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為何說過冬至長一歲?

作者:荏淑一
為何說過冬至長一歲?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54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冬至大如年

提到「冬至」,這個稱呼、那個說法很多,多具有悠久的歷史來源。冬至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古代稱「歲初」,一歲之初、歲首,也就是一年的開始,這是「冬至大如年」的由來。

「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其實大有來頭,不只是地方風俗而已,這是沿襲自上古時代的曆法而來的民俗。

冬至.新年

從周朝到秦朝,都以冬至為歲首。周代曆法,以黃曆十一月為「建子」之月,即冬至所在之月為正月,冬至為正月元旦。三千年前,周公測得日影最長的日子在冬至日、最短是在夏至日,並將日影最長的冬至日作為新一年的開始。並且冬至時要祭祀天神人鬼,《周禮.春官.大司樂》記載,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盛大的歌舞儀典,以祭祀天神。

周代至秦代的曆法以「冬至」作為一年之始。因為就在冬至夜,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到了盡頭,從此後陽氣又逐漸肇生,俗說「一陽生」,陽氣將越來越盛,而陰氣則越來越消弱。

後來,冬至成為節日--冬至節起於漢代。漢武帝元封七年(西元前104年), 改訂曆法用太初曆,以寅月為正月。寅月是現在中國黃曆正月,立春之月。於是正月和冬至分家,冬至成為「冬節」。官府在立冬日舉行祭天、和「賀冬」儀式,官場互賀「拜冬」、朝廷官府放假,士大夫安身靜體,商旅公休停業, 城塞險要閉關,軍隊待命。

紅豆、紫米、桂圓、湯圓(龔安妮/大紀元)

過冬至像過年,有些地方也有「吃了冬至(湯)圓,就長一歲了」說法。南宋陸游《己未冬至》詩記錄他哀嘆過冬至長一歲的心情:「老人畏添歲,每嘆時序速」。

冬至大如年,從古到今在賀冬的節慶中,歲月的急逝也令各代人百感交集。@*#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的冬天相比現在應更為嚴寒和漫長。「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些地方八月就開始了飛雪,冬天開始得可真早;「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李白《北風行》)暴風雪的猛烈,估計比今年這場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更甚;「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皚皚白雪,萬里無人,天地同色;「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白居易《夜雪》)天氣嚴寒,衾枕冷了,窗戶都被雪給照亮了,竹子不堪重荷,也被雪壓斷了。在冬季,古代人怎麼御寒,拿什麼來取暖過冬?
  • 宋朝陸游《辛酉冬至》詩有:「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也是把過冬至視為添加年歲的節日;那麼,為甚麼說「冬至大如年」呢?
  • 當別人詢問我們一件錯綜複雜而無法立即說清的事情時,往往我們都會說︰「這件事情真要說清楚,可是三天三夜說不完,所以你就別再追問了。」那麼,為甚麼俗話要說「三天三夜說不完」呢?
  • 12月22日是2010年的冬至。這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從冬至起開始「數九」,步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古人對冬至的重視程度,絕不亞於新年。中國很多地方仍然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
  • 不要認為中國黃曆十一月的冬至只是一個節氣,其實在古代它更是重要節日,俗稱「冬節」...
  • 九九消寒圖,漢族歲時風俗。從冬至那天起就算進九了,在冬至漢族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人們寄望於它,來預 卜來年豐欠,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的、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中國年。祭天地,拜祖宗,舞龍燈,放鞭炮,一家人吃頓團圓飯⋯⋯熱熱鬧鬧的中國年,是五洲四海中華兒女的大節日,也正走向世界。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一起來看看中國的傳統習俗吧!
  • 七夕何夕?巧絲針情恩愛義合上下二千年!七夕女兒節「乞巧」望良緣,追索中國文化探查乞巧風俗歷經二千年歷史。探漢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七夕乞巧、卜巧、丟巧的風俗,歷代歲時記展開原貌,卜巧得良緣,其心永固!
  • 九九重陽節俗在中國起源非常早。為何登高插茱萸、賞菊花飲菊花酒、吃重陽糕…都成了重陽節俗?古典籍《西京雜記》載東漢…《續齊諧記》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曹丕獻菊、陶淵明東籬賞菊遇白衣使者送酒、白居易…都有九九重陽故事。屈原〈遠遊〉探太虛重陽境不死之鄉,生命如何宜長宜久
  • 冬至陽生春在望,二十四節氣中冬至又稱「初歲」,冬至三物候現象含有甚麼哲理?冬至是大節日,中國歷代冬至節俗也很多,為何魏晉南北朝時人吃赤豆粥?北宋時視冬至如過年,建「鐘鼓樓」檢校時刻漏、報時;清代宮中傳出過冬雅緻遊戲「九九消寒圖」配合「九九歌」「數九」望春風…形成一種節氣的智慧,也是民間一種益種休閒和啟蒙教育。
評論