官及其子女罵中共最兇
馬來西亞聲援「三退」呼杜絕共產思潮之禍害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